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戲曲曲藝 > 豫劇 >

介紹豫劇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豫劇是我國最大的地方劇種,居全國各地方戲曲之首。2006年,國家文化部門統(tǒng)計的國有專業(yè)豫劇團體數量為167個,是全國擁有專業(yè)戲曲團體和從業(yè)人員數量最多的劇種!

豫劇〈李清照〉圖集(3張)豫劇舊稱“河南梆子”、“河南高調”,由于早期演員用本嗓演唱,起腔與收腔時用假聲翻高尾音帶“謳”,又曾叫“河南謳”?!?a href=http://m.shangwufuwu.com.cn/xqqy/yuju/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豫劇”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劇種,直到1947年秋,開封、蘭州、西安三地報界方以此稱謂專指河南梆子。新中國成立后,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經過幾代老藝術家的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正式更名為“豫劇”。標志著豫劇藝術產生了質的飛躍,也標志著一門成熟的戲曲藝術開始全面繁榮!所以,河南梆子是豫劇的前身,兩者的概念不盡相同!豫劇流行于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湖北、陜西、甘肅、新疆、臺灣等十幾個省區(qū),是我國最有影響的劇種之一。在聲腔上,豫劇屬梆子腔系,豫劇劃分主要有五大流派:以開封為中心的唱法稱“祥符調”;以商丘為中心的唱法稱“豫東調”,又稱“東路調”;以洛陽為中心流傳的唱法稱為“豫西調”,又稱“西府調”;流行于豫東南的稱“沙河調”,又叫“本地梆”;建國后,在楊蘭春等的領導下,對豫劇四大地域流派唱腔進行了綜合吸收和大幅改革,運用科學的發(fā)音,融入了歌劇元素,形成了“現(xiàn)代流派”,又稱“現(xiàn)代戲流派”。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豫劇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