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劇的唱腔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吉劇的唱腔是以板腔體為主,兼用曲牌的綜合體制。它選擇了二人轉當中群眾愛聽而又便于戲曲化的曲調作為基調,逐漸發(fā)展成“柳調”、“嗨調”兩種唱腔。其中柳調是以二人轉曲牌〔紅柳子〕、〔秧歌柳子〕為中心構成的一套唱腔;嗨調則以二人轉曲牌〔文嗨嗨〕、〔武嗨嗨〕為中心,結合〔窮生調〕、〔打棗〕、〔胡胡腔〕、〔嗽叭牌子〕等曲牌組成的一套唱腔。這兩類唱腔,均采取基調發(fā)展的方法,進行男女分腔、行當分腔和板式變化。逐步形成了吉劇的柳、嗨兩調的快正板、正板、行板、散板;嗨調的寬板;嗨調女腔的慢板等。另外,吉劇也適當吸收二人傳的專曲、專調、小曲、小帽,在東北民間吹打樂和東北民歌的基礎上,改編成牌子、行弦等一套吉劇器樂曲。如《燕青賣線》中的〔賣線謠〕等。吉劇的器樂曲牌有一百多個,大多是東北民間吹打樂和東北民歌的曲調發(fā)展而成。有諸如〔萬年青〕、〔鷓鴣天〕、〔掛紅燈〕、〔貨郎擔〕、〔迎送曲〕、〔劍舞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