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27.民歌的吐字與行腔(下)-董華主講
課程類型: 聲樂課程
視頻格式: .mp4
教學主講: 董華
課程等級:
觀看次數(shù):
課程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上傳時間: 08-11
在線觀看:
下載地址:
觀看密碼:
密碼說明: 以上為觀看視頻時需要輸入的密碼
觀看幫助: 加入收藏夾 錯誤報告
相關課程: 無相關信息
課程簡介:

  依唱詞的字頭、字腹、字尾行腔

  “依字行腔”、“字正腔圓”是在演唱上的要求,從整體上講,梅蘭芳、程硯秋、茍慧生、張君秋等各流派應基本一致,并無多大差別。但在演唱時的具體出字、歸韻、收音,各個流派還是有所不同,并形成各自的特點。

  梅蘭芳在演唱中“襯字”運用得比較少,顯現(xiàn)大方。

  字正腔圓,除需按“依唱詞的聲調變化行腔”和“依唱腔的詞情語義行腔”外,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一個演唱者對于某一個字的字頭、字腹、字尾(現(xiàn)今已精細到對一個字音最小的單位音素)的演唱是否準確。

  如梅蘭芳、程硯秋所演唱的字音,都是以“反切”來切某一個字的字音的。其目的是為不使演唱時,將一個字的字音像讀漢語拼音那樣,開門見山似的一下子以很快 的速度唱出來,而是將一個字分為字頭、字腹、字尾三個部分,并視其為三個單獨的字的語音,依次完整拼出,這樣的拼合,就是對一個字進行夸張、延長,而在這 種夸張、延長時,就會產生一個緩慢的拼合過程,也就可將字音唱得清正明晰,從而產生字音在拼合時的韻味。

  但在具體演唱時,梅蘭芳是采取不偏不倚的方法來處理“反切”的。也就是雖然運用反切法,在要讓人聽得清你所唱字的字音的情況下,并不刻意地強調口腔動作和聲音強弱的鮮明對比,因此,顯得較為自然。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