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 “無標題音樂的欣賞” 課案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高中音樂 “無標題音樂的欣賞” 課案
摘自:《蘭州一中》
【授課課題】:無標題音樂的欣賞
【授課教師】:王蓉
授課地點】:音樂教室
【授課班級】:高二、12班
【教學目標】: 1.了解兩位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巴赫、肖邦及其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 2.能初步領會無標題音樂自身的美和所蘊含的情感。 3.總結(jié)出如何進行無標題音樂欣賞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欣賞《C大調(diào)前奏曲》并從中領會“音樂的自律美”。 2.欣賞《C小調(diào)練習曲》并從中體會音樂所蘊含的精神內(nèi)含。
【教學難點】: 理解“音樂的自律美”即:音樂的美來自于音樂本身。
【教學方法】: 講授、演示、欣賞、啟發(fā)、分析等方法。
【教學器材】: 鋼琴、錄音機、DVD、黑板、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小結(jié)前幾單元作品欣賞體會 借助其它藝術(shù),音樂間接具有“音響造型”與“音樂描述”的可能,但并非其所長,故音樂最擅長表達情感。
2.引入新課 對于無標題音樂,不可能在每部作品中去尋找音樂形象的具體對應物,否則對音樂的欣賞和理解會因流于表面而受到局限,由此引入新課“無標題音樂欣賞該從何處入手”。
二、新課
1.[板書]《C大調(diào)前奏曲》 (選自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 (1)作者簡介 巴赫:德國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巴洛克”時期音樂的集大成者,其作品沉重、含蓄而又略顯暗淡,充分體現(xiàn)了一種精神。 (2)《平均律鋼琴曲集》 分為上下兩卷,是巴赫的代表作,內(nèi)容包括:前奏曲與賦格曲。 (3)作品簡析 《C大調(diào)前奏曲》是一首典型的無標題音樂,是從沒有升、降號的調(diào)性--即C大調(diào)開始,流動的“分解和弦音型”始終貫穿全曲,使音樂具有平靜而明朗的抒情色彩。 (4)欣賞音樂[教師彈奏] (5)學生討論、教師總結(jié),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的自律美”。 音樂的美來自于音樂本身,音樂正是通過自身的運動方式,即旋律,音色、節(jié)奏、和聲等的變化來實現(xiàn)人們對于美的體驗。 (6)欣賞《圣母頌》 (7)小結(jié):因為“音樂的美來自于音樂本身”,所以,無標題音樂的欣賞應當從體會音樂作品自身的美入手。
2、[板書]《C小調(diào)練習曲》(肖邦、作品10) (1)由練習曲分類引入第二首欣賞作品 (2)作者簡介 肖邦:波蘭音樂家,所有創(chuàng)作幾乎都是鋼琴曲。受波蘭民族斗爭的影響,作品中有很多反映了強烈的愛國思想。 (3)《C小調(diào)練習曲》創(chuàng)作背景[學生朗讀] (4)分段欣賞,教師分析[略] (5)完整欣賞 [思考]音樂整體的基調(diào)是什么?它帶給我們一種怎樣的情感觸動? (6)學生回答,教師總結(jié)。 整首音樂大氣磅礴,在昂揚、激奮的音樂基調(diào)中,我們感受到一股具有強烈號召性和斗爭性的沖擊力量,即“波蘭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 (7)小結(jié):音樂通過自身表達了一種精神內(nèi)含,所以無標題音樂的欣賞還應該從音樂所蘊含的情感入手,同時,了解作者及作品本身的知識更有助于我們準確把握作品。
三、總結(jié)
1.知識總結(jié):小結(jié)本課內(nèi)容 2.方法總結(jié):無標題音樂的欣賞應從 (1)音樂自身的美和所蘊含的情感入手 (2)了解有關(guān)作品本身的知識,有助于準確的把握和理解音樂
【教學說明】: 1.本節(jié)課設計思路為:從提出問題“無標題音樂該如何欣賞”入手,通過教師對具體作品的分析和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在欣賞過程中總結(jié)出欣賞的方法。整個過程力求學生積極思索,教師循循善誘。 2.本節(jié)課在教學設計中力求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關(guān)注學生個體發(fā)展,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掌握無標題音樂欣賞的方法。
摘自:《蘭州一中》
【授課課題】:無標題音樂的欣賞
【授課教師】:王蓉
授課地點】:音樂教室
【授課班級】:高二、12班
【教學目標】: 1.了解兩位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巴赫、肖邦及其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 2.能初步領會無標題音樂自身的美和所蘊含的情感。 3.總結(jié)出如何進行無標題音樂欣賞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欣賞《C大調(diào)前奏曲》并從中領會“音樂的自律美”。 2.欣賞《C小調(diào)練習曲》并從中體會音樂所蘊含的精神內(nèi)含。
【教學難點】: 理解“音樂的自律美”即:音樂的美來自于音樂本身。
【教學方法】: 講授、演示、欣賞、啟發(fā)、分析等方法。
【教學器材】: 鋼琴、錄音機、DVD、黑板、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小結(jié)前幾單元作品欣賞體會 借助其它藝術(shù),音樂間接具有“音響造型”與“音樂描述”的可能,但并非其所長,故音樂最擅長表達情感。
2.引入新課 對于無標題音樂,不可能在每部作品中去尋找音樂形象的具體對應物,否則對音樂的欣賞和理解會因流于表面而受到局限,由此引入新課“無標題音樂欣賞該從何處入手”。
二、新課
1.[板書]《C大調(diào)前奏曲》 (選自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 (1)作者簡介 巴赫:德國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巴洛克”時期音樂的集大成者,其作品沉重、含蓄而又略顯暗淡,充分體現(xiàn)了一種精神。 (2)《平均律鋼琴曲集》 分為上下兩卷,是巴赫的代表作,內(nèi)容包括:前奏曲與賦格曲。 (3)作品簡析 《C大調(diào)前奏曲》是一首典型的無標題音樂,是從沒有升、降號的調(diào)性--即C大調(diào)開始,流動的“分解和弦音型”始終貫穿全曲,使音樂具有平靜而明朗的抒情色彩。 (4)欣賞音樂[教師彈奏] (5)學生討論、教師總結(jié),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的自律美”。 音樂的美來自于音樂本身,音樂正是通過自身的運動方式,即旋律,音色、節(jié)奏、和聲等的變化來實現(xiàn)人們對于美的體驗。 (6)欣賞《圣母頌》 (7)小結(jié):因為“音樂的美來自于音樂本身”,所以,無標題音樂的欣賞應當從體會音樂作品自身的美入手。
2、[板書]《C小調(diào)練習曲》(肖邦、作品10) (1)由練習曲分類引入第二首欣賞作品 (2)作者簡介 肖邦:波蘭音樂家,所有創(chuàng)作幾乎都是鋼琴曲。受波蘭民族斗爭的影響,作品中有很多反映了強烈的愛國思想。 (3)《C小調(diào)練習曲》創(chuàng)作背景[學生朗讀] (4)分段欣賞,教師分析[略] (5)完整欣賞 [思考]音樂整體的基調(diào)是什么?它帶給我們一種怎樣的情感觸動? (6)學生回答,教師總結(jié)。 整首音樂大氣磅礴,在昂揚、激奮的音樂基調(diào)中,我們感受到一股具有強烈號召性和斗爭性的沖擊力量,即“波蘭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 (7)小結(jié):音樂通過自身表達了一種精神內(nèi)含,所以無標題音樂的欣賞還應該從音樂所蘊含的情感入手,同時,了解作者及作品本身的知識更有助于我們準確把握作品。
三、總結(jié)
1.知識總結(jié):小結(jié)本課內(nèi)容 2.方法總結(jié):無標題音樂的欣賞應從 (1)音樂自身的美和所蘊含的情感入手 (2)了解有關(guān)作品本身的知識,有助于準確的把握和理解音樂
【教學說明】: 1.本節(jié)課設計思路為:從提出問題“無標題音樂該如何欣賞”入手,通過教師對具體作品的分析和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在欣賞過程中總結(jié)出欣賞的方法。整個過程力求學生積極思索,教師循循善誘。 2.本節(jié)課在教學設計中力求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關(guān)注學生個體發(fā)展,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掌握無標題音樂欣賞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