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國學經典引入小學音樂教育內容的應用策略探索

作者:太原市第三實驗中學校?張曉燕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24-04-02   點擊:

  在音樂實踐教學中,教學內容的選擇十分重要。教師在選擇豐富且有吸引力的教學內容的同時,還要兼顧教學內容具備深刻的教育意義。國學經典文化中的哲理性內容,教師要為學生轉化成可接受、可理解的形式,以此達到美育教育的教學目的。音樂教育不僅要有教育功能,還有具備審美功能,因此,國學經典引入小學音樂教育內容應該以音樂為主線,貫穿教學的全過程,堅持音樂教學教育性和審美性原則。

  (二)藝術性原則

  音樂教育是一門藝術,音樂的傳達需要教師藝術性的教學手段,并展現其中的美和情。在國學經典和音樂教學的融合教學中沒有固定不變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不斷反思、創(chuàng)新教學方案,堅持藝術造人、經典塑人的教育原則。由此可知,在國學經典和音樂教學的融合中,教師需要不僅具備專業(yè)的音樂教學素養(yǎng),還有具備豐富的國學文化素養(yǎng),從而充分的促進國學經典和小學音樂的融合。

  (三)開放性原則

  隨著新科技時代的來臨,多媒體、人工智能、大數據走入人們的生活。高科技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無疑為國學經典和音樂教學的融合帶來了挑戰(zhàn)和機遇,也推動了教育的發(fā)展。在這樣的現代化發(fā)展的背景下,教師要跟進新科技的步伐,借助現代科技靈活開放的教學模式,加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對國學經典的理解力。

  四、國學經典引入小學音樂教育內容應遵循的措施

  (一)運用多元化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是教學質量和教學成果的關鍵條件,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可以使教學課堂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師積極發(fā)揮自身的教學創(chuàng)造能力,采用記性創(chuàng)編旋律和節(jié)奏的方法教學。在國學熱的影響下,國學經典受到教育領域的廣泛關注。部分學生在進入義務教育前就開始學習了國學經典的內容,這是國學經典復興的好兆頭,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大部分的國學經典學習方式仍以單純的誦讀和記憶為主,學生在學習中因枯燥的內容感到厭倦,大大消減了國學經典的教育價值。因此,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新的教學方式改善以往枯燥的國學授課,采用音樂和國學經典結合的形式讓學生誦唱,培養(yǎng)學生的韻律和節(jié)奏;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音樂課上用鼓、響板等樂器作為伴奏音樂,鼓勵學生有感情的吟誦,幫助學生真實而直接的感受音樂、理解并記憶國學經典。

  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拓展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播放國學經典的歌曲,如詩人李煜的《相見歡》和詩人蘇軾的《水調歌頭》等,這些既是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也是耳熟能詳的詩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加上手勢和動作演繹出詩歌的美妙,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和古詩的結合,也讓學生感受到國學經典和現代音樂作品完美結合的美。

  (二)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拓寬學生的國學視野

  國學經典作為我國五千年人類的文化智慧,是全世界璀璨的文化瑰寶。隨著現代化教育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和網絡課堂走入小學教育教學,為教育課堂注入了新鮮血液。如教師播放《二十四孝贊美歌》和《聲律啟蒙》等有教學意義的國學經典歌曲,讓學生學唱和欣賞,增加一些手勢舞類的視頻讓學生在吟唱的同時演繹出來。這樣的多媒體教學,凸顯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靈活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開拓了學生們的國學視野。

  例如,在人音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春天》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播放音樂,讓學生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春天,接著教師帶領學生觀看有關春天的視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之后,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學唱《春曉》這首詩歌,讓學生感受歌曲描繪的情境以及作者的心情,并向學生提問應該用什么樣的情緒唱出這首歌,最后,教師向學生播放有關《春曉》的手勢舞,并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創(chuàng)作表現《春曉》,并錄下學生自主發(fā)揮的《春曉》之歌的視頻資料。

  (三)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拉近學生和國學經典的距離

  美育教育最為關鍵的是實踐活動環(huán)節(jié),在國學經典引入小學音樂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教師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參與到國學經典的學習中,進而拉近學生與國學經典的距離。例如“傳統文化月”和“主題藝術節(jié)”等教學活動,形成人人參與、班班競爭的學習氛圍。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中,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自主創(chuàng)作作品,如經典誦讀、吟唱、手勢演繹等形式,也可以讓學生利用所學特長參與到活動中,例如古箏伴奏鋼琴伴奏等其他音樂形式。讓國學經典和音樂融合更具多樣化、藝術化、開放化。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立“國學新唱”社團的形式,鼓勵更多的同學在團隊中學習國學經典,為學生深入學習提供更多的條件和機會,學生在團隊中充分發(fā)揮了團結協作的精神,也激發(fā)了大家自主創(chuàng)新的精神,優(yōu)美的經典文化激蕩每一位學生的心靈,中華國學經典點燃了學生學習的動力。

  (四)加強與學生家長間有效互動,加大國學經典宣傳力度

  隨著素質教育的改革發(fā)展,美育教育在學生素養(yǎng)層面有著顯著的成效。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改革的進程中不斷優(yōu)化教學模式、改善教學方案、建立發(fā)展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音樂教育和國學經典融合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學生的學習成果不僅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質量,更需要學校和家長間的有效互動,以促使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因此,國學經典引入小學音樂教育內容需要家校合作的助力。首先,學校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充分利用教育資源中的國學經典,加大國學經典的宣傳力度。其次,學校革新教育理念,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學科教育,還要重視學生音樂方面的素質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國學經典內容和小學音樂的融合課程,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的理念。最后,學校要建立與家長有效交流的平臺,宣傳國學經典與小學音樂教學融合的優(yōu)勢,做到國學經典引入音樂課程并延伸至家庭教育之中,建立音樂教育和國學經典融合的家校一體化美育教育新模式。

  結語

  綜上所述,國學經典引入小學音樂教學內容是音樂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的藝術源泉。采取運用多元化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拓寬學生的國學視野;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拉近學生和國學經典的距離等教學策略,讓國學經典走進小學校園,走進音樂課堂,幫助小學生塑造完美人格,為以后的人生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廣大教育工作者肩負著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的使命,繼續(xù)努力探索國學經典引入小學音樂的可行性,為實施國學經典引入小學音樂教育內容不斷實踐探索。

  參考文獻

  [1]蔡娟.多彩校園育人有道潤物無聲——“恒善”文化助力學生化繭成蝶[J].初中生輔導,2021,(31):2+73.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