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感悟
聆聽――感悟
王展鵬
音樂欣賞教學就是讓學生聽賞各式各類的音樂作品,整個教學過程就是一個對音樂感悟的過程。在音樂的感悟中,通過教師的引導,來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其中包括對音樂要素的感受力,音樂風格的感受力,音樂情境意象的感受力等。在培養(yǎng)這些感受力的同時,使學生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教學為達到這一目標,相關(guān)知識 的認知是不可缺少的。但這些知識內(nèi)容只是為目標服務(wù)的輔助性教學內(nèi)容。
孔子對音樂的感受力非同一般,他有過聽音樂三日不知肉味的體驗,但他并沒有過系統(tǒng)的音樂知識的學習和音樂技能的訓練,他的音樂感受力,來自于音樂的熏陶和自我豐富的人生體驗。
如欣賞《潛海姑娘》一課時,我沒有對學生簡析樂曲背景,只是讓學生一遍一遍欣賞,然后讓他們各抒己見,談欣賞后的體會。有說仿佛看到美麗的海底世界;有說眼前似乎出現(xiàn)了勇敢的潛海姑娘;還有說感受到大海平靜溫柔的一面。等等等等。對于學生的體驗結(jié)果,我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只要學生用心聆聽,積極感受,一定能說出完全符合樂曲意境的感受。這樣的方式比我灌輸言語性知識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學生們積極性高,我也倍感輕松。
因此說,音樂欣賞教學中,聆聽音樂、感悟音樂是教學的核心。
節(jié)奏訓練
節(jié)奏,是構(gòu)成音樂的第一要素,是音樂的骨骼。沒有節(jié)奏的演唱或演奏,正如無源之水、無根之樹,毫無藝術(shù)可言。因此,節(jié)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極為重要。
低年級小朋友好動、愛玩,很難端坐一堂課。針對這一點,在教學中,我隨時運用手、腿、肩、腳等“人體樂器”進行節(jié)奏訓練,既滿足了他們好動的欲望,又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學生感同身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唱《布谷》等三拍子的歌時,我讓學生做X――(拍手―拍肩―拍肩)的動作,同學們了在其中,學得輕松,節(jié)奏也準確。甚至有的學生想出拍手―拍腿―拍腿或拍手―跺腳―跺腳等各種變化動作來。
又如在學唱《春天里》等有間奏的歌曲時,我就讓同學按節(jié)奏XX X拍手,勝過枯糙地給學生解釋間奏只停不唱的知識。如此的銜接既準確又饒有興趣。學生節(jié)奏感強了,唱起歌來也更起勁了。
總之,學生興趣高了,才會充分地動手動腦,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培養(yǎng)技能合作意識
器樂教學要避免把功夫下在學習樂器的演奏技巧上面。當學生具備了初步的演奏技能時,合奏教學就要緊緊跟上,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合作意識,一形式初步的合奏能力,達到更好的感受和表現(xiàn)音樂的目的。
例如,當學生剛剛學會豎笛演奏一個單音“5”時,教師即可編寫二聲部或三聲部的伴奏譜為簡單的大調(diào)式歌曲配伴奏,以歌曲《海鷗》為例,教師可出示如下伴奏譜
C 2/4 05 05 | 05 05 |
5 0 | 5 0 |
5 - | 5 - |
把學生分成三組,為歌曲伴奏。在演奏過程中,引導學生注意傾聽旋律聲部和其他伴奏聲部的音響,當個別學生配合出現(xiàn)錯誤時,可讓同學為其指出。由于孩子們好勝心強,誰都不愿因自己的疏忽而受到同學們的指責。因此,在合奏中就會高度集中精力,與其他聲部做好配合。
在合奏的過程中,教師針對出現(xiàn)的節(jié)奏錯亂、聲部進聲不齊、錯音等現(xiàn)象,因勢利導,通過讓學生傾聽正確配合與配合失誤造成的兩種不同的合奏效果,使他們認識到技術(shù)合作的重要性。
經(jīng)過長期的合奏實踐,每一個演奏者的技能合作的意識得到了加強,學會了與人合作。同時,合作上的成功,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在音樂中學習音樂
通過音樂教育形象感染學生,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與感情,使學生掌握音樂的基礎(chǔ)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人類音樂文化的成果與發(fā)展歷史,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力和鑒賞力。在完成教材中的中國民族調(diào)試的教學任務(wù)的同時,我又引導學生把視角投向課外的一片藍天。
我們中國的民間音樂是世界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讓學生去尋找中國音樂海洋中的“宮、商、角、徵、羽”。這一舉措給了學生無窮的樂趣,每個學生都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務(wù)。有些學生找到的民歌就連作為老師的我也從來沒聽到過;有些學生還從街頭巷尾去收集買賣小調(diào)。引來大家會心的笑聲,但有一部分學生采集的民歌卻是貽笑大方的作品,如《共產(chǎn)兒童團歌》,學生還以為是一首江西的童謠,其實是一首蘇聯(lián)歌曲;又如《小白船》,其實是一首韓國童謠;再如《春天在哪里》,雖然是中國作品,但其作曲手法是西洋的。這樣找得不準確的例子彌足珍貴,給學生分析,評判時,因為有了學生的積極參與,他們對自己的采集成果就有了更深切的體會,知識在他們心中已不是抽象的概念,民族調(diào)式的概念由此在他們的腦海中扎下了根。
這一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使原先抽象枯燥的“宮、商、角、徵、羽”,已成為鮮活的旋律留存在學生的心窩。
在音樂中學習音樂激活了課堂音樂的學習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