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音樂知識 > 中國音樂史 >

《遼史.樂志》中的“四旦”不是四宮嗎?

作者:mayasun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其次一均可有三,也就有三音! 若旦相於均,旦就也有三音!均(及旦)怎是一音呢?

以上旦字,其是不同的含了,因”旦”本是一外的多的名(丘光是《隋》中的三旦字,用法本就各不相同!*3),惟可厚非,譬如中的””字,也有同的多性。正因外的新,一字多,意不明之故,所以後代不用!

勇兄:

“那,《史》中的“旦"與婆理中的“旦”是不是同一概念呢?”

他”是<史>的纂者()婆的()成了旦”。

我丘既:”均”是”律”的集合,”旦”是””的集合!(然只是含之一而已*3) 婆理中的一“旦”既是七的集合, 而《史》中的一“旦"也是七的集合,此角度,可以,者的“旦”是同一概念的!

依何昌林的理解(*4),五旦是四(或七)不同的音,在五律上出!也就是,旦可以理解音的高度,但是四或七同不同均的音的音高度。(旦是四(或七)的集合,所以五旦就有20(或35).)光”旦作七”的原始定看,把七”律”作一旦,把七(或四)””作一旦,是同合理的!所以何昌林”旦者均也”也有”均””均”有之!

我的是:

《史》中的“旦"與婆理中的“旦”是同一概念, <史>中四旦就是何昌林的四均,(七律是七均)都有”旦作七”的原始定。

四是同均下的四(音)才是正的,但《史》未明此四旦(也就是四)之本,以是才不能由此推究出28之真相,自更不能此推出28是七四或非七四,因七律X四,非只有可能。

也不能因<史>之”旦”,由律,就定有(*10)的事!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