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的鐘聲”難倒了我--音樂教學敘事
作者單位:浙江象山新港小學 推薦人:單森權
不知道該說是倒霉,還是幸運,首先是參加了小學音樂323活動,我想這應該是幸運,但是“倒霉”是竟然會讓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了上課。說實話,對于周六的說課,我是在前一天晚上匆匆準備,雖然學校通知是在三天前,但是當我拿到教材,要上《鐘聲》這一課時,我就怎么也想不出這課該怎么設計。在網上尋覓了好多天,但是都沒什么頭緒,眼看著時間就要到了,沒辦法硬著頭皮,硬是粗粗的把課備好了,只有備好了課才能準備說課稿。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稀里糊涂中,接到單老師的電話說周一得上課。說實話,當時在電話里猶豫了一下,一個是最近忙著元旦節(jié)目的排練,對于完成周五的考核課想著終于可以松口氣了;另一個更重要的是對于合唱課,雖然現在自己在任教四年級的音樂有接觸過合唱,但是對于上公開課,心里實在沒底,而且根本沒有時間試教,可說是“原生態(tài)”,還真懸。但是想想萬事開頭難,什么事情都得試,最后也就硬著頭皮答應了。
公開課總算結束了,在課后聽課的老師們,以及單老師對我的課都做了點評,他們都發(fā)表了對我這堂課的看法,提了他們的建議,我想我應該感謝他們,讓我這個新手知道了今后該怎么做。同時在網上我也看到了各位前輩的指點,可以說是受益非淺,應該說感謝。所以自我總結就更不能少。本堂課我本著讓學生初步感知合唱的教學理念,所以特意在課的導入部分讓學生聆聽了教堂的鐘聲,本是想讓學生感受一下鐘聲的莊嚴,它的混響,但是卻出現了如單老師講的音樂本身的音質問題而破壞了美感。再接著是對歌曲高聲部的熟悉,原本設計當中,還有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閉上眼睛擺動身體來感受旋律的,但是在上課中,我卻沒有很好的表達出現,把兩個環(huán)節(jié)合并成了一個環(huán)節(jié),從而讓學生減少了一次聆聽的機會,所以對主旋律的熟悉度也就降低了些。緊接著是低聲部的學習,單老師講得沒錯,在樂句的處理,確實不科學。當我發(fā)現書本和范唱不統(tǒng)一時,我怕學生難掌握六八拍子,所以就遵照了書本的譜子,但是卻忘記了在課堂上提醒學生注意范唱。說實話,我覺得范唱的和聲效果不是很明顯,我想三年級的學生可能真的很難感覺到,那我為何不選擇更直接點的方法,更形象的辦法讓學生去感受合唱的效果,所以我才選擇在導入部分讓學生聆聽教堂的鐘聲,而不是在聽范唱時感受和聲效果?;蛟S這是為了能讓自己在公開課上順利點,但是,我也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上仔細想過,所以才這么做。最后,在設計中,我原本安排學生聆聽《靈隱鐘聲》給他們一個示范,讓他們知道音樂能表現不同的鐘聲,激發(fā)他們對音樂的興趣,然后讓他們課后去發(fā)現,但是由于前面的教學不科學,導致了后面就草草結束了,挺遺憾的。
我相信每個老師對于我這堂課都有他自己的想法,或許你會認為不合理,或許你不贊同我的做法,但是我想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我們所要做的不單單是靠一節(jié)課就一定要讓學生完完全全掌握什么是合唱,一個音樂知識,等等,而是細水長流,讓學生一點一點地去接受,慢慢地去認識,去了解。我始終堅信,在你向學生傳播知識的同時,多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一下,他們是否喜歡,是否樂意接受,那才是我們的音樂課堂,一個充滿快樂但是又會有收獲的“音樂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