國 旗
國旗:黑色代表人民,紅色象征自由,黃色象征陽光。其含義是在陽光照耀下,人民獲得獨立自由。旗中央繪有國鳥--皇冠鶴
國 徽
奧運旗徽
國徽:烏干達國徽是早在獨立前的1962年由英王授予的,中央的一枚梭形盾徽背靠著兩支交叉的當地長矛。盾徽上部寧靜美麗的維多利亞湖被風的手指緩緩拂過,微波輕蕩;中部正午的太陽直射烏干達大地,它暗示著赤道線橫貫烏干達國土;底部繪有一面鐐有黃色花紋的皇家大鼓,象征馬干達的傳統(tǒng)文化和古老的布干達王國。盾徽下面是特產豐富的綠色山崗,顯示農業(yè)生產充滿生機和活力;山崗上的咖啡樹和棉花是坦噶尼喀湖地區(qū)的主要農產品;丘崗中央河水正源源不斷地匯入維多利亞湖。盾徽右側繪有烏干達的精靈皇冠鶴,左側是當地獨特的公羊;盾徽下方的黃色飾帶上用英文書寫著烏干達人民的誓言:“為了上帝和我的祖國”。
國歌《啊,烏干達,美麗的國土》
歌詞:
《啊,烏干達,美麗的國土》
喬治·威爾貝夫科·卡科馬詞曲
?、?
啊,烏干達,愿上帝不棄,讓我們把未來托付給你。為了自由我們總站在一起。
Ⅱ.
啊,烏干達,自由的土地,讓我們付出友愛和勞動。人人和平相處并善待鄰居。
?、?
啊,烏干達,我們的土地,陽光和沃土把我們養(yǎng)育。永遠站在非洲的皇冠之上。
工 業(yè) 農產品加工、紡織、制糖、化工、卷煙等。
農 業(yè) 大蕉、木薯、小米、高梁、玉米等。
礦 產 銅、磷酸鹽、綠柱石、鎢、金等。
民 俗 鼓是吉祥崇高的標志,人們用鼓聲傳遞信息,在叢林中可根據鼓點的不同判斷發(fā)生的事情。
國 名 烏干達共和國 Republic of Uganda
國名釋義 源于民族名,意為“干達人之國”
別 稱 高原水鄉(xiāng)
首 都 坎帕拉 Kampala
國 花 ----
國 樹 ----
國 鳥 皇冠鶴
面 積 24.1萬平方公里
人 口 2129萬人
語 言 英語
民 族 巴干達、巴索加、安科萊族等
宗 教 天主教、基督教新教
貨 幣 烏干達先令
國慶節(jié) 10月9日
時 差 比北京時間晚6小時
與我國建交 1962年10月18日
氣 候 熱帶草原氣候
名 勝 卡斯比山丘、歐文瀑布、卡巴雷加瀑布等。
行政區(qū)劃 烏全國原分為45個地區(qū)(District),2000年11月,烏議會批準新成立11個地區(qū),烏現有56個地區(qū):阿朱馬尼(ADJUMANI)、阿帕克(APAC)、阿魯阿(ARUA)、布吉里(BUGIRI)、本迪布焦(BUNDIBUGYO)、布謝尼(BUSHENYI)、布西亞(BUSIA)、古盧(GULU)、霍伊馬(HOIMA)、伊甘加(IGANGA)、金賈(JINJA)、卡巴萊(KABALE)、卡巴羅萊(KABAROLE)、卡蘭加拉(KALANGALA)、坎帕拉(KAMPALA)、卡穆利(KAMULI)、卡普喬魯瓦(KAPCHORWA)、卡塞塞(KASESE)、卡塔奎(KATAKWI)、基巴萊(KIBALE)、基博加(KIBOGA)、基索羅(KISORO)、基特古姆(KITGUM)、科蒂多(KOTIDO)、庫米(KUMI)、利拉(LIRA)、盧韋羅(LUWERO)、馬薩卡(MASAKA)、馬辛迪(MASINDI)、姆巴萊(MBALE)、姆巴拉拉(MBARARA)、莫羅托(MOROTO)、莫約(MOYO)、姆皮吉(MPIGI)、穆本德(MUBENDE)、穆科諾(MUKONO)、納卡松戈拉(NAKASONGOLA)、內比(NEBBI)、恩通加莫(NTUNGAMO)、帕利薩(PALLISA)、拉卡伊(RAKAI)、魯昆吉里(RUKUNGIRI)、森巴布萊(SEMBABULE)、索羅提(SOROTI)、托羅羅(TORORO)、卡永加(KAYUNGA)、卡姆文蓋(KAMWENGE)、卡農古(KANUNGU)、卡貝拉馬伊多(KABERAMAIDO)、永貝(YUMBE)、瓦基索(WAKISO)、馬尤蓋(MAYUGE)、錫龍科(SIRONKO)、帕德爾(PADER)、納卡皮里皮里特(NAKAPIRIPIRIT)、基恩喬喬(KYENJOJO)。
簡 史 公元1000年,地處烏南部的布干達地區(qū)就建立了王國。19世紀中葉,布干達王國成為東非地區(qū)最強盛的國家。1850年后,阿拉伯商人和英國、德國殖民主義者相繼進入布干達,布境內爆發(fā)了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間的連年戰(zhàn)爭,布干達王國迅速衰落。1890年,英、德簽訂瓜分東非協(xié)議,布干達劃為英勢力范圍。1894年6月,英宣布布干達為其“保護國”。1896年,英將“保護國”范圍擴展到烏全境,并于1907年在烏設總督。1962年10月9日,烏宣布獨立,保留布干達等4個自治王國,成立烏干達聯邦,仍留在英聯邦內。1963年10月,烏修改憲法,取消英派駐烏的總督,由布干達國王穆特薩二世任總統(tǒng)。1966年4月,奧博特任總統(tǒng)。1967年9月,廢除封建王國和聯邦制,建立烏干達共和國。1971年1月,阿明發(fā)動政變,同年3月就任總統(tǒng)。1979年4月烏全國解放軍攻占首都,盧萊、比奈薩、穆萬加先后擔任總統(tǒng)或國家元首。1980年12月,奧博特在大選中獲勝,再度出任總統(tǒng)。1985年7月,奧凱洛發(fā)動政變,推翻奧博特政權,并出任國家元首。1986年1月25日,全國抵抗軍攻占首都,推翻奧凱洛軍政權,29日,穆塞韋尼就任總統(tǒ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