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新課例
摘自:《恩施民族教育科研網(wǎng)》
[教學依據(jù)]
一股從高原大山里噴涌出來的山洪,一支裹挾著秦漢雄風的神兵勇將,一支肩掛天鼓下凡的少年雷公,似萬馬奔騰,如疾雷滾過,排山倒海,勢不可擋,那一個個的后生,威猛神勇,似那蛟龍翻騰,神力四射,此時此刻,伴隨著震天隆隆的鼓聲,看他們一個個心花怒放,四肢生風,七竅咳火,五臟六腑豪情滾滾。其矯健、其浪漫、其勇猛、其頑強、其欲與天公試比高的氣勢,即使詩圣、畫仙也難以描述刻畫,那便是安塞腰鼓?!栋踩摹肥且黄眯蹨喖ぴ降墓狞c敲出的優(yōu)美豪放的詩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熱情頌歌。作者通過一群樸實得像紅高粱一樣的茂騰騰陜北后生在黃土高原上展現(xiàn)的壯闊、雄渾、激越、豪放的腰鼓舞場面的描寫,展示了中華民族古老淳樸的民間文藝風情,顯示了生命的活躍和強盛。
一、獨具匠心的布局
文章的整個結(jié)構(gòu),是一個由序曲展開高潮尾聲構(gòu)成的完整過程。為了襯托安塞腰鼓的熱鬧場面,作者先從開場前的“靜”下筆:“他們的神情沉穩(wěn)而安靜。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cè)的腰鼓,呆呆地,似乎從來沒有響過?!边@是文章的序曲,也可以說是“起式”。那“高粱地”是表演的背景,那“咝溜溜的南風”是助陣的聲勢,那“沉穩(wěn)而安靜”的表情是表演者成竹在胸的神氣,這些都為后文熱鬧激昂的表演做好了鋪敘。忽然間,如旱天里的一聲驚雷,那個期待已久的聲音響徹天空,表演開始了。作者用一個獨立成段的“但是”,干脆利落地把筆鋒由“寂靜”轉(zhuǎn)到“熱鬧”。而安塞腰鼓的全過程也在奔騰恣肆的語言中展開。文章的“發(fā)展部”也是有層次的。作者先用強有力的排比格,加之豐富的想象力表現(xiàn)鼓的聲勢,再由鼓聲聯(lián)想到健壯的西北漢子,接著又從西北漢子聯(lián)想到養(yǎng)育他們的黃土高原。最后,連用兩個“愈捶愈烈”,把讀者的思緒又引回舞鼓的現(xiàn)場。并在聲勢上達到了高潮。高潮之后是文章的尾聲:“當它嘎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的寂靜,以致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了/簡直像來到另一個星球/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庇蔁狒[又復歸到寂靜。尾聲的寂靜與序曲的寂靜是不同的。序曲的寂靜中蘊涵著騷動的能量,尾聲的寂靜則是能量釋放后的真正的安詳。這篇文章雖然不足千字,但由于巧妙地借助了時空的緊湊轉(zhuǎn)換,造成一種能量很大的感覺,把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性發(fā)揮到了極致,同時具有了詩的特征。
二、氣勢磅礴的語言
1、語句鏗鏘。作家在散文中為了傳達勃發(fā)的生命激情,直接使用了一連串短語。這樣,使文章的節(jié)奏相當緊湊,像波濤一樣一浪接一浪,傾瀉而出,欲止不能。如,“一捶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愈捶愈烈!痛苦和歡樂,生活和夢幻,擺脫和追求,都在這舞姿和鼓點中,交織!旋轉(zhuǎn)!凝聚!奔突!輻射!翻飛!升華!人,成了茫茫一片;聲成了茫茫一片……”幾字一頓,頻頻出擊,使語勢自然激越、昂奮。
2、善用排比、迭詞等修辭手法,加強散文的氣勢和力量。如,“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火花一樣,是閃爍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隆隆隆隆的豪壯的抒情,隆隆隆隆的嚴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雜著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陣痛的發(fā)生和排解……”排比句的大量使用,使語句汪洋恣肆,表現(xiàn)出“安塞腰鼓”氣吞河山的場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3、作家通過具有音樂性的復迭詠嘆,來進一步加強文中的情感的傳達。在《安塞腰鼓》中,作家有意識地在每個層次之未,單獨設(shè)計“好一個安塞腰鼓”“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好一個痛快了山河,好一個安塞腰鼓”的詠嘆句式,而且在反復詠嘆之中常有變化,每段都有新意,層層遞進,直把情感步步推向高峰,同時更加強了散文的詩意美,使通篇散文具有形式的回環(huán)美和音樂的節(jié)奏美。
正是由于這篇文章在語言上的這些特點,所以最適合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作者對生活、對時代的審美感受,對生命的詩意的理解。
[教學目標]
1、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