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音樂教案 > 小學音樂教案 >

人教版音樂二年級下冊《編花籃》教學設計2

作者:陳雪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教學內容:


  《編花籃》上海版教材第九冊第五單元民樂飄香


  課    型:優(yōu)質課  唱歌課


  教學年級:五年級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用活潑的情緒、優(yōu)美的聲音,準確地演唱歌曲《編花籃》,用歌聲表達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


  2.在演唱《編花籃》的過程中,掌握前倚音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了解民歌創(chuàng)作的基本特點;


  3.聆聽不同版本的《編花籃》,在欣賞過程中即興參與音樂活動,進一步感受河南民歌的風格和特點,從而對河南民歌產生興趣。


  教學重、難點:


  運用聽唱、識譜等多種形式學唱河南民歌《編花籃》,準確演唱歌曲中帶有裝飾音和襯詞的旋律。


  教學準備:


  電子琴、各種小型樂器(敲打樂器、銅鈴等)、多媒體設備


  教材分析


  《編花籃》是流行于河南的一首小調,歌詞內容描寫了一群農村姑娘為上山采摘美麗的牡丹花,而巧手編制花籃的情景。表達出姑娘們帶著花籃上南山,采集到鮮花嬌艷的牡丹花的喜悅心情。曲調為齊聲宮調式,較多地運用前倚音,使其顯得情調輕松、風趣活潑、閑適愉快。整個曲調依照河南方言行腔,與與豫劇唱腔有明顯的聯(lián)系,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歌曲前五個短句每樂句為兩小節(jié),采用重復和變化重復的方法構成,后兩個樂句勻為三小節(jié),節(jié)奏緊湊,一氣呵成。編花籃的曲調建立在七聲音階、調式的基礎上。第六、七句加入了表達情感的襯詞、襯句,因此,擴大了樂句的長度,變?yōu)槊繕肪淞」?jié),與前五樂句形成了對比。第七樂句結束句綜合運用了前面幾個樂句的襯詞“哪哈依呀嗨”使之具有了濃郁的河南梆子豫東調的韻味,散發(fā)著中原泥土的清香,深受人們的喜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教帥放安徽民歌《鳳陽花鼓》,學生欣賞。


  教師: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它屬于什么類型的歌曲?


  2.學生自由演唱民歌。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民歌入手,激發(fā)其對民歌的學習興趣。湖北民歌:山路十八彎    陜北民歌:南泥灣    東北民歌:回娘家 )


  二、學習《編花籃》


  1.初聽歌曲,初步感受河南民歌的地方特色。


  教師:你認為哪一句最有特點?


  2.學唱歌曲中最具地方特色的樂句。


  (提示:第一小節(jié) 與最后一句帶有河南方言的色彩,演唱時注意前倚音時值很短,方言對于民歌風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提示:演唱方法和豫劇中的甩腔相似,首音加重,演唱時配以豫劇中的亮相動作;甩腔的運用,凸顯了河南民歌的地域特色。) (師唱:豫劇“這女子們,哪一點不如兒男,嗯唉嗯唉 咳咳” 在曲調上有異曲同功之處?。?/P>


  3.再次聆聽范唱,跟唱前兩小節(jié)和最后兩小節(jié),并介紹伴奏樂器三弦(民族彈撥樂器)。


  4.趣味理解歌詞。


  (1)教師聲情并茂地范唱歌曲。


  (提示:歌曲表現(xiàn)了什么內容?)(描寫了一群農村姑娘為上山采摘美麗的牡丹花而巧手編織的情景。表達出姑娘們帶著花籃上南山,采摘到鮮美嬌艷的牡丹花的喜悅心情。)


  (2)師生配合,用接龍的形式朗讀歌詞。


  (3)了解歌詞押韻和運用襯詞的特點。


  (設計意圖:強調襯詞和押韻,使學生了解襯詞和押韻足我國民歌歌詞創(chuàng)作的特點之一。)


  5.進一步學唱歌曲旋律。


  (1)引導學生用Ian演唱歌曲旋律。


  (2)再次聆聽,默唱歌詞。


  (3)學習演唱歌詞。


  (提示:教師及時糾正學生演唱不準確的樂句。)


  (4)教唱難點樂句,強調附點和下滑音。


  (5)正確、完整地演唱歌曲。


  (提示:引導學生準確表現(xiàn)出前倚音、下滑音、難點樂句以及甩腔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6)觀賞課件牡丹花圖片,激發(fā)學生的演唱熱情。


  (7)完整地、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拓展部分


  教師:這首歌曲旋律輕快、活潑,被人們廣泛傳唱。


  1.創(chuàng)新表現(xiàn)歌曲。


  (1)采用不同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2)聲勢合作為歌曲伴奏。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激發(fā)學生參與表演的積極性,了解不同的伴奏樂器會給歌曲帶來不同的聽覺感受。)


  2.欣賞舞蹈《編花籃》


  (設計意圖:了解民歌的多種表現(xiàn)形式。)


  四、小結


  教師:同學們,希望你們以后能夠主動地去了解更多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國家的民歌,了解更多的民歌文化。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