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等閑識得東風面――小學識譜教學窺探

作者:柳憑憑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作者:浙江省溫嶺市澤國小學  柳憑憑

【摘要】
翻翻書刊,查查網絡,關于識譜教學的各類文章觀點多如牛毛,這讓眾多音樂教師、音樂教育專家們一再研究考證老的不能再老的話題,這次被我再次拿來做文章,并不覺得過時或炒冷飯之嫌。轟轟烈烈的新課程實踐中,課堂教學出現(xiàn)了“活”、“新”的境界,但很多老師卻不愿意涉及“雙基”的教學,課堂中回避音樂知識與技能的教學,回避樂譜的學習……把音樂的本位給忽視了,走入了重素質輕技能的極端觀點。但縱觀國家教育部新指定的《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有利于進行音樂表演和創(chuàng)造等教學活動,識譜要與演唱、創(chuàng)造、鑒賞等教學內容密切結合,要以生動的音樂為載體,在學生感性積累和認識的基礎上進行。視唱曲譜顯然還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
【關鍵詞】  音樂教學  識譜  活動  學習

    識譜是打開音樂大門的鑰匙。從音樂歷史看,樂譜為音樂的發(fā)展提供了重要條件。沒有樂譜就無法記錄稍縱即逝的音樂,就會給音樂的保存、傳播、學習帶來困難。
單純的識譜教學很枯燥也很乏味,學生若置身于死記硬背、苦練技術的氛圍中,興趣的扼殺是必然的結果。識譜教學難,這幾乎是所有音樂老師的共識;識譜教學枯燥無味,這又幾乎成了所有學生的感受。如何使學生識譜學習富有趣味?如何更有效的在四十分鐘的音樂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落實滲透識譜教學?
針對上述問題,把美育作為目標,體現(xiàn)以審美為核心,以實踐為重點。把知識融入音樂實踐中去學習,避免單純而枯燥的講授,從感性入手、深入淺出、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

    (一)在演唱活動中學習識譜
    唱歌是培養(yǎng)學生識譜能力最有利的實踐活動,人手一本的音樂教本中每首歌曲都附帶使用了歌譜,重要的是學生對唱歌的興趣較為濃厚;在這興趣的驅動下,將會克服識譜這樣的困難問題。在適當?shù)囊龑?,就會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在學習節(jié)奏的基礎上學習識譜
音樂語言最重要的兩個要素是旋律與節(jié)奏,而節(jié)奏可以脫離旋律而單獨具有表現(xiàn)力。節(jié)奏訓練先行,能使視唱教學中的難點得到解決,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年級音樂課中的節(jié)奏教學,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恰當?shù)乩谜Z言中的自然節(jié)奏、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進行節(jié)奏訓練,學生學得有趣,記得牢固,易于掌握。
(1) 寓節(jié)奏訓練于游戲之中。
(2) 通過學生熟悉的各種動作來理解節(jié)奏,進行節(jié)奏訓練。
(3) 收集一些韻律勻整的兒歌,教孩子們按節(jié)奏朗讀。
(4) 利用兒童生活中已有知識訓練節(jié)奏,效果顯著。
    2、在理解和熟悉音樂的基礎上學習識譜。
    經過欣賞,歌曲已經“整體輸入”到學生的腦中。雖然歌曲還沒有學,學生卻能輕聲跟著唱了,達到了“似曾相識”而還不十分“熟悉掌握”的狀態(tài)。此時,用母音進行旋律的模唱,即統(tǒng)一學生歌唱的聲音,又能更進一步熟悉樂曲。
    3、選擇熟悉簡單的歌曲進行識譜
    (1)分析學生的識譜水平,確定識譜曲目。
    學生年級和班級水平而定,選擇學生會唱的、喜愛的歌曲來學習識譜。
   (2)歌曲選擇的原則
    A、趣味性。烏申斯基說:“沒有興趣,被迫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一首歌曲的教唱能否成功,在于歌曲是否優(yōu)美、是否為孩子們所喜歡。如在低年級選擇童謠歌曲《兩只老虎》、《數(shù)鴨子》等歌曲,都取得了驚人的效果。
    B、熟悉程度。歌曲的熟悉程度直接影響識譜的效果。從會唱―喜歡唱,才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利用學生“閉著眼睛都能唱”的歌曲進行識譜教學,讓學生深切體會“識譜是學習音樂的工具”。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對識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堂教學效果喜人。
    4、在解決難點的基礎上進行集中識譜。
在教授一首新歌的時候,先讓學生認真的聆聽范唱,歌詞多段的聆聽一遍即可,再由師抽取其中兩句旋律在鋼琴上彈奏出來,要求學生在歌譜中迅速找出來,跟著琴聲用一個母音哼唱,接著再去嘗試試唱這兩句旋律,這樣當歌曲中的重點和難點都找到并會唱譜后,這首歌曲也就基本已經學會了。
    (二)在欣賞活動中學習識譜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到處充滿了音樂,學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許多音樂信息,這種無意識的聽,往往都是“聽而不聞”,這在客觀上造成了這種不良的聽覺習慣。這種不良的聽覺習慣如果不在音樂教學中積極地加以糾正,不僅會影響學生的聽覺分析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而且,這種聽覺的不良習慣還會延續(xù)到課堂教學上,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學校的音樂教育。由此可見,加強音樂欣賞教學,在欣賞音樂中培養(yǎng)學生“識譜”的藝術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小學欣賞教學課堂,如果單純地讓學生聆聽音樂,學生的興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只有采取串富多彩的教學形式,抓住他們的興趣點,方能吸引學生專注地聆聽音樂,從而提高識譜能力。
    首先,識譜教學要符合音樂學習的規(guī)律。發(fā)展兒童的聽力是音樂課進行審美教育的一個基本任務,聽是音樂體驗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對欣賞音樂有著較濃厚的興趣,要求也是十分強烈的,所以,在欣賞音樂活動中進行識譜教學,是一個最容易產生效果的做法。
借用熟悉的欣賞曲中拓展本課欣賞的教學目標借機落實識譜教學。例如:在人教版八冊第七課《運動員進行曲》教學中,隨著08年奧運會的剛落幕學生對這首耳熟能詳?shù)臉非呀浄浅5氖煜?,當音樂一響起時,同學們都能跟著哼唱出來。因為對此樂曲的喜歡和熟悉,我要求學生在復聽的時候看著書本中記出的主旋律曲譜跟著視唱出曲譜。這十六小節(jié)的旋律在被學生反復聆聽與模唱后,全班學生幾乎都能完整準確的視唱下來了,在緊接著的歌曲《校園多美好》旋律視唱教學中,很多學生舉一反三,將歌譜中的后十六分音符與附點八分音符唱得非常到位,教學效果不言而 喻。
    (三)在演奏活動中學習識譜
    學習器樂演奏的過程,同時是識譜的過程,說到底樂器引進課堂是識譜教學的最佳實踐活動。豎笛以它本身具有的形式美,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們學習音樂的興趣和自我表現(xiàn)的欲望。學生通過豎笛視譜演奏,可以促進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
    1、利用器樂吹奏學生喜歡熟悉的歌曲,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從心理學上說,演奏器樂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希望在器樂演奏中實現(xiàn)自我,表現(xiàn)自我,引起同學、老師對自己的注意與贊揚。演奏器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各種音樂能力,使學生獲得音樂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
    2、利用器樂進行作品二度創(chuàng)作,提高學生音樂理解能力和識譜能力。
    通過學習器樂演奏來培養(yǎng)學生的識譜能力,是因為器樂演奏如同演唱一樣是學生對音樂作品的二度創(chuàng)作,在演奏器樂活動時,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識譜上,比如音符、節(jié)奏、調號等。我們把一些主旋律簡單的欣賞曲,在分析情緒、曲式、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樂器再次表現(xiàn)出來。不但能提高識譜能力,也能加深學生對欣賞曲的理解。如在高年級的《歡迎進行曲》的欣賞中,學生通過吹奏兩段不同的主題,感受兩段主題所表現(xiàn)的思想內容。通過視奏,學生“眼到、心到、口到”,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識譜能力。又如教師用《我有一只小羊羔》的旋律,以《瑪麗的一天》為題編成一個故事,在鋼琴上通過節(jié)拍、速度、音區(qū)、節(jié)奏等變化表現(xiàn)出來,引導學生把會的一些簡單的樂曲如《閃爍的小星》、《粉刷將》等歌曲也變化看看,學生從羨慕到摸索著自己創(chuàng)作,興致盎然興趣十足。
    3、利用器樂鞏固所學的歌曲,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力
    新課程中,音樂的演唱逐漸演化為表演。通過多種形式進行歌曲的再表現(xiàn),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學習完一首歌曲后,我們在用動作表現(xiàn)、用歌聲表現(xiàn)的基礎上,再用樂器進行演奏活動練習,如用打擊樂和吹奏樂器為歌曲伴奏,不但會增加學習的興趣,更會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認識,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識譜能力。
   (四)在創(chuàng)作活動中學習識譜
    音樂創(chuàng)作做為《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在音樂教育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為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礎。另外,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喜歡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的理論基礎是識譜,在創(chuàng)作活動中學習識譜,對兩者都是起著相互促進的作用。
    1、從模仿中學會創(chuàng)造,應用節(jié)奏與旋律
    小學的音樂創(chuàng)造活動常常是從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樂創(chuàng)造的必經之路。通過模仿,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進行創(chuàng)造學習。
就拿豎笛教學來說,當學生能熟練吹出各音時,我讓他們把陌生的譜子進行吹奏。當一個樂句被學生吹奏的很好以后,我就向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根據此樂句的節(jié)奏吹奏出不同的旋律,然后教師把它出示在黑板上,大家共同演唱,這樣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鍛煉,識譜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2、從即興創(chuàng)造進入創(chuàng)作,學習音樂基本知識
    即興創(chuàng)造是指學生根據當時的感受而產生的一種音樂創(chuàng)造行為,是事先不必做準備的臨時創(chuàng)作,它往往與即興表演聯(lián)系在一起。
如在教授完豎笛1、2、3、4、5的指法后,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創(chuàng)編由這三個音組成的小曲,體裁不限,三拍子、二拍子、四拍子都可以,然后選幾首比較好聽的小曲,抄到黑板上,讓全班同學唱,一定要強調是我們班某某同學作曲的,再讓學生用豎笛吹一吹,在興趣、驚奇的驅動下,使學生不僅對學豎笛產生了信心,對識譜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可謂是一舉二得的好事,從而達到了一種興之所至,無形滲透的境界。

    讓識譜教學在學生不知不覺中進行,融入音樂實踐活動中,滲透著“教”,順帶著“學”,識譜學習才不難,識譜學習才不會成為學生學習的負擔。教會孩子們識譜,能讓他們對音樂的興趣更加的得以持續(xù)和發(fā)展,為他們進一步感受和學習音樂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音樂的美妙、感到愉悅,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基本知識的興趣,增強自信心,從而使學生順其自然地識譜,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音樂新課程標準
《中小學音樂教學》 2006年9期 2007年7期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