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音樂知識 > 歌唱教學 >

漢語字音的三要素――聲、韻、調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問題導入:每一個漢字的“字音”都是由“聲母”和“韻母”兩部分構成的,每個“字音”都有特定的聲調,漢語言的特點正是由聲、韻、調三個要素體現出來的。什么是漢語字音三要素?這三要素是怎樣體現漢語言特點的呢?

漢語是我國漢民族的主要語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語言之一。漢字,是以它的字形(方塊字),通過其字音來表達字意的。一般說來,一個漢字就是一個“音節(jié)”。對于漢字字音而言,“音節(jié)”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音節(jié)是字音的基礎結構單位,如“明天”一詞是兩個字,就是兩個音節(jié);“音樂學”一詞是三個字,即為三個音節(jié),這是比較容易分辨出來的。但是音節(jié)還可以繼續(xù)往下分,分為幾個“音素”,“音素”是語音的最小單位。在前面所論述的單元音和輔音,因為只有一個發(fā)音動作,便稱為一個音素。如“樹”(shu)字由兩個音素構成;“參”(can)由三個音素構成;“棉”(mian)字由四個音素構成。漢字的一個音節(jié),最少包含一個音素,最多包含四個音素。

我國專門研究漢語語音方面的音韻學認為一個漢字的音節(jié)是由“聲母”、“韻母”、“聲調”三者構成,也就是說,聲、韻、調構成了漢語字音的三要素?!   ?

一、聲母

聲母是指一個漢字起頭的音素。漢語普通話的聲母,包括零聲母在內,一共有二十二個。如下表所示:

普通話輔音聲母表:

我們在閱讀古典聲樂論著文獻時,常常會看見“五音”、“四呼”等名詞術語來解釋民族聲樂中的吐字、發(fā)音、歸韻等問題。“五音”,就是按照聲母的發(fā)音部位分為唇、舌、齒、牙、喉五類。如“幫”、“譜”等字就屬于唇音;“字” “瓷”等字屬于齒音;“冬”、“通”等字屬于舌音;“工”、“空”等字屬于牙音;“恒”“哼”等字屬于喉音等。

二、韻母

韻母,一個字音除去起頭的聲母以外,其他的音素都屬于韻母。韻母可以分為“韻頭”、“韻腹”、“韻尾”三個部分。韻頭是介于聲母和韻腹之間的元音,所以又叫“介母”或“介音”。韻腹是韻母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韻母中的主要元音,是字音中最響亮的部分。韻尾,是韻母中收尾的部分,分元音韻尾和輔音韻尾兩種。以“九”(j-i-o-u)字為例,其中i元音為韻頭,o元音為韻腹,u元音為韻尾;再以“黃”(h-u-a-ng)字為例,其中u元音為韻頭,a元音為韻腹,ng元音為韻尾。韻母是漢語中能任意延長的部分。歌唱時構成旋律音響的基礎是韻母的音調,而發(fā)聲時歌聲的音色與共鳴也要借助于韻母的音樂化來發(fā)揮。從這個意義上講,歌唱語言可以說很多成分是指韻母。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提醒學生掌握好漢語韻母的發(fā)音常識,對提高課堂歌唱教學質量有著重要作用。

漢語韻母共有36個,根據音素的組合,可以分為單元音韻母、復元音韻母鼻韻母等三類。

普通話韻母表:

(一) 單元音韻母

在漢字中,由一個元音構成的韻母稱為單元音韻母。

(二) 復韻母

在漢字中,由兩個或三個元音構成的韻母稱為復元音韻母。復韻母在單韻母聯綴發(fā)音的過程中、根據元音變動時口腔開合大小與聲音響亮程度以及數量多少的不同,可把復韻母分為前響復韻母、后響復韻母與中響復韻母三類。

1、前響復韻母 前響復韻母有ai、ei、ao和ou共4個。發(fā)音時的特點是前一個元音口腔開度較大,后一個元音口腔開度較小,因此前一個元音較響,在歌唱中發(fā)揮主要的共鳴音響作用,肌肉的緊張度是前緊后松。

如歌曲《繡荷包》中的兩段歌詞:

“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兒高,(gao ) 那春風擺動,楊呀楊柳梢(shao)。

三月桃花開,情人送書來(lai), 捎書書,帶信信,要一個荷包袋(dai)”

2、后響復韻母 這類復韻母共有ia、ie、ua、uo和üe個。它們發(fā)音時的特點與前響復韻母相反,其前一個元音口腔開度較小,而后一個元音口腔開度較大,因此后一個元音較響亮。在歌唱中,后面的元音發(fā)揮主要的共鳴音響作用,肌肉的緊張度是前松后緊。

如東北民歌《瞧情郎》中的一段歌詞:

“……買了一對雞呀,買了一對鴨(ya),

賣了一對螃蟹,還有那一對蝦(xia),

捎帶著兩個大西瓜(gua)?!?/P>

3、中響復韻母 這類復韻母共有4個.它們均由三個元音音家組成,分別是iao、iou、uai和uei。它們發(fā)音時的口腔形態(tài)是兩頭小、中間大,音量是兩頭弱、中間強。呈一個< >的橄欖形,由此可見,歌唱時中間的主要元音將發(fā)揮主要的共鳴音響作用。

如云南民歌《繡荷包》中的兩句歌詞:

“小小荷包雙絲雙線挑(tiao), 妹繡荷包墜郎腰(yao)?!?

(三)鼻韻母

鼻韻母指以鼻音收尾的韻母。根據鼻韻母收音時聲音的位置不同可分為前鼻韻母與后鼻韻母兩種。

1、前鼻韻母。前鼻韻母共有8個,它們分別是an、en 、in、ian 、uan、uen、üan 和ün

2、后鼻韻母。后鼻韻母亦有8個,它們分別是ang、 iang、uang、 eng 、ueng、 ing ong和 iong。

(四)“四呼”

“四呼”是音韻學術語。根據韻頭的有無和韻頭的不同而分為“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

1、開口呼――凡沒有韻頭,而韻腹又不是(i)(u)(ü)的韻母稱為開口呼。

2、齊齒呼――凡韻頭或韻腹是(i)的韻母,如(i)(ia)(iou)等稱為齊齒呼。

3、合口呼――凡韻頭或韻腹是(u)的韻母,如(u)(ua)(uan)等稱為合口呼。

4、撮口呼――凡韻頭或韻腹是(y)的韻母,如(y),(y),(ynl)稱為撮口呼。

開口呼和合口呼的字發(fā)音時,口腔共鳴體的空隙較大,聲音較為響亮,稱為“洪音”;齊齒呼和撮口呼的字發(fā)音時,口腔共鳴體的空隙較小,聲音較纖細,稱為“細音”。

三、聲調

聲調,也叫“字調”, 指字音的高低升降,是字音的三要素之一。如普通話的“媽”、“麻”、“馬”、“罵”,它們的聲母和韻母都相同,但這四個字實際發(fā)音的高低升降是不相同的,這就是字調不同,在漢語中聲調有區(qū)別詞意的作用。

漢語屬于漢藏語系,漢藏語系最突出的―個特點就是有聲調。聲調的音高主要決定于基音的頻率。從聲調的最低音到最高音是基頻的變化范圍,也就是聲調的“調域”,一般約占一個八度音。調域的高低和寬窄因人而異,男性大致在100一200Hz之間,女性大致在150一300Hz之間,即使是同一個人,由于說話時感情或語氣不同,調域的高低和寬窄比會有變化。一種語言或方言的聲調的分類,叫做“調類”。漢語普通話有四個調類,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上例中“媽”、“麻”、“馬”、“罵”是分屬于陰、陽、上、去四個不同的調類。每一個字的調類讀音的高低升降的型式叫做“調型”。它的具體值(不論是絕對的還是相對的)叫做“調值”?,F在一般都采用“五度標調記法”來標記相對的調值。五度制標調把調域分為五度,用一條四等分的豎線代表,共五個點,自下而上用l,2,3,4,5代表低、半低、中、半高、高五度音高,五個數字的絕對音高和各數字之間的音高差距都是相對的。用一條線從左至右把音高隨時間產生的變化按五度的標準畫在豎線左邊,畫出來的線的高低升降就反映出聲調高低升降的變化。也就是這個聲調的“調值”。參見下面的“普通話的四聲調值圖”:

普通話的四聲,用這套符號來表示就是:

在音韻的三要素中,聲調的作用最為重要,離開了聲調,語音的意義往往難以區(qū)別。即“聲母和韻母對于唱腔旋律的制約作用極小,而字調的制約作用卻很大”①。按我國著名語言學家、音樂家趙元任先生所說:“語言里頭的音位性的聲調不同,不光是中國語言所獨有,……(只是)聲調這個東西,在中國語里頭,它的負擔相當重。它是中國傳統(tǒng)所有,西方歌唱所無?!雹谠S多字,聲母和韻母都相同,但由于字調不同,意義區(qū)別卻很大。我們平時所強調的“字正腔圓”中的“字正”,很大一部分意義指的是不要“倒字”,即字的聲調要正確。所以聲調在歌唱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

上一篇:漢語音韻十三轍 下一篇:元音和輔音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