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奧多·柯希納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7-16 點擊:
狄奧多·柯希納(Theodor Kirchner, 1823-1903)德國著名作曲家、鋼琴家、管風琴家、羅伯特·舒曼最得意的門生。
狄奧多·柯希納(又譯“基爾赫納”)于1823年12月10日生于德國的薩克森(Saxony),8歲時就能熟練地演奏鋼琴和管風琴。1838年始師從卡爾·費爾迪南德·貝克(Carl Ferdinand Becker, 1804-1877),在萊比錫接受專業(yè)音樂訓練。雖然他跟19世紀時期的許多著名作曲家有來往,但這仍不能幫助他成為一名成功的音樂家,這或許跟他生活放蕩不羈、奢侈消費和嗜賭成癮有關(1884年,漢斯里克、加德、格里格、漢斯·馮·彪羅等人為他支付了共計約三萬馬克的賭債)。1843年,他完成在萊比錫和德雷斯頓的學業(yè),并在門德爾松的推薦下,擔任瑞士豐泰的一個小鎮(zhèn)的管風琴手一職近二十年之久。其間他多次返回德國,并和舒曼、勃拉姆斯結為好友。舒曼和克拉拉都非常欣賞他,克拉拉曾經(jīng)寫到:他的性格從來就飄忽不定,仿佛他有自己的空間。1862年,他移居蘇黎世,在那里的劇院擔任音樂總監(jiān),并從事教學工作。三年后,他開始以鋼琴演奏家及伴奏家身份巡回演出。1868年經(jīng)歷了失敗的婚姻。1870年,在蘇黎世演奏管風琴,1872年,到曼寧根擔任宮廷樂師,1873年,在威爾茨堡音樂學院任教,1876年,他辭職并移居萊比錫,在那里他寫下了近五十部作品。1883年,移居德雷斯頓擔任音樂學院唱詩班教師直到1890年,由于沉重的債務,他拋棄了妻子和家庭移居漢堡,由他以前的學生照顧渡過生命中最后的時光。1894年,他因兩次中風導致癱瘓和雙目失明,直至1903年9月19日在漢堡逝世。
狄奧多·柯希納生前即受到門德爾松、舒曼、勃拉姆斯、李斯特、瓦格納及格里格等人的愛戴。他擅長改編作品,例如將勃拉姆斯的兩部《弦樂六重奏》改編成鋼琴三重奏,將勃拉姆斯的《愛之歌圓舞曲》及《匈牙利舞曲》第三、四部等改編成鋼琴獨奏。他的作品超過一百個作品號,其中大部分是為鋼琴獨奏或雙鋼琴而作,數(shù)量超過一千首。大多以小品為主,演奏時間約一分鐘左右。象舒曼的作品一樣,它們大多都具有標題性,但是并沒有在樂譜上明確地標明。某些作品還借用了舒曼的樂思,結合柯希納本身的語匯及結構進行包裝而成??孪<{的作品是精致的、平易近人的,精力充沛,富于幽默和幻想;但不時也可見一些傷感及消極情緒。其中較為有名的有《鋼琴小品集》Albumblatter Op.7(克拉拉最愛演奏的作品)、《圓舞曲集》Waltzes Op.23(作于1876年,題獻給勃拉姆斯)、《性格小品組曲“動與靜”》Suite of 'Characteristic Pieces' Still und Bewegt Op.24、《夜曲》Nachtstücke Op.28(引用了勃拉姆斯的藝術歌曲“你好,我的上帝”)等。除了鋼琴作品,柯希納還作有一些管風琴曲、藝術歌曲,以及少數(shù)合唱曲及室內(nèi)樂。但遺憾的是,他從來沒有為樂隊寫過作品。同時他也是一個優(yōu)秀的管風琴家、歌唱家和鋼琴伴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