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不僅能讓學生更好的接受美的教育,也是我們音樂教師上好一堂音樂課所必要的前提條件。有好的音樂學習習慣能讓學生更快捷的掌握學習音樂的快樂。那么怎樣來培養(yǎng)呢?我認為要從小學一年級開始。
一、音樂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基礎:課堂學習常規(guī)的管理
由于一年級學生年齡尚小,過高的期望值和不顧實際的拔苗助長,反而會扼殺孩子求知的欲望和學習興趣。根據(jù)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對一年級小朋友來說要求不要太高。讓他們小手放放好,嘴巴閉閉牢,雙腿并并攏,小眼睛看老師,小耳朵聽仔細。以一種兒歌的形式來讓小朋友們讀一讀,并配上動作。有的時候也可以把兒歌譜 上旋律,或是學唱一些課堂常規(guī)的歌曲,如《我們從小講禮貌》等歌曲的學習,讓他們知道自己是一年級的小學生應怎樣做才是一位好學生。而且這些孩子們不是一節(jié)就能夠都做到的。在學生上學第一個月里專門抓這些課堂常規(guī)。不過這時還要用些小組比賽和表揚的教學手段來吸引孩子們。比如那一組表現(xiàn)好能做到教師的要求 就獎給這一組一朵小紅花。由于是音樂課,就要有音樂特色的獎勵標志,用高音譜號來代替。(不同時期用不同的音樂記號)這樣不僅能讓小朋友們在課堂紀律方面慢慢的好起來,也是讓小朋友們在無形之中認識這些音樂符號。還有口頭表揚也是很重要的方法。如:“那一組小朋友坐的最好呀”、“這位小朋友表現(xiàn)真好”等用于口頭表揚效果很好,可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這種好習慣。這是音樂課堂中最為基本的好習慣。
二、音樂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核心:課堂學習好習慣
1、聽的習慣
小學時期,特別又是音樂課。在聽的習慣上比其它學科要求要高的多了。其一就是認真聽,聽懂老師說的話,做到不要讓其它的事物所影響,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聽懂所說的內(nèi)容。這是其它學科所共同要求的最基本習慣。其二就是要求小朋友們認真分別不同的高低音,并且會模唱,跟老師的高音做比較,是不是所唱的是相同,音唱準 了嗎?這就要求有難度了。不僅僅是聽課而是學會欣賞和辨別。有的時候為了檢驗小朋友們聽懂了多少,口頭留作業(yè)讓小朋友們回去復述,讓家長配合記錄。這能了解學生聽課的能力有多少和記憶力來相結合的。有時唱了一句,抽一位學生跟唱一遍。以這樣抽查的形式讓學生學會聽唱的好習慣。這種習慣對于音樂課來說是非常 重要的。我們必須加強學生這方面習慣的訓練。它會影響到學習音樂的各個方面的內(nèi)容。
2、看譜的習慣
看譜這個習慣是與聽的習慣是結合在一起的。看譜的習慣是音樂習慣中不可少的一種基本習慣。要學會看譜其實就是學會邊聽邊看歌譜,達到老師唱到那里學生的眼睛盯到那里的這種層度。在訓練這個習慣時最初我讓學生看黑板,隨著我的教鞭指著唱。接著就讓學生看書跟唱。最后讓學生聽聽老師唱到那個音了,并很隨意性的讓 一位學生說。這樣學生的看譜習慣形成自然。
3、發(fā)音的習慣
良好的發(fā)音習慣是唱的基礎,這個習慣訓練的工作量是很大的。不是在學校就能形成的。它是跟父母從小學習說話而形成的。所以不但在學校里告知學生平時注意自己的自然發(fā)音習慣,還要告知學生家長在家里注意這種自然的發(fā)音習慣。讓學生家長意識到說話時也要注意發(fā)音的自然對于學生歌唱的方法有幫助。不僅如此對于學生 的聲帶也有好處。就好象我們南方人的發(fā)音習慣和北方人不同,地理環(huán)境和風俗習慣不同造成不同的語言習慣。所以北方人學聲樂比南方人要容易多。所以說環(huán)境會影響一個人的習慣。不管在家里或是學校里,為學生創(chuàng)造好的自然發(fā)音環(huán)境,就事倍功倍了。還有和其它老師也配合。這樣效果就更近一層了。
4、思維習慣
(1)尋求 事物的根本。學習音樂知識時最忌死記硬背,特別是唱名的認識,我們浙江學的是簡譜版,就和數(shù)學的阿拉伯字聯(lián)系起來認。并且讓學生用自己的生活中同樣形狀的事物結合起來認識這幾個唱名(1、2、3、4、5、6、7)。還有高段音樂知識3/4、3/8拍號的認識都是要做到弄清楚其中的道理,“知其所以然”。不 論學習什么內(nèi)容,都要問為什么,這樣學到的知識才似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即使你所提問的問題超出了自己現(xiàn)在的知識范圍,但重要的是你要有強烈的好奇心,這是培養(yǎng)我們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惟有如此,我們才能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也才有利于知識的運用和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