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戲曲曲藝 > 壯劇 >

壯劇的藝術特色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壯劇伴奏,主要樂器是馬骨胡,用馬腿骨做琴筒,金屬弦,比京胡細長,音色清脆、明亮。配器是土胡、葫蘆胡和二胡、三弦、簫筒或笛子,有時吹奏木葉作為輔助,打擊樂隊一般為四人建制,樂器有板鼓、木魚、座鼓、蜂鼓、小鼓、大頂鈸、星鑼、高邊鑼等打擊樂器。其中以蜂鼓最有特色,音色沉厚,音響如甕甕聲。壯劇伴奏音樂,采用多聲部的手法,各種樂器定弦不同,在旋律上形成多種的和聲關系,演奏起來饒有情趣。

壯劇的唱詞、道白用壯族的方言土語,富有民族特點。其慢板中的詠嘆調,中板中的喜調、采花調、高調、快板中的高腔、快喜調、快采花,散板中的哭調、寒調、詩調、掃板等等,全都來自壯族人所熟悉的民歌曲調;主要唱腔的唱詞(包括五字句和七字句),都保持了壯族傳統(tǒng)民歌的特有韻律結構:押腰腳韻形式。這在我國戲曲中是獨具一格的。南北路壯劇唱腔的特點之一是幾乎曲曲都有襯詞、襯句。他們同唱腔結合時多用于曲頭襯腔、連接襯腔和曲尾襯腔,起著提示情緒、承前啟后、烘托氣氛、加強語感的作用。

站內(nèi)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