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童心里的“音樂美”

作者:錢焱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作者單位:江蘇常州市覓渡橋小學

“眾所周知,音樂教育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優(yōu)美健康的音樂是審美主體獲得美感的重要源泉?!保ㄕ浴兑魳?a href=http://m.shangwufuwu.com.cn/kegaizhuanti/list04/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課程標準解讀》)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也就顯得格外的重要。對此,我在教學過程中也格外注重地做了一些相應的探索和嘗試。

注重審美體驗的容量和過程,了解音樂美:

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說:“音樂的本質在于對情感的反映,對音樂的學習與其說是一種智力過程,不如說它是一種情感過程――審美體驗”。通過聆聽音樂、表現音樂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換句話說,這一審美體驗還必須建立在“提供給學生大量的音樂感受,擴大他們的音樂視野,并通過教師的引導,對音樂進行美的感受,從而形成自己的審美觀?!钡慕虒W原則上。所以,在課堂上,我專門用十分鐘時間,給學生欣賞富有現代感、時代氣息或古典韻味的世界音樂精品。如:富有生命感召力的《春之聲》;徜徉著異國風情的《藍色多瑙河》;富有皇家風范的《花之圓舞曲》;催人奮進的《命運》等等。學生們無不大眼圓睜或閉目細品其中自己喜歡的片段。而作為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是人類數千年的智慧結晶,文化遺產。音樂課中當然不應遺漏。那悠揚連綿的《牧歌》讓學生們仿佛置身于美麗、遼闊的大草原;那細膩典雅的《茉莉花》更是讓聽者纏綿于柔柔的江南古城小橋流水的美景之間;更有那古琴瀟稠、撼人的《廣陵散》;也有鏗鏘有力的箏曲《四面埋伏》。而學生們也在教師的“點、引、扶”的三大教學策略指導下,自由地抒發(fā)、盡情地享受音樂的美。例如我在讓學生欣賞《牧歌》一曲時,先在沒有告之曲名的情況下,讓學生自己感受,有的學生說旋律悠揚、動人;有的說給人一種仿佛置身在廣闊大草原的感受;也有人說樂曲有些憂傷的意味……而我在讓學生暢所欲言之后才將作品作了介紹,引導他們隨著旋律的起伏一起哼唱,還配上了相應的生動的語言,此時我們的內心都對音樂產生了強烈的共鳴,積淀起一股激烈的情感,大家的歌聲優(yōu)美而婉轉,整個融入了音樂之中,從音樂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學生們感嘆說:啊,音樂旋律是如此之美??!

注重學生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高,創(chuàng)造音樂美:

   音樂創(chuàng)造因其強烈而清晰的個性特征而充滿魅力。生動活潑的音樂欣賞、表現、創(chuàng)造活動能激活學生的表演欲望和創(chuàng)作沖動,使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例如:我在教授〈〈波斯市場〉〉一課中,同學們就充分展示了他們的這種優(yōu)勢。我先以頗受大家喜愛的流行歌手組合S.H.E的一曲〈〈波斯貓〉〉為開場曲,學生的興致立刻高昂了起來,因為此曲的主題音樂與本課相同,同學們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學起來也是格外的專心。曲中那優(yōu)柔委婉的“公主主題”讓女生們很是舒心,隨著音樂也窈窈裊裊起來;而輝煌堅定的“酋長主題”讓男生們頓時豪邁了幾分,昂首闊步(有同學已在座位邊走動了),很有“領導”風范;而曲中學生最熟悉的旋律描寫的是“乞丐”,這一主題一出現,馬上讓活潑調皮的孩子們興致盎然,紛紛表現出一副“可憐憂郁”的神情。在樂曲進行了分析后,便有學生毛遂自薦,要求一展表演風采。即興表演引來了許多的掌聲,特別是“乞丐”一角,演得真是入木三分。只見他順手將外衣脫了下來,斜扎在身上,席地而坐,縮著脖子,駝著背,伸著剛在地上擦過的手向“路人”行乞。而就在音樂變化成別的角色時,他也隨之變化,而其他“演員”也在他的帶領下,不再不好意思了,個個施展出自己的“表演魅力”。這個學生被大家一致推選為“最嘉主、配角”。后來我問這位學生,在演“乞丐”時有沒有“難為情”?他說:“根本沒想那么多,音樂讓我就要這么做!”有位語文老師說,孩子們確實很喜歡音樂課,在一次作文課中,有十幾個學生不約而同地寫了〈〈音樂,讓我著迷〉〉。這是對我的教學最好的贊賞和鼓勵!

在教學中滲透探究性學習方法,探究音樂美:

探究性學習,也稱“發(fā)現探索法”、“問題解決法”,寓意是:“發(fā)現不限于那種尋求人類尚未知曉之事的能力,而是包括著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種形式”。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教師的引導、點撥,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自己質疑、自己發(fā)現問題,極大地激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在教〈〈走近貝多芬〉〉的前一課時時,先問學生關于貝多芬,你們想知道些什么?學生們提了很多的問題,教師當場羅列出三大問題:1、為什么他被稱為“樂圣”?2、關于貝多芬的故事?3、貝多芬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優(yōu)秀品質?課后學生們進行了大量的資料收集和研究。在第二節(jié)課上,我也向他們發(fā)了一份我收集的資料,一對比,有些還沒學生整理得完全。就在他們格外興奮的時候,我及時告之:“同學們的研究精神實在可嘉,老師要向大家學習。但是,這么多的資料,你們都進行過信息處理和思考嗎?”于是在師生共同梳理和交流下,同學們了解了貝多芬貧苦的童年時代、坎坷的青年時代、孤獨的老年時代,雖然耳朵失聰,但他的音樂卻從未停止過對理想的奮臂吶喊,為人類和平的全力向往。他的交響樂〈〈命運〉〉、〈〈英雄〉〉、〈〈田園〉〉、〈〈合唱〉〉,就穿插在這中間,讓學生充分了解了貝多芬作品的個性鮮明,充滿激情的特點。就在學習《命運》一曲的經典片段時,我的學生提出:在“命運敲門”的音樂響起時,大家以敲桌子來做節(jié)奏模仿;而在音樂進行層層推進時,大家可以跟著做“聲勢”練習。你看我的學生,時而伏身傾聽,時而振臂揮舞;時而圓睜雙眼,時而閉目養(yǎng)神,此時音樂就在每個人的心里激情地流淌。有學生總結說:“我真的感受到‘命運’就在敲我的門,這讓我感到興奮”。同學們學得有滋有味,課后還有許多學生自發(fā)學習音樂家作品。我想,學生們自己查找資料的過程本身就是一次學習的探索,這樣即豐富了音樂知識,開拓了音樂視野,又挖掘了音樂內涵,提高了學生鑒賞音樂的審美能力,變被動為主動,充分展示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

在新課程教學改革中,“關注課堂新生成的學習資源”成為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這不僅需要教師有很敏銳的洞察力,更需要教師具備課堂即興組織能力、調控能力、判斷能力、和豐富的知識積累。而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這一點尤為重要。現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出現最多的現象就是教師隨著學生的思維路線走,當然這里面不露痕跡的引導讓學生在自我探究的同時,時刻感受到成就感。下面就讓我用一組事例做說明吧:

例一:在一次欣賞海浪音樂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帶著問題聆聽了兩遍,于是有人說了:老師,這首曲子把我們帶到了遼闊的大海邊,海浪層層疊疊向海邊涌來,打濕了我的雙腳,但是我卻覺得格外的輕松和愜意……在學生們用文字語言浪漫地抒發(fā)了自己的感受后,我充分肯定了他們的想象,接著話鋒一轉,“請你從音樂的角度出發(fā),再來談談為何你會有這種感受?”學生陷入沉思。一位學生試探地問:“老師,這首曲子的旋律輕柔、緩慢,就讓人產生這種感覺?!蔽夜室獯蟊犽p眼:“你真了不起,一下就說到了重點,那么輕柔和緩慢是音樂要素中的哪種呢?”另一位學生說:“好象是力度和速度?”“不是好象,你說的很對?!庇钟袑W生說了:“我知道要素還有呢,節(jié)奏、節(jié)拍也是。”“我覺得這首曲子應該是四拍子,節(jié)奏也不是很緊張的,再加上力度和速度都還好,就有抒情的感覺了?!蔽伊⒖碳m正:“節(jié)奏不叫緊張,而是有寬疏和緊密之分?!笨吹竭@些六年級的學生分析起來還真是有模有樣的,我又及時拋出議題:“你們說要是把這些要素重新組合一下,會編出哪些情緒的音樂呢?”這一下可炸了鍋,學生們三兩成組,好一通討論,匯報時有:三拍子、慢速、輕柔這種音樂可作《搖籃曲》;三拍子、快速、輕柔或中強可作〈〈圓舞曲〉〉;二拍子或四拍子、中速、中強或強可作〈〈進行曲〉〉,其中還說到了迪斯科音樂、葬禮音樂、婚禮音樂、搖滾樂等,學生們說得好不得意,仿佛他們就是一個個小作曲家。最后大家一致認為,音樂真是一種奇妙又美妙的東西,七個音符在音樂要素的變換下,隨作者有意的排列,竟然能創(chuàng)作出這么多優(yōu)美經典的旋律來,真是有趣。而讓我高興的是,現在他們在分析樂曲和歌曲時思考的更多的是音樂要告訴我們什么?

例二:〈〈生長在祖國的懷抱里〉〉是一首激情昂揚的曲子,特點就在中間一段的許多修飾符號上,比如:連音線、跳音記號、十六分音符的運用,我想要讓學生將這些在歌唱時完全表現出來,那只有讓他們理解為什么要用裝飾符號。于是我將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成自學形式,問提是:“請你在演唱時感受出本曲的精彩段落,并說出為什么?”同學們在細細琢磨后,一致認為中間一段是精彩之處。可“為什么”呢?有學生說:連音線讓情緒得到了充分的抒展;跳音記號增加了歌曲活潑的感覺;十六分音符的運用更是讓曲子聽上去跌蕩起伏,充滿了童真。有一位學生提問了:“那要是不用這些歌曲會是什么樣呢?”于是大家又一次陷入了討論的激情中。通過運用與不運用的對比,讓學生明白了曲子中的裝飾符號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音樂美”也是由于它們的加入而發(fā)揮得更加淋漓盡致。當然,在這之后的演唱讓大家再一次被自己的歌聲所征服,全班的情緒達到了高潮。

  在教學中注重音樂表現力的培養(yǎng),表現音樂美:

所謂“表現”即是:“培養(yǎng)學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chuàng)造性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并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熏陶?!痹谛W階段我認為在“表現”這項教學內容中,“演唱”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是學生表現音樂美的重要途徑。

1 “以情帶聲,以聲助情”演唱教學不變的策略:

有表情地歌唱是演唱教學的主要目標,而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也是有表情演唱的重要保障。例如:正確的演唱姿勢、正確的呼吸方法、自然圓潤的聲音、準確的節(jié)奏和音調、對前奏和間奏作出正確的反應等。人說:“藝高人膽大!”有了較好的演唱水平,就能讓我們的感情更淋漓地發(fā)揮。而“情”又從何而來呢?這就得由老師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歌詞內容、音樂特征、歌曲意境,再配上恰當的速度、力度、節(jié)奏、音色,演唱時發(fā)自內心地由衷地去贊美、去歌唱

例如我教《在老師身邊》一曲時,先讓六年級學生回憶剛進學校時的情景,以及這六年來的一些難忘的事,點點滴滴勾起了同學們心底里對學校、老師、同學的依依不舍之情,音樂成為溝通的橋梁。可以說,這首歌曲無論是節(jié)奏還是音調都是很難掌握的,但學生唱來卻是絲毫不差,似乎音樂就是從他們心里直接流淌出來的。而在我聽來那如天籟般的歌聲卻正是由真實的、感人的情感所支撐的。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