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高中音樂論文 >

淺談新課程理念下音樂教師行為的轉變

作者:車天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摘要】教育的本質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有效的交流,一種終生追求完善的活動。這場改革的特點之一就是以教育觀念的更新為指導,以教育實驗研究為基本方法。它呼喚著教師角色的轉變和精神的振奮。那么作為教師的我們如何盡快地成為新課程改革的有效執(zhí)行者和積極建設者呢?本文從“音樂教學觀念的轉變、音樂教師角色的轉變、音樂教學方法的轉變”三方面闡述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我在音樂教學中嘗試進行教師行為轉變的探索。


  【關鍵詞】新課改;教師;行為;三個轉變;四個讓出


  中圖分類號:G423.07


  2002年國家新課程標準的正式頒布實施,拉開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帷幕,2007年高中新課程標準也正式頒布實施,為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與傳統(tǒng)音樂教育相比,“新課標”無論是從音樂教育的理念,還是教材的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均做了全方位的改革。這對于已習慣了傳統(tǒng)音樂課教學的音樂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場“革命”。人人都面臨著“如果你不改變,就會被淘汰”的危機。那么做為音樂教師,如何盡快轉變自己,成為新課程改革中的弄潮兒,成為“新課標”的有效執(zhí)行者和建設者呢?我想在此談一談這幾年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一、音樂教學觀念的轉變


  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制約著人們的教育行為,影響著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任何教育行為的實施,都必須建立在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基礎上。那么課改以前,我們的音樂教育現(xiàn)狀如何呢?常聽到這樣一些說法“學生們喜歡音樂,卻不喜歡上音樂課”;“音樂課的教室,簡直就是我的刑場!”究其原因,除了教材中落時而又“冗長難懂”的樂曲和“枯燥乏味”的樂理外,“先打節(jié)奏,再唱音符,然后讀歌詞,最后填歌詞”、“老師教一句,學生唱一句”、“背作者簡介,分析作者、分析樂理”??荚嚂r,“學生唱唱歌,老師打打分”的傳統(tǒng)的封閉的教學方式恐怕是扼殺學生對音樂課學習興趣的最終殺手!


  所以,我們呼喚改革,我們必須改革。新課程標準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為全新內涵,顯示出勃勃生機:“注重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評價機制。這些都是我們音樂教師必須更新的教育教學觀念,是我們在音樂教育教學中必須把握的依據(jù)和支撐!


  有了新的理念作為指導,我們音樂教師就要摸索出符合新課改理念,適應課堂實際的新型教學行為,讓我們的音樂課堂不再枯燥乏味,失去興趣。讓我們的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步入音樂藝術的美妙殿堂,使得學生真正得到音樂的熏陶與培養(yǎng)。也只有如此,音樂教育才能擔負起”培養(yǎng)人“的神圣使命。


  二、音樂教師角色的轉變


  在實際的音樂教學工作中,音樂教師應當如何貫徹新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做新課程改革的最直接受益者呢?讓我們嘗試著轉變角色,從以下幾點做起:


  1、讓出課堂


  現(xiàn)在各校一堂課的時間一般是40到45分鐘,但是學生的注意力最多集中15分鐘時間。我認為不妨利用這高效率的15分鐘對課堂的引入、結尾總結、重難點做”蜻蜓點水,畫龍點睛“的精講,剩下的時間可以讓學生以本課內容為中心去演唱、演奏、創(chuàng)作、交流、教授和表演等。這時教師就成為了引導者和評價者,徹底把課堂向他們開放。


  比如,我在教授《當兵的人》這首歌曲時,課堂前15分鐘學生已經(jīng)學會了這首歌。接下來,我讓學生分角色演唱歌曲,并且根據(jù)歌曲情緒變化加上小軍鼓伴奏。學生們興趣很大,紛紛要求擊鼓演奏,并且他們創(chuàng)編的不同節(jié)奏和歌曲意境也很貼切。最后我讓學生模仿軍人列隊行進來進行表演。孩子們有的扛槍,有的喊口令,有的走正步,有的唱軍歌,表演的興致勃勃,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也讓我驚嘆!整個大半節(jié)課,都是學生活動、創(chuàng)編、表演的時間,課堂仿佛成了學生的樂園,音樂成了他們的益友。所以,讓出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活動成為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我們的教學才能有生機,有活力。


  2、讓出講臺


  美國實用主義家杜威說過:”教師不應該站在學生面前上課,而是站在學生后面“。細細想來,是非常有道理的。


  教師站在講臺上,居高臨下,以一對眾,與學生距離遙遠,又怎能親近溝通呢?新課改要求教師做學生的合作者,不再以知識權威和道德權威的角色出現(xiàn)。常言道:親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循其步。如果教師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去,那又會是一種什么狀況呢?在我的音樂課中,當學生進行表演和創(chuàng)作活動的時候,我常常坐在學生的位子上,和他們一起觀看”演員“的表演,一起進行創(chuàng)編活動,一起想,一起做,其樂融融。如果有異議,我也參與到他們的辯論中,自身也受益非淺。


  讓出講臺,讓學生走上去,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得以充分釋放,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便真正體現(xiàn)出來了。學生能走上講臺是教師角色轉變的一種重要方式。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和諧、民主的教育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實現(xiàn)新課程目標,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各種能力。


  3、讓出表現(xiàn)權


  過去教師的權力是很大的,說話是絕對的權威。但是教師的權力過大,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卻有著禁錮作用,是否可以把一部分權利讓給學生呢?


  在我的音樂課堂,有時音樂剛響起,課堂上就會有人按捺不住,或跟著音樂哼唱,或用手打著拍子,或模仿樂器演奏。是音樂本身的魅力使他們動了情,所以禁不住要表達這種情感。如果單純?yōu)榱司S持井然有序的課堂秩序而把這種動情強壓下去,讓學生端坐不動聽老師分析講解,這樣的課堂又是怎樣的死板。像初二學生在學習《踏雪尋梅》時,音樂剛響起,學生們就跟著哼唱起來,那種快樂和情趣都寫在臉上,我也被這種投入所打動。不但沒有制止他們,反而趁熱打鐵讓學生在聽完之后說出歌曲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學生們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積極踴躍!這樣的效果比教師分析講解更為理想。所以,讓出表現(xiàn)權,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情感體驗來培養(yǎng)審美情趣,也是對新課程目標的一種實現(xiàn)。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