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課的多角度互動法 ――走進藝術課堂
摘自:《桂城教育信息網》
藝術來源于生活,并且多角度地去表現(xiàn)生活。隨近年來,雖然音樂課的改革,藝術的表現(xiàn)音樂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音樂教育突破以往陳規(guī)的教學模式,不但進行了創(chuàng)新改革?!端囆g課程標準》指出: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為重點,建立新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教育的任務是讓每個人發(fā)展自己的才能和創(chuàng)造潛能”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如:“淡化教育活動中赤裸裸的知識傳授過程,代之以師生雙方主動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動”,“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以人的發(fā)展為本”?!白⒅匾魳匪囆g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等,不斷地被藝術教師理解和講授,做為一名實驗課藝術教師,在不斷的學習、研究、探索、實踐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課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強大沖擊,也真正體味到有滋有味的職業(yè)生崖,現(xiàn)面談談我對藝術實驗課的幾點體會。
一、運用色彩和樂音的關系,啟發(fā)學生表現(xiàn)音樂,認識音樂藝術
在小學藝術教學中,新的藝術課本大篇幅的色彩藝術使我們深刻意識到運用色彩和樂音的關系,在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表現(xiàn)力并進而認識音樂藝術,熱愛音樂藝術是多么的有意義,多么的重要。
我曾上過一堂“聲響游戲教學――模仿暴風雨”的藝術課,在上課前我在教案上作了較充分的準備,并請我們學校的美術教師畫了暴風雨的形象教學掛圖,我地基本思路是通過音樂藝術的思維和視覺思維的關系去啟發(fā)兒童的想象力,表現(xiàn)力,深化學生對聲響藝術的認識。上課時,我在講臺上放了許多彩色粉筆,在畫狂風暴雨、電閃雷鳴音樂圖譜時,來表示這四種自然現(xiàn)象的一種,并說明理由,課堂頓時活躍起來了,孩子們興趣很高,充分發(fā)揮了他們的想象力和表現(xiàn)力。
首先畫狂風,孩子們大部分用黃色粉筆,也有用白色的,經過熱烈討論最后一致同意用黃色的,他們認為黃色具有權威性,風婆婆發(fā)怒不受任何東西的制約,可以批大地吹得天翻地覆;流沙滾滾而來,到處是一片灰蒙蒙的,所以狂風用黃色。接著畫暴雨,全班同學大部分用了綠色,我問孩子們?yōu)槭裁匆镁G色,他們用那充滿稚氣的聲音,七嘴八舌地說:“水,是自然界任何有生命的物體不可缺少的?!薄熬G色象征是生命,是希望的象征”?!坝赀^天晴,大地煥然一新,到處綠茸茸的?!薄熬G色給以一種清新,舒適的感覺”,我望著這群天真可愛的孩子笑了。最后畫雷,雷是火,火是紅色,紅色給人溫暖,興奮的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紅色、紅色”。這一幅幅充滿稚氣的畫,構成了一幅完整的暴風雨圖景。
接著孩子們用各種不同的器物和口技模仿了一幅狂風暴雨,電閃雷鳴,創(chuàng)作了原始的音樂――音響暴風雨。然后我把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錄下音。再把美術老師畫的暴風雨畫掛起來,對應大自然中真正的暴風雨的聲音,及音樂家所創(chuàng)作的《暴風雨》音響一起比較欣賞,進一步加深了孩子們的感受和認識。上完這堂藝術課,我感到很欣慰,應該說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它說明了音響思維與視覺思維存在著多么令人興奮的關系??!它還證明了用圖形譜與色彩來啟發(fā)學生對音樂形象的想象力,是藝術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方式和手段。
二、通過激發(fā)學生情感,引導學生積極感受音樂。
法國著名藝術大師羅丹說:“藝術就是感情?!币皇滓魳纷髌坊蛩囆g作品往往蘊藏著豐富的思想感情,作為藝術教師,我們應該把這些思想感情充分揭示給學生,使他們更好的感受、體驗和表現(xiàn)藝術,并從中在情感上,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響,心靈上受到啟迪,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律動是激發(fā)學生情感的最好途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是小學生的特點之一。律動可以刺激學生感受音樂的情緒,對音樂產生興趣。因此每次上藝術課,針對不同的音樂,即興編一些同學們喜愛的容易接受的動作,帶領學生表演,孩子們情緒高昂開始了藝術的感受與學習,在歡快的氣氛中感受音樂。我還常常根據歌曲的內容創(chuàng)編一些律動,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我在上二年級藝術課時,有一首叫《丑小鴨》的歌曲,我就先啟發(fā)學生想象小鴨子的形象,再讓學生隨著音樂自編一些動作,邊唱邊表演,歡快的情緒,自身詼諧的表演,激發(fā)了他們熱愛學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又使學生掌握了一些表演技巧。又如:教師教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歌曲時,老師應該首先根據不同民族特色的音樂,邊范唱邊表演,讓學生產生好奇感,使學生能全神貫注地聆聽民族歌曲,感受民族歌曲的不同風格,隨著音樂翩翩起舞。
三、以集體的合作學習為動力,構建“自主、合作、創(chuàng)造”的音樂教學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和激勵學生學習主體的自覺意識和使學生樂學會學,從而養(yǎng)成和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品質。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樂學”。如:當欣賞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jié)――獅子》的時候,首先出示獅子這一標題,當學生一見“獅子”這二字時,腦海里立刻會出現(xiàn)在動物園里或電影,電視、銀幕上見過的那種威武的神態(tài)。然后引導他們去聽音樂中的節(jié)拍,節(jié)奏的音區(qū)、音色,想象獅子在干什么?然后讓他們跟隨著音樂的變化扮獅子進行律動,使他們從感官的欣賞到感情的接受。當他們對獅子有了初步的了解后,便引導他們掌握欣賞規(guī)律,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會學”。就如上面這段曲子“引子 →結束”主旋律為:
一出現(xiàn),就仿佛見到獅子按節(jié)拍走出來,再從那大提琴,低音提琴渾厚的音色中,就象獅子既龐大又威武,從低音區(qū)的半音階快速彈奏中,就聽到獅子在吼叫。根據《動物狂歡節(jié)》中“狂歡”兩字來想象獅子當時的動態(tài)和心情。那么
旋律一響,學生就仿佛看到獅子按強弱拍跳起舞來了:吼叫聲就可以轉而想象成為獅子在唱歌,這種節(jié)奏,就好似在高興的抖動頭上的長毛。
作為醞釀已久的藝術課程,它所承載的不僅僅是全新的教育理念,更提出我們培養(yǎng)人才的基本方向。讓我們用一個全新的態(tài)度去面對一個全新的課程,藝術課的多角度互動,使學生感受到了藝術的美,藝術教師的綜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再加上多媒體的運用更加豐富其形象,使學生在玩中學,玩中感受,玩中互動,為藝術課美的體現(xiàn)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使我們的藝術教育增添了無窮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