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劇院二團副團長方展榮
方展榮現(xiàn)為廣東潮劇院二團副團長、中國戲協(xié)會員、省劇協(xié)理事、省藝術委員會委員、市政協(xié)常委、國家一級演員。1948年9月11日,他出生在普寧縣洪陽鎮(zhèn)東村一個梨園世家。母親黃青緹(1912-1996)是30年代名演員,為潮劇首位女旦,打破以往男角扮女角的傳統(tǒng)。因此,他自小受到藝術熏陶。方展榮1959年年僅11歲時被汕頭市正順潮劇團吸收為學員。1960年轉入汕頭市戲曲演員訓練班,接受潮劇藝術的正規(guī)訓練。1965年進入汕頭市青年潮劇團,1970年調(diào)進汕頭地區(qū)潮劇團,1975年進汕頭地區(qū)青年實驗潮劇團,1978年轉入廣東潮劇院一團。
首部潮劇電視藝術片《柴房會》影碟,自去年發(fā)行以來,大受海內(nèi)外潮劇迷之青睞,其男女主角"潮劇丑王"方展榮、吳玲兒伉儷。方展榮現(xiàn)為廣東潮劇院二團副團長、中國戲協(xié)會員、省劇協(xié)理事、省藝術委員會委員、市政協(xié)常委、國家一級演員。1948年9月11日,他出生在普寧縣洪陽鎮(zhèn)東村一個梨園世家。母親黃青緹(1912-1996)是30年代名演員,為潮劇首位女旦,打破以往男角扮女角的傳統(tǒng)。因此,他自小受到藝術熏陶。
方展榮1959年年僅11歲時被汕頭市正順潮劇團吸收為學員。1960年轉入汕頭市戲曲演員訓練班,接受潮劇藝術的正規(guī)訓練。1965年進入汕頭市青年潮劇團,1970年調(diào)進汕頭地區(qū)潮劇團,1975年進汕頭地區(qū)青年實驗潮劇團,1978年轉入廣東潮劇院一團。他在"無丑不成戲"的潮劇舞臺上,活躍了30多個春秋,演出了50多個不同的舞臺藝術形象(連同話劇、小品等共塑造逾百個人物)。 飾演丑角,武丑有《三岔口》的劉利華,《擋馬》的焦光普;飾演項衫丑,有《鬧釵》的胡鏈,《陳三五娘》的林大和卓二,《鬧開封》的李天福,《絳玉摜?》的平君贊,《蘇六娘》的楊子良;飾演官袍丑的有《夫人城》的李斯,《春草闖堂》的胡進,《古琴案》的胡圖; 飾演裘頭丑的有《柴房會》的李老三,《王茂生進酒》的王茂生;飾演長衫丑的有《雙青盲》的添來;飾演踢鞋丑的有《十五貫》的婁阿鼠,《張春郎削發(fā)》的半空等。除了為主飾丑角以外,又飾演生角, 如《雙槍陸文龍》的陸文龍;《小刀會》的劉麗川,《趙氏孤兒》的韓將軍,《八寶與狄青》的狄青,《王熙鳳》的賈璉,紅生戲《華容道》的關云長。除主演大量古裝戲之外,還成功塑造現(xiàn)代戲眾多藝術形象。如《紅色娘子軍》的洪常青、老四,《木棉花開》的四舅、《江姐》的徐鵬飛、《洪湖赤衛(wèi)隊》的彭霸天、《杜鵑山》的溫其久、《老兵回鄉(xiāng)》的楊福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