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音樂教案 > 小學音樂教案 >

蘇少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上冊《采山謠》教學設計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第四單元


  《采山謠》


  三課時


  教學總目標


  1、在“視、聽、唱、動”的活動中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景,體驗秋天豐收之后的樂趣,從而表達對秋天喜愛之情。


  2、演唱《溜溜山歌》,欣賞二胡獨奏曲《八月桂花遍地開》,河北吹歌《打棗》初步了解中國民歌的表現(xiàn)形式,產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


  3、能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創(chuàng)編歌詞,創(chuàng)編畫面,創(chuàng)作游戲,嘗試創(chuàng)作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4、初步掌握全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時值。


  教學思路


  本單元用“歌謠”串聯(lián)一些民歌、民間音樂和童謠,讓學生感受秋天的美麗,體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用演唱歌曲形式,使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喜歡民族音樂;用感受二胡獨奏曲的形式,是學生了解二胡和河北吹歌,喜歡它們的獨具魅力的演奏風格。在音樂活動中,讓學生學到一些基礎的音樂知識。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給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學習的氛圍。


  教學內容


  唱:《樹葉兒飄飄》《秋天紅艷艷》《溜溜山歌》


  聽:《八月桂花遍地開》《采山謠》


  動: 音樂游戲“夸秋天”


  教學重點


  選擇情緒的方法處理歌曲


  教學難點


  初步掌握全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時值。


  第一課時《樹葉兒飄飄》


  教學目標


  1、學唱《樹葉兒飄飄》,學生能用優(yōu)美、動聽的歌聲表達對秋天的喜愛之情。讓學生參與對歌曲的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和體驗,在“視、聽、想、唱、動”等綜合音樂活動中感受到秋天的美麗。


  2、在聆聽中感受、生活中表現(xiàn)、創(chuàng)編中發(fā)展。


  3、讓學生初步掌握和認識全音符時值。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用抒情的美好的聲音表現(xiàn)喜愛秋天的心情。


  2、嘗試結合美術來表達對秋天的喜愛。


  教學過程


  一、感受音樂激發(fā)興趣


  1、導語


 ?。ㄕ堃晃煌瑢W用二胡演奏一段樂曲,放一段二胡樂曲)


  你們知道他演奏的是什么樂曲?(簡介二胡的構造、性能,并模仿二胡演奏姿勢)


  2、聽錄音:播放二胡獨奏《八月桂花遍地開》


  師:誰能告訴大家,這段音樂表現(xiàn)了什么內容?什么情緒?(通過視、聽、討論,加深對作品的感受)


  3、在次播放樂曲,請同學聽著音樂,哼唱旋律,模仿二胡的姿勢演奏。


  4、第三次播放樂曲,教師帶領學生扭秧歌步,用動作來感受樂曲所表達情緒。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師:這首樂曲描繪的是什么季節(jié)?你們眼里的秋天是什么樣的?(學生思考后回答)


  2、(出示畫面,樹葉飄動的情景)


  師:樹葉兒飄呀飄,蕩到了天空。你們猜猜,誰會看它?


  3、聆聽鳥兒飛翔的音樂,隨音樂律動。


  4、(請一位同學上臺模仿燕子飛舞的動作,教師彈奏,學生活動,教師朗讀歌詞)同學們,你們模仿螞蟻和小魚的動作。


  5、你們能不能設想一下,它們看見飄落的樹葉后會做些什么?


  6、教師范唱


  三、參與學習寓教于樂


  1、(出示歌詞)教師再次范唱


  2、練習重、難點:切分音“ 5 3 ?


  ”“3 2


  ?”跳進“ 3- 5”“1-5 ”及結合歌曲結束部分,認識全音符。


  3、跟琴輕聲模唱,音要唱準。


  4、分角色進行配樂朗頌歌詞


  5、學唱歌曲:師生合作、分組、分角色等進行演唱。


  四、情感表達體驗樂趣


  1、教師準備樹葉道具,供學生使用,分組按角色進行情景表演。


  2、各組匯報,相互評價


  3、布置家庭作業(yè):


  在美麗的秋天里,你喜歡什么?是果園的水果?動物園的動物?


  公園里的花朵?------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喜愛,把它畫在書上,課后給大家說一說,另外,希望同學們利用休息時間到公園、郊外尋找一些樹葉,經過自己剪貼,制作一幅精美的藝術作品,為它選上一段音樂,或配上幾句歌詞。


  五、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秋天紅艷艷》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大膽、自信地演唱歌曲《秋天紅艷艷》,從中表現(xiàn)出愉快心情、唱出美麗的秋天。


  2、啟發(fā)學生利用自己的手、腳、嘴等身體部位為歌曲伴奏,即興編創(chuàng)動作進行歌唱表演等。


  3、音樂游戲“夸秋天”


  教學重、難點:


  1、能大膽、自信地參與創(chuàng)編、表演。


  2、能用優(yōu)美的聲音 演唱歌曲《秋天紅艷艷》


  3、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感受到秋天的美麗。


  教學過程


  一、活動展示


  1、同學們,我們用動作和歌聲表達出秋天的美《樹葉兒飄飄》


  2、再請個別同學上來表演一遍,把你們自己準備好的道具帶上來,創(chuàng)設情景。把制作好的一幅精美的藝術作品展示出來,為它選上一段音樂,或配上幾句歌詞。


  二、學習歌曲:


  導言:同學們展示、表演的很好,你們聽!


  1、觀看課件,使學生理解歌詞大意。


  2、學生學習歌詞。


  3、教師范唱。


  4、學生張口默唱。


  5、輕聲唱。


  6、啟發(fā)學生帶著高興的情緒演唱《秋天紅艷艷》。教師與學生合作演唱《秋天紅艷艷》 。


  三、創(chuàng)編、表演


  導言:同學們,今天演唱地很好??上Ы裉?這兒沒有打擊伴奏樂器為歌曲伴奏。大家能想個法子來為歌曲伴奏嗎?


  1、啟發(fā)學生利用自己的手、腿、口技為歌曲編創(chuàng)伴奏


  2、隨《秋》歌曲為歌曲音樂拍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


  3教師頭戴喜鵲頭飾扮演媽媽邀請愛勞動的小喜鵲寶寶們在教室飛行,欣賞秋色,收獲秋天。


  四、小結


  第三課時《溜溜山歌》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溜溜山歌》,體會歌曲的語氣,簡介安徽民歌的特點。


  2、欣賞河北吹歌《大棗》,感受用嗩吶模仿人物對話的情景。


  3、唱一唱、認一認全音符、十六分音符。


  教學過程


  一、認認、唱唱全音符、十六分音符。


  1、復習拍的有關知識,五線譜中do的音高音位,復習do一la 6個音的音高音位。


  2、在“手譜”中找到“do”的音高位置,并玩玩手譜游戲,復習一下學過的7個音。


  3、感受全音符、十六分音符。


  4、學習看譜視唱,注意十六分音符的作用。


  二、學唱歌曲《溜溜山歌》


  1、導入:教師唱幾首民歌,讓學生說出什么地方的民歌?


  2、(教師彈琴范唱)請你們根據(jù)歌曲拍一拍強弱規(guī)律或劃指揮


  圖式認出這是一首幾拍子的歌曲。


  3、看譜拍節(jié)奏,。


  4、教師彈歌曲旋律,范唱歌譜,學生拍歌曲節(jié)奏。


  5、讓學生按旋律走向。


  6、分句視唱,學會歌譜


  7、學讀歌詞,接龍形式


  8、用親切、喜悅的情緒,演唱歌曲《溜溜山歌》


  9、聽聽安徽孩子是怎樣唱《溜溜山歌》的。


  10、模仿安徽小朋友演唱的方法。


  11、邊唱邊表演


  12、教師示范創(chuàng)作一段歌詞,然后指導學生自己創(chuàng)編。


  三、欣賞《打棗》


  1、聽賞《打棗》吹歌


  2、同學們,樂曲中有嗩吶模仿人物對話的情景,你聽出來了嗎?猜猜看,他們在說什么?


  3、我們也來模仿一下嗩吶的聲音。


  四、小結


  第四單元課后反思


  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是指《音樂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學生經過學習應達到的演唱、演奏、識譜視唱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普通音樂教育的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教學不同于專業(yè)音樂教育,其內容和要求都是從感受與表現(xiàn)音樂的情感需要出發(fā),適應音樂實踐活動的需要,不作過高、過難的要求;而且,音樂教育的音樂知識技能學習都是貫穿于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之中,沒有獨立的分科,因此,對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的評價應根據(jù)音樂教育的特點,綜合演唱、演奏、讀譜視唱、音樂欣賞等內容進行,避免單純的技能技巧考核。本單元用“歌謠”串聯(lián)一些民歌、民間音樂和童謠,讓學生感受秋天的美麗,體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用演唱歌曲、讀譜視唱、欣賞形式,使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喜歡民族音樂;用感受二胡獨奏曲的形式,是學生了解二胡和河北吹歌,喜歡它們的獨具魅力的演奏風格。在音樂活動中,讓學生學到一些基礎的音樂知識。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給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學習的氛圍。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