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二年級上冊
摘自:《人教社》
教材內容概述
二年級上冊教材音樂教學內容共分六個單元,音樂作品總計29首,其中歌曲11首,欣賞曲13首,歌表演3首,音樂活動2首。新作品17首,傳統(tǒng)作品13首,新作品占總數的60%。器樂是認識堂鼓、小鈸和木魚。知識點是音的高低、旋律線,認識音階唱名。教學形式有唱歌、欣賞、歌表演、器樂和音樂活動。
第一單元 媽媽、老師
這一單元的教學時間是在教師節(jié)前后。通過學唱歌頌老師、媽媽的歌曲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在學習的過程中,應啟發(fā)學生講述老師和媽媽是怎樣關心自己的具體事例,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通過優(yōu)美的歌曲來表達這種情感。
在學唱歌曲時,要引導學生體驗音樂的旋律美,注意連音和斷音的唱法,選用適當的速度、力度演唱,討論用怎樣的音色來表現(xiàn)歌曲的優(yōu)美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對音的高低的認識要從感性認識入手,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高低不同的聲音,并用這些聲音編織一定的情節(jié),通過音樂活動增加對音的高低的感受。
1.唱歌《鮮花愛雨露》
歌曲把鮮花比喻成學生,雨露比喻為老師,通過鮮花愛雨露表達學生愛老師的美好情感。建議在教學時,教師要為學生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演唱時要注意斷音與連音的唱法,并注意四小節(jié)一換氣,氣息平穩(wěn),使歌聲流暢、優(yōu)美。
2.欣賞《我愛米蘭》
歌曲《我愛米蘭》是把米蘭比喻成老師,默默地為教育學生做貢獻。在欣賞時可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還可以用什么來比喻老師的奉獻精神。如蠟燭、媽媽、陽光、雨露、園丁等??煞中〗M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唱歌、朗誦、繪畫、演奏等)表達對老師的熱愛情感。
3.活動音的高低
傳統(tǒng)的“音的高低”的教法是從樂音的高低開始,讓學生分辨兩個高低不同的音。本課的設計是讓學生首先從感受生活中高低不同的聲音入手,并進行模仿、創(chuàng)造,這是第一冊探索聲音的繼續(xù)。還可以通過用聲音講一個故事,在實踐中運用高低不同的聲音,這是和傳統(tǒng)教法最大的區(qū)別。
4.唱歌《小烏鴉愛媽媽》
這是一首帶有敘事性的歌曲,通過小烏鴉找來蟲子,喂已經年紀大了的媽媽的情節(jié),表現(xiàn)小烏鴉愛媽媽的情感。課前可啟發(fā)學生在家里為媽媽做一件好事,課堂上進行交流,把學生愛媽媽的情感融進歌聲中。學會歌曲后,也可以表演一個小小音樂劇。
第一場:在開滿鮮花的草地上,小黃鸝和喜鵲飛來飛去,正高興地玩著,這時,飛來一只小烏鴉。他們說:小烏鴉,我們一起玩吧。小烏鴉說:不行,我媽媽年紀大了,我要捉蟲子給她吃。黃鸝和喜鵲說:我們和你一起去吧(唱第一段)。
第二場:在美麗的小河旁,畫眉和布谷鳥正在高興地玩著,看見小烏鴉們飛過來就說:我們一起玩吧。小烏鴉說:不行,我媽媽年紀大了,我要捉蟲子給她吃。畫眉和布谷鳥說:我們也和你們一起去吧(唱第一段)。
第三場:在烏鴉媽媽的屋里,烏鴉媽媽正躺在床上。小烏鴉們飛到門前敲門。烏鴉媽媽聽到敲門聲,起來開門。小烏鴉把大家捉到的蟲子放到盤中,端到媽媽的面前(唱第二段)。
第四場:小烏鴉在喂媽媽。小黃鸝們在一旁朗誦:多懂事的小烏鴉,多可愛的小烏鴉,飛來飛去不忘記呀,媽媽把他養(yǎng)育大(唱第三段)。
小小音樂劇可以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合作能力和音樂表演才能。簡單的可以在一節(jié)課中進行,復雜的可以用幾節(jié)課完成,伸縮性很大。它豐富了單一唱歌教學的內容,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一種很有效的形式。
5.欣賞《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這首歌曲可以同《小烏鴉愛媽媽》一起上,通過欣賞歌曲進一步加深愛媽媽的情感。
第二單元 我原住在童話里
本單元用音樂“講”了幾個學生非常喜愛的童話故事,通過童話故事,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童話故事只是個橋梁,重點要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音樂是怎樣表現(xiàn)這些童話故事的。本單元首次出現(xiàn)旋律線,讓學生從旋律的高低起伏中感受音樂情緒的變化和不同的表現(xiàn)。
1.唱歌《小紅帽》
這是一個學生非常熟悉的童話故事,有歡快、有安靜,當用音樂來表現(xiàn)時,由于旋律的運用使歌曲有了不同的情緒。全曲的音樂素材簡練,基本上是第一樂句的變化重復,應結合歌詞讓學生體會上行和下行的旋律帶來的情緒變化。這首歌曲使用了1―i的完整音階,要通過歌曲認識和了解七個唱名。
有條件的學??梢酝卣菇滩膬热?,把《小紅帽》編成小音樂劇。
2.欣賞《龜兔賽跑》
欣賞《龜兔賽跑》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傳統(tǒng)的方法一般是沿著故事的線索聆聽音樂,或是通過辨別黑管和大管不同音色了解兩個角色。根據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理念,我們可以嘗試從整個音樂中提煉出四段音樂:樹林的早晨、驕傲的兔子、勤懇的烏龜、歡慶勝利。學生熟悉音樂之后,為教師的故事配音樂,或是聽音樂讓學生編故事。在創(chuàng)編過程中,教師不要以《龜兔賽跑》的原形來衡量學生的創(chuàng)編,要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創(chuàng)編出與別人不同的結果。
3.活動音樂故事──森林小衛(wèi)士
這課是為故事選配合適的音樂,有了第二課的實踐,這一課就有了基礎。故事的情節(jié)既可以參照教師用書,也可以由學生按圖創(chuàng)編。選配的音樂可參考:《口哨與小狗》《天鵝》《快樂的小舞曲》《彼德與狼》《龜兔賽跑》等,要鼓勵學生尋找各種音樂片段為故事配樂。
4.唱歌《大鹿》
《大鹿》同《小紅帽》雖然都是具有童話色彩的優(yōu)秀歌曲,但音樂形象有很大的不同,一個歡快,一個緊張。應引導學生探討音樂是怎樣表現(xiàn)緊張情緒的(速度、節(jié)奏的作用),并通過歌聲表現(xiàn)這種情緒。表演歌曲可選擇其中一首即可。
5.欣賞《永遠住在童話里》
歌曲中包括以下幾個童話故事:《白雪公主》《海的女兒》《桃太郎》《稻草人》《木偶奇遇記》《愛麗絲漫游仙境》。通過童話故事感受真、善、美的情感世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改換童話故事名演唱,了解更多的童話故事。(聽歌曲)
第三單元 月兒彎彎
本單元是一組以月亮和星星為主題的音樂作品,通過感受和體驗音樂,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星空奧秘和大自然的興趣。在這一單元首次出現(xiàn)完整的音階,要讓學生能按順序演唱音階的唱名。
1.唱歌《小小的船》
這是一首非常優(yōu)美的歌曲,許多年以來,一直被各種音樂教材所選用。為了正確的表現(xiàn)音樂的情緒,要注意歌聲的優(yōu)美、柔和。同時仍應提倡用形體動作來感受四三拍的韻律,但不要統(tǒng)一動作,要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作出動作。為了與相關文化相結合,可以欣賞與月亮有關的藝術作品。
2.欣賞《月亮月光光》《阿細跳月》
這兩首樂曲雖然都是以月亮為題材,但情緒是不同的。《月亮月光光》是和緩優(yōu)美的,《阿細跳月》是歡快的。雖然音樂的表現(xiàn)形式不同,一個是二重唱,一個是民樂合奏,但音樂的表現(xiàn)方法是相同的。都要通過旋律、節(jié)奏、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表現(xiàn)?!对铝猎鹿夤狻窇舶察o靜地聽,《阿細跳月》應通過舞蹈動作感受音樂的歡快。
3.唱歌《我和星星打電話》
歌曲為領唱與齊唱的形式,應給學生更多的領唱機會。歌詞中沒有具體的天文知識,可啟發(fā)學生了解一些天文知識,幫助他們改換第四、五樂句的歌詞演唱,把音樂與科學知識聯(lián)系起來,拓寬了音樂教學的內容。
4.歌表演《螢火蟲》
歌曲是四三拍,與《小小的船》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編表演動作時可結合《小小的船》一起進行。
“唱唱做做”既是對唱名的復習,也是對音的高低的進一步認識,可以任意調換唱名組成旋律線,體會音的高低起伏,并用身體的動作表現(xiàn)出來。
第四單元 快樂的游戲
本單元是一組貼近兒童生活的音樂作品,音樂情緒基本上都是歡快的,很容易被學生接受。這個單元出現(xiàn)了一組新的民族打擊樂器:堂鼓、小鈸和木魚,要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這些打擊樂器增加歌曲的氣氛。
1.唱歌《阿西里西》
每一首音樂作品,根據個人的理解都可以有不同的表現(xiàn),過去的唱歌,我們習慣了按著教師的一種理解來表現(xiàn),即使是啟發(fā)學生,最后還是要繞到教師設計好的結果中去。我們可以嘗試在演唱這首歌曲時,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可快、可慢,可舒展、可跳躍,可強、可弱,充分的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聽歌曲)
2.欣賞《轉圓圈》
歌曲雖然只用了1、3、5三個音,但通過不同的節(jié)奏組合和不同的速度,表達了抒情和歡快兩種不同的情緒。在欣賞這首歌曲時,首先要讓學生分清兩部分音樂。第一部分速度徐緩,附點音符的使用使節(jié)奏較為舒展,好像表現(xiàn)在月光下,召喚小伙伴來玩耍。第二部分速度轉為小快板,氣氛一下子熱烈起來,四三拍和四二拍的交替使用,一高一低的旋律如同對話一樣。
欣賞這首歌曲可結合前面的《阿細跳月》,增加對彝族音樂的感受。
3.唱歌《拔河》
這是一首類似號子的歌曲,一領一和,很有氣氛,并運用堂鼓、小鈸和木魚,更增加了歌曲的熱烈氣氛。在使用這些打擊樂器時,首先要掌握正確的演奏方法,然后要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出其他的方法,不要認為只有傳統(tǒng)的方法才是正確的,只有創(chuàng)新才能有發(fā)展,比如二胡的撥弦、和弦奏法,以前是沒有的。所以,不要限制學生的別出心裁。學會歌曲后,可以到室外邊拔河邊唱,感受音樂帶來的熱烈情緒。(聽歌曲)
4.欣賞《踢毽子》《布老虎》
這兩首樂曲都是學生非常熟悉的游戲內容,《踢毽子》的節(jié)奏感很強,讓學生按音樂的節(jié)奏踢毽子,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節(jié)奏感?!恫祭匣ⅰ肥莾和矚g玩的一種民間玩具,布老虎的造型多姿多彩、栩栩如生,音樂表現(xiàn)了布老虎的各種姿態(tài)和動作,可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欣賞音樂之后,可以讓學生制作或畫一個布老虎,在音樂聲中游戲。
5.活動《士兵進行曲》
首先要熟悉音樂,感受音樂的雄壯,能在座位上和著音樂的節(jié)拍拍手、踏腳、拍腿、打槍、立正、敬禮。然后分小組設計走步的動作,表演。
第五單元 動畫城
本單元是第一冊《動畫城》的繼續(xù)。由《大風車》《快樂的小木匠》《藍皮鼠和大臉貓》三首歌曲、民樂合奏《三個和尚》和音樂活動《跟著隊長走》組成?!秳赢嫵恰返慕虒W還是應以聽音樂為主,用形體動作感受和體驗音樂的情緒,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結合表演等形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1.唱歌《快樂的小木匠》
歌曲《快樂的小木匠》是動畫片《小熊貓學木匠》的主題歌,表現(xiàn)了小熊貓一邊做木匠活,一邊快樂歌唱的情景。歌曲的形象性較強,刨花飛,大鋸響,木板一排排,木條一行行;律動感也較強,很適合表演。也可創(chuàng)編成小小音樂劇的形式表演。應鼓勵學生參與創(chuàng)編。歌曲第一小節(jié)的跳進和第二小節(jié)的六度音程,唱起來有一定難度,要注意引導學生唱準。
2.欣賞《三個和尚》
民樂合奏《三個和尚》選自同名的動畫片音樂,音樂詼諧、幽默,生動的表現(xiàn)了“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道理。在教學時,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堂鼓、木魚、小鈸,并分辨這幾種打擊樂器的音色。在這首樂曲中這幾種打擊樂器的使用是非常有特色的。然后仔細分辨表現(xiàn)小和尚、瘦和尚和胖和尚的音樂,聯(lián)想三個和尚的故事情節(jié)。由于這首樂曲音樂形象非常鮮明,因此,可以讓學生隨音樂創(chuàng)編,講述故事并表演。
3.唱歌《大風車》
歌曲《大風車》是一個少兒電視節(jié)目的主題歌,同學們一定十分熟悉,唱會是不困難的。應利用這首歌曲,在演唱方法上多下些功夫,如幾個八分休止符的唱法、切分音的唱法、連音和斷音的唱法等。通過把握準確的演唱方法,更好的表現(xiàn)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
4.欣賞《藍皮鼠和大臉貓》
歌曲《藍皮鼠和大臉貓》是同名電視動畫片的主題曲,這是一首領唱和齊唱相結合的敘事性歌曲,詼諧、有趣。在欣賞時,可引導學生分辨表現(xiàn)藍皮鼠和大臉貓的不同音樂形象。如藍皮鼠的音樂形象是連續(xù)的八分音符,大臉貓的音樂形象是一個四分和兩個八分音符的組合,而且七度的下滑音很像貓的叫聲。另外,在歌曲的演唱中不時的出現(xiàn)模仿貓和老鼠的叫聲,也是歌曲的一個特色。
5.活動《跟著隊長走》
《跟著隊長走》是一首進行曲風格的歌曲,雖然歌曲中間進行了轉調,但是很自然,因此,不是很難。這首歌曲短小、節(jié)奏感強,又風趣,在欣賞的基礎上應把歌曲唱會。在活動時,應鼓勵當“隊長”的學生創(chuàng)編出各種不同的動作。
第六單元 下雪了
這套教材分別設計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內容,本單元選取了雪花、雪橇、江雪和歌表演《小動物告別會》等內容把學生帶進冬天的銀色世界中。在教學中應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演唱、演奏和綜合藝術表演的能力,并注意與古詩文化的聯(lián)系。
1.欣賞《雪花飛舞》
欣賞《雪花飛舞》不僅要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情緒,了解音樂是怎樣表現(xiàn)雪花飛舞的(速度、節(jié)奏的變化),更要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可與圖畫、詩歌相結合,表達自己的感受。
2.唱歌《雪花》
《雪花》是一首科學知識歌曲,通過歌曲使學生知道,雪花是個六角形的物體,遇熱就化成了水。歌曲富有童趣,在演唱時要注意啟發(fā)學生表現(xiàn)出情緒的變化。如開始的頓音唱法表現(xiàn)的天真活潑,“哈哈”的重音唱法表現(xiàn)出的驕傲自豪,以及“噫”的語氣組詞所表現(xiàn)出來的疑惑等。
3.欣賞《江雪》
欣賞古詩歌曲《江雪》,可詩畫結合,引導學生從音樂中感受詩的空遠的意境,還可以引導學生尋找其他表現(xiàn)冬天的詩畫,豐富對《江雪》的感受。如:劉長卿(唐)的詩《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p>
4.唱歌《小雪橇》
《小雪橇》是一首歡快的歌曲,要引導學生用歡快的聲音表現(xiàn)這首歌曲。由于學生對雪橇的感性認識不足,所以,應讓學生看一些錄像,也可以聽一聽《鈴兒響叮當》等歌曲。為了增加歡快的氣氛,可讓學生自制模仿馬蹄或鈴聲的樂器為歌曲伴奏。(聽歌曲)
5.活動《小動物告別會》
歌表演《小動物告別會》篇幅較長,要先唱熟歌曲再表演,除歌詞中唱到的動物外,還應啟發(fā)學生了解其他的動物是怎樣過冬的,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歌曲是四三拍和四二拍交替出現(xiàn)的,在表演時,要注意正確的節(jié)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