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幼兒音樂論文 >

學音樂重在“幸福體驗”

作者:孟倩倩吳俊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近日,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培訓中心舉行幼兒音樂啟蒙教育課程公開課,來自南京各區(qū)縣的近百位孩子在家長的帶領下趕來,其中最大的孩子有7歲,最小的只有2歲。記者注意到,一些家長更關注老師是否能讓自己的孩子,在5歲時考上鋼琴三級;還有些家長特地來請老師看看孩子是否有音樂天賦,如果沒有就準備去學習體育。當日授課的幼兒教育高級教師李少華告訴記者,其實不要讓孩子過早地去學專業(yè),而應該讓他們接受音樂的啟蒙教育,打開音樂之門,為以后的音樂專業(yè)學習打好基礎。

  身體不同部位可發(fā)聲

  趕到現(xiàn)場聽公開課的家長很多,組織者按10-15人一個班開講。授課老師之一的李老師告訴記者,幾年前他參加美國、加拿大、波蘭、中國四個國家組織的共80個琴童共度夏令營的活動。當中國的琴童們來到夏令營后發(fā)現(xiàn)其他三個國家的琴童都多才多藝,對各種樂器都能融會貫通,還津津樂道地為大家講述他們喜愛的電子游戲。而中國的孩子們只精通自己學的那一門專業(yè),其他什么也不會。與其他國家的孩子相比,中國的孩子有些呆板。李老師稱,其實不要讓孩子過早地去學專業(yè),而應該讓他們接受音樂的啟蒙教育。

  李老師的啟蒙教育課可謂打破了常規(guī)的教課方法,讓孩子們在游戲中上了一堂生動的音樂課。記者在課堂上看到,李老師帶著孩子用身體的各個部位來引導孩子記憶音符,他用手指著自己的嘴、鼻子、眼睛、耳朵、頭頂來演示不同的部位是不同的音調,孩子們都興高采烈地在底下跟著老師學。不一會兒,七個音符孩子們就都記住了。

  搖動礦泉水瓶學樂器

  李老師稱,現(xiàn)在的家長非常注重早期音樂教育,但太急功近利,硬是讓三四歲的孩子背五線譜,總想著5歲就能考上鋼琴三級,有些學鋼琴的孩子一天要練習兩個小時以上的鋼琴,孩子感到學音樂太苦,他提倡家長要著重培養(yǎng)孩子對音樂的一種幸福體驗。

  記者注意到,他教學中編了許多貼近孩子生活的兒歌,例如媽媽減肥、爸爸睡懶覺,以便給孩子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他還鼓勵先學會兒歌的孩子上臺表演,鍛煉孩子敢于表現(xiàn)自己的勇氣。并且讓家長跟著一起學,把藝術的啟蒙教育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

  他帶來的樂器,則是傳統(tǒng)的口風琴等等,他拿著口風琴吹奏汽車、救護車的聲音,此外,還將礦泉水瓶內放上豆子,用小棍棒敲打著小板凳,仿佛是打擊樂的聲音,孩子們聽了都瞪大眼睛很好奇地望著老師,頓時都想試一試。就這樣,孩子對音樂最初的愛好就有了。這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啟蒙,也是對他們是否愛好音樂的一個測驗。

  長期封閉在家孩子怕挫折

  采訪中,記者還看到有一個兩歲多的小朋友哭著鬧著不肯進教室,無論爸爸媽媽怎么哄也不肯進去。媽媽想進去聽課,可孩子哭著拉著媽媽不讓走開,最后家長只能托著孩子在窗戶外聽老師講課。

  孩子的媽媽告訴記者,孩子現(xiàn)在能唱20多首兒歌,但每每有其他孩子的活動他就不肯參加。李老師告訴孩子媽媽,可能他們對孩子要求太高了,孩子怕受到挫折。

  參加本次活動的南京郵電大學幼兒園萬芳榮的媽媽告訴記者,她和孩子非常喜歡這門課程。她是大學老師,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認為小孩子無論學什么都不能太功利,要讓他們真正了解藝術,熱愛藝術,幼兒不容錯過音樂早教的“黃金期”。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