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戲曲曲藝 > 越劇 >

越劇的表演特點(二)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創(chuàng)造角色從人物出發(fā),不受行當限制

越劇早期傳統(tǒng)劇目的表演,和一些古老劇種一樣,是分行當的。這種按行當分角色的方法,容易流于類型化。自40年代越劇改革以來,新劇目層出不窮,又受到話劇、電影的影響,表演不滿足于類型化,而力求從人物的具體經歷、具體情境出發(fā),表現(xiàn)出鮮明的個性。有些劇目中的有些角色,很難用某個行當來歸類表演。如袁雪芬演的祥林嫂,年輕時既不是青衣也不是花旦,老年時也不是老旦。祥林嫂就是祥林嫂,有"這一個"的不可重復性。袁雪芬是從人物作為一個貧苦的農村婦女、有著苦難的命運出發(fā)的,每段戲的表演,都力求符合特定環(huán)境中人物特定的情緒。又如張桂鳳雖為老生應工,但她演的衛(wèi)癩子、二諸葛、雙槍老太婆,都打破了行當,都力求表現(xiàn)出每個人物特殊的性格,顯得栩栩如生。再如范瑞娟在《一縷麻》中演的呆大,既非小生,也非小丑,而是一個富貴人家的呆公子的獨特形象。在有些劇目中,保持著基本的行當劃分,但演員并沒有受行當的限制,仍追求人物獨特的個性。如《西廂記》中,崔鶯鶯可以歸入閨門旦這一行當,袁雪芬演出時,沒有從行當出發(fā),而力求表現(xiàn)出人物大家閨秀的高雅氣質,表現(xiàn)出這位相國小姐受到封建禮教束縛、又向往自由婚姻的復雜矛盾心理,表演時不乏神來之筆;同樣,紅娘可歸入花旦這一行當,但呂瑞英也不是從行當出發(fā),而是著力表現(xiàn)人物的機伶、大膽、倔犟,充滿青春氣息?!都t樓夢》中的林黛玉,可以歸入悲旦這一行當,但王文娟的表演,突出的是人物的個性:多愁善感,清高而任性,自尊心強又有叛逆精神;同樣,賈寶玉雖屬小生這一行當,但正如徐玉蘭所說:“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是按照賈寶玉獨一無二的個性創(chuàng)造出來的。演員的任務就是要通過對原著、劇本、紅學研究材料的學習,尋找出賈寶玉的全部個性特征,演出他所具備的復雜的人性?!保ā段已葙Z寶玉》)人們在越劇舞臺上看到的賈寶玉,正是這樣一個獨一無二有鮮明個性的形象。由于這種特點,越劇演員創(chuàng)造角色的程序,一般都是先深刻理解劇本和人物,在此基礎上廣泛收集有關資料以啟動思路、進行借鑒,調動自己經歷中可供參考的感情回憶和生活積累,有條件時還要深入生活去直接觀察體驗,使自己深入角色之中,讓角色在腦子中活起來,而不是主要憑某行當的表演經驗去演出。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