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音樂欣賞教學中的能力培養(yǎng)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音樂欣賞教學中的能力培養(yǎng)

    音樂欣賞是人們感知、理解音樂,體驗音樂情感的一項音樂實踐活動。社會生活中處處有音樂,欣賞音樂已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而高中開設音樂課的目的也在于通過欣賞古今中外名曲名段,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yǎng)他們對音樂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人生觀?!稑酚洝分姓f:“移風易俗,莫善于樂。”讓他們在音樂的海洋里愉悅地接受“求真”的科學教育,“布善”的道德教育,“至美”的藝術教育。把真、善、美的價值標準滲透進學生的整體素質中,真正體現(xiàn)素質教育。以下是本人在音樂教學中的幾點嘗試。

一、啟發(fā)教學,誘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主觀能動性的一種表現(xiàn),它能使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情緒高漲,主動地感受音樂,積極地思考和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而事實又表明,并不是每一個音樂作品都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而作為教師,就必須啟發(fā)教育,可以講些跟作品有關的鮮為人知的小故事中歷史資料等,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例:欣賞作品《我的太陽》,我告訴他們:《我的太陽》是一首意大利那坡里風格的民歌,也是世界上男高音歌唱家最喜愛的歌曲之一。這時,教師可問:你們有誰知道,這首歌曲為什么會如此流行?然后教師又說:在芬蘭的首都赫爾辛基舉行的一次奧運會上,各國都向大會遞交了本國的國歌,只有意大利沒有交,而意大利當時是墨索里尼政府,人們都痛恨它,因而也沒有去向他們索取樂譜,當意大利運動員入場時,樂隊指揮發(fā)現(xiàn)沒有樂譜,急中生智,樂隊奏起了《我的太陽》,場內一片寂靜,隨后掌聲雷動。

二、以誘達思,調動學生的想象、聯(lián)想能力

    想象指人腦對原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建立形象的心理過程。聯(lián)想指感知或回憶某一事物,連帶想起有關事物的心理過程。想象和聯(lián)想是音樂欣賞必然產生的心理現(xiàn)象,也是欣賞作品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例:欣賞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芬硬糠旨敖Y尾部分,都有長笛奏出一段美麗動人的旋律。有位同學站起來說:引子部分長笛演奏,就好象把我?guī)肓舜禾斓母杏X,春光明媚,鳥語花香,春風過處,揚抑依依,大地一派生機,而結尾部分又好象是在另一個百花盛開的季節(jié)里,兩只蝴蝶翩翩起舞,但是,這部分的內容讓我感覺到似乎用了一種手法“虛寫”,給作品增添了一份色彩。

三、動靜結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音樂欣賞作為一門特殊的課程,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故它影響人的方式也是不同的。音樂作為聲音的藝術,它訴之于人的聽覺,是通過聲音對人的心靈產生直接的影響。孟子曰:“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边@就充分肯定了音樂對人的直接影響力。當一個人在欣賞一段音樂的時候,除了擁有較好的音響效果外,還必須“靜”。所以聽音樂的過程相對來說是“靜”的。但音樂欣賞的過程不是純粹被動地聽,還必須讓欣賞者作出思考、反應,化被動為主動。教學論提出S-O-R法則,即刺激--個體因素--反應。其中個體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音樂欣賞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讓他們更好地表音樂,這就需要“動”。課堂教學中有動有靜,動靜結合,這是音樂學習的特點所決定的,也符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例:欣賞管弦樂曲《卡門序曲》,為了能夠更好地表現(xiàn)音樂,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欣賞完曲子后,可以讓幾位同學上講臺隨音樂一起作現(xiàn)場指揮,最大限度地把學生融進音樂作品中。

四、聽講結合,縮短學生與作品的距離

    事實證明:每個人由于性別、年齡、學歷、知識面、興趣愛好等存在一定的差異,從而導致他們對于作品的理解程度也有所差別。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是一個好的導演,在欣賞音樂作品的同時,必須加入一定的講解,使作品離學生更貼近一些。例:欣賞二胡與管弦樂隊演奏的《江河水》,在欣賞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用緩慢、沉重的語調訴說這樣一段故事:在舊社會,有一對新婚夫婦,丈夫被抓去服勞役,后死于異地,妻子聞訊,趕到送別丈夫的江邊,面對滔滔江水,思緒萬千,號啕痛哭。這無疑給學生正確、深刻理解這段作品的本質打開了一條綠色通道。

    總之,高中的音樂欣賞是為了培養(yǎng)廣大的具有一定鑒賞能力的音樂欣賞者、愛好者,而非音樂家。所以,我們的音樂欣賞教學就應該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進行。這一進行首先應該體現(xiàn)在音樂欣賞心理的反映過程中。音樂欣賞時,要引導學生經過這樣一個心理反映過程:外部音響感知→想象聯(lián)想→情感共鳴→理解認識。即從喜聽到動情,從動情到理解。使學生逐漸由低層次的直覺欣賞向高層次的情感欣賞、理智欣賞發(fā)展。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