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燈光的發(fā)展(二)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由一般體現到專門設計
舞臺燈光藝術的真正發(fā)展和提高,是在建國以后。50年代初,各劇團由私營轉變?yōu)槿窈图w所有制,一般劇團均有2至4名專職的燈光操作、管理人員,增添了必要的燈光器材、設備,以適應和滿足在演出中,對燈光藝術效能的發(fā)揮。
1952年和1955年,吳報章和明道宣進入上海越劇院,任專職舞美燈光設計,開創(chuàng)了越劇擁有專職燈光設計的先例。而集體所有制性質的區(qū)(縣)劇團,由于受到編制和經濟能力所限,沒有專職燈光設計人員。上海越劇院演出的《西廂記》、《祥林嫂》、《北地王》、《追魚》、《紅樓夢》等劇的燈光,都是通過燈光的設計,發(fā)揮了較好的燈光藝術創(chuàng)造,為全劇增色。
80年代以后,燈光設計進行"創(chuàng)意性"的藝術構思,采用多光源、多角度的"全方位"布光,運用強化的光亮,光色的反差對比效果,增強力度表現,使舞臺時空呈現"流動"、"自由"、"無支點"、"無場次"、"多環(huán)境"等寫意性表現。
1982年,上海越劇院演出的《漢文皇后》(燈光設計金長烈)在燈光營造氣氛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受到行內外人士一致好評。此后,上海越劇院演出的《長樂宮》、《第十二夜》、《蓮花女》、《魂斷銅雀臺》、《血染深宮》等諸多劇目中,燈光設計都發(fā)揮出無可替代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例如《魂斷銅雀臺》"兩地相思"一場,為使男女主人公在同一時間來表演相互思念之情,在舞臺表現上首先用燈光切割成兩個表演區(qū),用燈光的明暗起伏,讓兩人來傾吐各自的相思心曲。爾后,在迷彩燈光的變幻中,讓雙方載歌載舞,來作心靈感應式的交流,收到較佳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金派唱腔與越劇的故事
下一篇:越劇燈光的發(fā)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