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音樂知識 > 歌唱教學 >

歌曲演唱的形式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根據歌曲作品的內容來決定的,一般可分為獨唱、重唱、對唱或問答唱、輪唱、齊唱、合唱等。其表演形式與風格又可分為音樂會(或歌舞晚會)與歌劇演唱兩種。


  一、獨唱(Solo)


  獨自一人用歌聲去塑造藝術形象,完成對歌曲作品的二度創(chuàng)作。常見的伴奏形式有鋼琴、管弦樂隊、民族樂隊、小樂隊及其他樂器。獨唱在藝術歌唱中屬于高層次的聲樂表現,歌劇中能展示主要人物內心活動的詠嘆調則被認為是最高水準的獨唱。


  二、重唱(Ensemble)


  重唱是兩人或更多的人同唱一首多聲部歌曲作品,各自演唱規(guī)定的聲部。重唱在藝術上講究相互協作與整體調和。按聲部的多少重唱可分為二重唱、三重唱乃至六重唱;按聲音分類又可分為女聲二重唱、女聲三重唱、男女聲二重唱、三重唱和混聲四重唱等。


  重唱多用于歌劇、神劇和清唱劇中。例如意大利作曲家威爾第的歌劇《弄臣》第四幕中的四重唱《美慧女神的女兒?。 放c唐尼采蒂的歌劇《拉美摩爾的露契亞》第二幕中的六重唱《是什么力量制止我復仇》等,均在同一首歌曲中,以不同的歌詞與旋律唱出了不同角色的不同心境,而在音樂上又保持了協調一致的風格。


  重唱中,經常以合唱為伴唱,使其氣氛更為強烈。例如威爾第的歌劇《茶花女》第一幕的著名二重唱曲《飲酒歌》,不僅刻畫了男女主人公的鮮明性格特征,同時還以群眾場面的合唱伴唱為背景,成功地渲染了歌劇中的熱烈氣氛。


  三、對唱或問答唱(Auti phon)


  兩人或兩組人,分別獨立演唱同一首歌曲中相同或不相同的旋律樂段。這種演唱形式在我國民歌、情歌、山歌、戲曲、曲藝中采用較多。對唱或問答唱大多只用小型樂隊伴奏或沒有伴奏。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的著名《黃河大合唱》中的河邊對唱《張老三我問你》和黃梅戲《天仙配》中的對唱《夫妻雙雙把家還》等都是很具特色的對唱作品。


  四、輪唱(Canon)


  兩組以上的歌者,以相等的節(jié)拍間隔,先后有次序地演唱同一旋律的歌唱形式叫輪唱。輪唱中不同聲部此起彼伏,常常形成對位與復調的效果,這在作曲技法中稱為卡農法。在巴赫的《創(chuàng)意曲》與亨德爾的《彌賽亞》等合唱中,都成功地運用了輪唱手法。


  五、齊唱(Unisonchorus)


  眾人同唱某一歌曲叫齊唱。演唱特點雄壯有力、整齊劃一。軍歌、團歌、廠歌、校歌及一些富有時代感的群眾歌曲,往往采用齊唱形式,合唱里有時也以齊唱來表現力量與整齊。


  六、合唱(Charus)


  合唱是由若干人分幾個聲部共同演唱一首多聲部作品的歌唱形式。如果按旋律聲部劃分,可分為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等;按聲音的性質劃分,可分為童聲合唱、女聲合唱、男聲合唱與混聲合唱等。在各種藝術合唱中,又以無伴奏合唱(A.Cappella)最為精美。它起源于16世紀歐洲教堂歌唱。幾個世紀以來,這種歌唱形式通過人們不斷地運用和發(fā)展,在內容上早已超出了宗教的范圍,被用來表現人們更廣泛的社生活與思想感情。著名的無伴奏合唱有索可洛夫根據舒曼的原曲改編的《夢幻曲》、柴可夫斯基的歌劇《黑桃皇后》中的終幕合唱、我國作曲家趙元任根據徐志摩的詩譜曲的《海韻》和蔡余文根據青海民歌改編的《半個月亮爬上來》等。合唱的種類很多,這里僅對女聲合唱、男聲合唱和混聲合唱加以介紹。


 ?。ㄒ唬┡?a href=http://m.shangwufuwu.com.cn/jiaocheng/hechang/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合唱(Female choral)


  女聲合唱指兩個或兩個聲部以上的女聲合唱。以樂隊、鋼琴或手風琴伴奏,如格林卡的歌劇《伊凡?蘇薩寧》第一幕里,安東尼達出嫁前的女聲合唱。


 ?。ǘ┠新?a href=http://m.shangwufuwu.com.cn/jiaocheng/hechang/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合唱(Male choral)


  男聲合唱指兩個或兩個聲部以上的男聲合唱。以樂隊、鋼琴或手風琴伴奏,例如普契尼的歌劇《蝴蝶夫人》第二幕結尾的《海港之歌》,就是很好的男聲合唱。冼星海的《在太行山上》,黃自的清唱劇《長恨歌》中的《漁陽鼓動地來》,也都是男聲合唱的優(yōu)秀作品。


 ?。ㄈ┗炻?a href=http://m.shangwufuwu.com.cn/jiaocheng/hechang/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合唱(Mix choral)


  混聲合唱是由兩個以上的多聲部和多聲部種組成的合唱,像威爾第的歌劇《奧賽羅》中第一幕第一場中的《戰(zhàn)勝敵人和風暴》的壯烈合唱,場面十分宏大。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中的《怒吼吧!黃河!》和劉熾的《祖國頌》都是十分強烈的感人作品。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以我們中國母親河―――黃河為內容,反映我們民族在危難之際那種不屈不饒、勇往直前的精神。特別是其中的《保衛(wèi)黃河》,歌曲根據河北民歌《小小的燈兒》寫成。作者在創(chuàng)作中采用了鏗鏘有力的節(jié)奏,把原民歌的音調進行曲式化,使原民歌中那種柔弱、委婉的情調變成了清新明快、生動活潑、大氣磅礴、雄渾激勵的氣質。切分音的運用使得全曲的運動性質更為突出,整個音符就如同一股洪流,奔騰向前,一瀉千里。合唱歌唱藝術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其藝術表現力不亞于獨唱和重唱。


  無伴奏合唱和無詞歌同樣也是合唱藝術的一種表現手段,無詞歌是沒有唱詞的演唱,但有明確的標題和主題,或明確的感情傾向。無伴奏合唱是用其他聲部為主旋律伴奏的一種演唱,是一種純歌唱的表現手段。它在整個歌唱藝術中雖然十分精美,但僅占有一席之地,這是因為它常常受一定條件的限制而具有局限性。所以,這樣的作品數量很少。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