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歌聲 聲聲入耳——小學生歌唱興趣培養(yǎng)三部曲
沒有歌唱就沒有生命, 就像生命沒了靈魂一樣。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柯達伊認為:“有了歌唱的基礎, 更高層次的音樂教育就能得以發(fā)展。只有人聲———這個人們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優(yōu)美的樂器, 才是使音樂文化成為屬于每個人的沃土。如果首先學習歌唱, 然后學習其它, 將使學生具有多種音樂能力的準備。”由此可見歌唱的重要性。在下文中, 通過抓住學生歌唱興趣的培養(yǎng)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激情導入, 吸引注意力
在歌唱教學中, 激發(fā)興趣的導入方法很多, 律動法、故事法、游戲法、情境法、討論法等等, 但根據所教的內容做到新穎別致, 豐富多彩, 運用得好會使學生產生獲取知識的興奮狀態(tài)。“開場”的好壞, 往往會對學生的后繼學習產生不同的影響。
1. 律動導入
歌唱教學的具體方法千姿百態(tài), 但總的來說還要以“動”為中心, 活動是完成音樂教育任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要把“動”引到音樂課堂教學中來, 化“坐”為“動”, 還要引導學生正確處理音樂基礎知識技能與音樂實踐活動的關系。
在十一月份的“長興四小音樂學科學習共同體同課異構教學活動”中, 我和另一位音樂老師共同上了三年級下冊的歌唱課《我的小音樂家》。下面是我設計的律動導入:
師: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去看一場音樂會, 音樂會上都是一些懂音樂的人, 那么在參加音樂會之前我們也要先學習一點音樂技能, 比如說歌唱。來, 跟著老師先做一組發(fā)聲練習。 (5-3-1嗚) 在歌唱時, 聲音要集中在頭頂一個點上, 然后氣息跟上, 非常連貫的, 我們再唱一遍。
師:我們試試第二條, (54-333-43-222嚕) 。這一句是非常有彈性的, 跳躍的, 像跳動的皮球一樣, 小腹的氣息必須要很充足才能彈得起來。我們再唱一遍。
師:好, 我們要準備出發(fā)啦。那么我們要怎么去呢?走路去。但是和平常的走路又有點區(qū)別, 來看一看老師是怎么走的。 (播放第一段)
師:有同學看出老師是怎么走的嗎? (生自由回答)
師:老師給同學們一點提示, 老師走幾步然后停一次?看老師再來走一遍我們一起數一數。 (播放第一段音樂)
師:已經有同學明白了, 老師走七步停一停, 再走七步停一停, 一共走了幾次?5次。
師:那下面也請同學們跟著音樂一起走一走。
學生以座位為中心圍成圈, 走一走。
師:請同學們起立, 以凳子為中心, 圍成圈走一走。
師:接下來老師繼續(xù)跟音樂走, 觀察老師的動作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師表演)
生:加了一個動作。
師:在哪一句上加的?
生:第四句
師:在第四句“跳喲唱喲”上加了這個動作。 (出示課件) 這一句像彎彎的拱橋一樣非常連貫的。跟老師一起唱一唱做一做。
(師生一起完整走一走)
師:下面老師還是跟著音樂走, 看看動作又發(fā)生什么變化?
生:停下來拍手
師:哪些地方老師在拍手?
生:“砰砰砰”的地方。
師:哦, 在第三句和第五句, 那么老師是怎樣拍的?
生模仿
師:有沒有同學發(fā)現, 老師拍手的位置不一樣。那為什么會出現高低不同位置呢? (出示歌譜)
師:因為音高不同, 在333時位置高一點, 222時要低一些。我們一起試著拍一拍。
在這個律動導入中, 通過一層層的動作變化, 不僅讓學生感受到節(jié)奏的韻律, 還使學生被吸引到我設計的課堂情境中, 課堂氛圍變得異常活躍。
2. 故事導入
小學生聽老師講故事是他們最高興的事情。因此, 在音樂教學中, 我們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把學生引到教學內容上來。不過老師要注意語言生動形象, 故事情節(jié)與教材內容相符, 把音樂教材編成故事導入新課, 使學生輕松愉快地進入角色, 為之后的歌唱教學做很好的鋪墊。
二年級上冊的一首歌曲《小紅帽》很受同學們喜歡。因為大部分同學們都知道小紅帽的故事, 那么在這一節(jié)歌唱課的導入就可以用故事法。老師可以戴一頂小紅帽走進教室, 問一問同學們老師今天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之后可以讓同學們自己來說一說小紅帽的故事。這樣既創(chuàng)設了情景, 又運用了大眾都知道的小故事, 在課堂的開頭就深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 讓學生有興趣上這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