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戲曲曲藝 > 壯劇 >

南北路壯劇的特色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南北路壯劇唱腔的特點之一是幾乎曲曲都有襯詞、襯句。他們同唱腔結合時多用于曲頭襯腔、連接襯腔和曲尾襯腔,起著提示情緒、承前啟后、烘托氣氛、加強語感的作用。南路壯劇在行腔時,還采用“一人唱眾人和”的幫腔形式,演員在臺上演唱,樂隊在后臺助唱。幫腔多用在起板首句和唱段收尾的襯詞、拖腔,末句為重句全幫。這種幫腔手法,無論在制造舞臺氣氛,烘托劇情環(huán)境,還是對人物內(nèi)心感情的的揭示,渲染等方面,都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而北路壯劇的音樂唱腔屬聯(lián)曲體形式,除《正調(diào)》外,還有供不同角色使用的幾種唱腔,如武士用“武公調(diào)”,老人用“老漢調(diào)”、丑角用“丑角調(diào)”等多種曲版。

南北路壯劇的表演各有特色。北路壯劇的表演,生、旦都拿扇子,丑行彩旦用團扇(葵扇),小生、花旦用折扇。南路壯劇的表演,角色也有分工。花臉分大小花臉,小生有文生、武生,旦角有正旦、武旦、老旦。師公戲的表演,早期有七十二種面具,每種代表一類人物,各有自己的典型身段。

站內(nèi)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