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諧謔曲原來是一種非標題音樂,但后來的標題音樂,也常常采用諧謔曲的體裁。標題音樂就是附有標題以說明內(nèi)容的器樂作品。諧謔曲是舞曲的變種。它的前身是三拍手的小步舞曲。因此,諧謔曲常常和某些三拍子或三進拍子即六拍 子、九拍子等舞曲結(jié)合起來,構(gòu)成雙重的體裁。如柴可夫斯基有一首小提琴和鋼琴合奏的曲子,就叫做《圓舞曲-諧謔曲》,它既有圓舞曲的律動,又有諧謔曲奔放活躍的性格。
肖邦的諧謔曲是音樂形象對比鮮明結(jié)構(gòu)龐大的一種單樂章的鋼琴獨奏曲,是肖邦無處可逃的熱情和幻想的產(chǎn)物。他把這種從屬于其他體裁的形式發(fā)展成獨立的樂曲形式。這些諧謔曲已不同于以往的諧謔曲體裁,不再限于嬉戲、玩鬧而是隱含了深刻而復雜的思想內(nèi)容。四首諧謔曲,特點各不相同。一般認為這些作品是簡單的三段體,包含一段諧謔曲和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中段。
諧謔曲本意味著戲謔,但肖邦這一套作品中卻并無突出的戲謔,反而多憂郁和對個人的反抗,其實是包含著對自身的嘲笑與挖苦。李斯特認為,這套諧謔曲表達的是“激烈的憤怒與絕望的情緒,時而會有辛辣的譏諷、頑固的自尊?!边@一套諧謔曲共4首:
第一號,b小調(diào),Op.20,作于1831年,獻給亞布烈希特。第一主題是暴風雨般的狂烈,第二樂章注明慢板處,有怪異的和弦。尼克斯這樣解說這一曲:“這不是失望的叫聲嗎(指開始兩個大膽的不協(xié)和弦)?接著是被環(huán)境所幽禁的靈魂,想沖破它,卻遭到失敗絕望。最后疲憊不堪,陷入田園的美麗夢想。但元氣再恢復時,意味著斗爭還要開始。”
第二號,降b小調(diào),Op.31,作于1837年,這是4首中最著名者,獻給費斯登西斯丁伯爵之女。由急板半音量柔聲的第一主題第一樂句開始,封·隆茲認為這是質(zhì)問。然后是輕快與優(yōu)美,然后“沉迷于思念、詫異與憧憬”,終結(jié)部有力而又熱情。
第三號,升c小調(diào),Op.39,作于1839年,獻給阿道夫·古德曼。以有魄力的急板開頭,尼克斯說是“顯著的心情浮動”,第一主題具少有的熱情,第二主題有圣詠合唱的風格。
第四號,E大調(diào),Op.54,作于1842年,獻給珍妮·德·卡拉曼小姐。這首作品作于肖邦晚年,時肖邦身體情況極壞,作品卻奔放而充滿喜悅,主部主題是律動的,充滿光輝。這首第四號演奏的時間最長。
Chopin, Frédéric
Scherzo No.1, Op.20 B minor
Composition Year : 1833
Scherzo No.2, Op.31 B♭ minor
Composition Year : 1837
Scherzo No.3, Op.39 C♯ minor
Composition Year : 1839
Scherzo No.4, Op.54 E major
Composition Year : 18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