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第七課(3教時)欣賞《雁群》、表演唱《雁兒飛》、雙人律動:轉圈舞
第七課
上海市閔行區(qū)虹橋中心小學 蔣毛毛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童聲齊唱《雁群》和學唱歌曲《雁兒飛》,讓學生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強弱規(guī)律,并能學習大雁團結友愛、遵守紀律的好品德。
2.學會有隊形變化的舞蹈《雁兒飛》。
3.學會雙人律動:轉圈舞。
[課時安排]
本課用3教時完成。
第一教時:欣賞《雁群》;學唱《雁兒飛》。
第二教時:聽辨音的高低;學會歌表演。
第三教時:律動《轉圈》。
[教學設計]
一、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能按三拍子的節(jié)奏感較自然和整齊地表演《雁兒飛》
2.難點:感受和初步掌握三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并能進行有隊形變化的舞蹈表演。
二、突破口
從邊欣賞邊做律動來作為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強弱規(guī)律的先導,并通過比較感受一下與
二拍子歌曲在節(jié)奏感方面的區(qū)別。
第一教時
教學內容
1. 欣賞《雁群》;
2. 學唱《雁兒飛》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進教室。兩人一組,彈簧步《開火車》律動進教室。
二、練聲
練一練O與U
三、復習音的高低和長短
1. 制作幾副大雁圖片,老師提示這是大雁喜歡飛翔的候鳥。請學生聽了老師彈出的前后不同高低的兩個音。用“大雁”把這兩個音的高低擺出來。
2. 老師彈奏三個單音,學生依次擺出高低。
3. 看大雁飛翔圖拍一拍
教師喊口令,學生拍手(空心表示大雁空格表示休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師彈奏《雁兒飛》樂曲,讓學生跟著音樂感受三拍子的樂曲。
4. 老師提示:今天我們要邊拍手邊學說話,老師以三拍子節(jié)奏語言說:“小火車”速度要均衡平穩(wěn),讓學生在說話中感受二拍和三拍的不同節(jié)奏。老師不斷變換二拍子語言,學生用三拍子節(jié)奏語言對答。
四、聽賞《雁群》。
1.聽賞前介紹候鳥――大雁。
2.用錄音機讓學生仔細聆聽。教師可適當介紹歌詞內容,進行團結守紀的教育。
五、新授歌曲《雁兒飛》。
1.從欣賞導入,提問后聽教師范唱,讓學生回答這首《雁兒飛》是幾拍子的歌曲。
2.讓學生做《移動重心》的律動,感受三拍子搖晃、動蕩感,并熟悉新歌曲調。
3.在教師反復范唱中,再讓學生了解歌詞內容,幫助學生熟記歌詞。
4.用聽唱法學會全歌,
六、復習小結。
七、師生告別,下課。
第二教時
教學內容
1. 聽辨音的高低;
2. 學會歌表演。
教學過程:
一、聽《雁兒飛》音樂進教室
二、游戲:《請你跟我一樣做》
老師做三拍子的動作,如:移動重心“飛”雙手高飛,向下飛,邊轉邊飛。跪蹲飛等。為歌曲表演做準備。
三、問好和練聲
練一練“O”,與“U”
四、繼續(xù)新授歌曲《雁兒飛》
1. 聽樂曲做移動重心律動動作:兩手插腰站立兩腳分開,隨音樂兩腳下蹲,屈膝后向右移動重心至左腳,右腳虛點地,第二次下蹲屈膝向右移動重心至右腳,左腳虛點地。
2. 聽樂曲。一邊移動重心,一邊飛,身體向左移時,雙臂側平上舉,身體向右移動雙臂側平向下,可以適當動手腕,也可以身體移動重心一次。手臂上下飛舞一次。
3. 復習歌曲。
五、聽琴聲辨別音的高低。
1. 根據書上小鳥的插圖,聽辯音的高低。
2. 聽到高音站起來,聽到低音坐下去
六、復習與小結
七師生告別,下課
第三教時
教學內容:
1. 律動:轉圈舞
2. 看隊形圖進行表演。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進教室。 要求:飛的有節(jié)奏感。
二、問好與練聲:
練一練“O”與“U”
三、復習集體舞《找朋友》
四、學習律動:雙人轉圈舞
基本步伐:彈簧步
動作:兩人一組,中間的手拉手往上舉,另一只手插腰,音樂開始,單數(shù) 由外向里轉圈一周到原位。接著雙數(shù)由外向里轉圈一周到原位。兩人同時轉時再回到原位。
1.先復習基本步伐彈簧步。
2.教師通過口令指揮學生活動,培養(yǎng)學生靈敏反應。
3.也可以讓學生通過看圖自學動作,然后教師示范糾錯。
教學隨筆 雙人轉圈律動一定要互相協(xié)調;動作配合默契。在學轉圈過程中還要教會學生與舞伴交流眼光,交流感情。用二拍子音樂伴奏,速度不宜過快。 |
五、看隊形學表演
首先把歌曲唱好。唱熟,然后表演,教師把單個圖形畫于黑板,讓學生七人一組自己編演,自由創(chuàng)造隊形。
六、課堂小結。
七、師生告別,下課。
教學隨筆 聽辨音的高低應該經常進行,以訓練學生的聽覺。方法要多樣,可以聽音擺高低;也可以“開火車”式大面積進行聽音辨高低;也可以讓學生在琴上彈出高、低不同的3個音,集體回答。讓學生學會做“小老師”,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