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法研究 > 小學音樂教法 >

如何組織小學音樂有效課堂教學

作者:張麗華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8   點擊: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門類,在藝術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读x務教育音樂新課程標準》提出了“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提倡科學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化、完善評價機制”的基本理念。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陶冶他們的情操。在新形勢、新環(huán)境、新理念的推動下,音樂課堂的教學過程不再是教師教唱幾首歌曲、灌輸一些簡單的樂理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師應以優(yōu)美的藝術形象感染學生,帶給學生藝術美的熏陶和享受,構建高效活潑的音樂課堂教學形態(tài)。要做好這項工作,教師不僅要懂得課堂教學規(guī)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還必須關注每一位學生,運用一定的組織藝術,努力調(diào)動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那么,如何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音樂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


  一、學習新理念,轉(zhuǎn)變教學觀


  多年來,農(nóng)村小學音樂教育由于受到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設備陳舊、學生樂理基礎差等條件的限制,一直與城市學校的音樂教育有著不小的差距。學生們說:“我們喜歡音樂但不喜歡上音樂課,音樂課讓我們覺得十分乏味,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音樂無法結合在一起……”曾聽一位學生說:“提到音樂課我就想睡覺,我的頭就很痛。老師讓我們唱‘do、re、mi’,我就念成‘一二、三’,看到這些音符我就恐怖,老是唱不準……。”這些話讓我們慚愧許久,目前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應該改變,應該有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讓學生在音樂課上得到享受,進而讓學生喜歡上音樂課。


  1、更新教學觀念


  教師應當丟掉傳統(tǒng)教育中教師的壟斷地位,了解并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知道學生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從學生學習音樂的角度出發(fā),解決學生要學什么,怎樣學等一系列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也能積極地參與進來,這樣,教師和學生就成了課程改革的創(chuàng)造者和開發(fā)者。只有師生做到相互學習,相互提高,新課標的目的與要求才有望達成。


  2、更新教學方法


  音樂的魅力在于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沒有體驗就不能感知音樂的情緒。歌曲美在哪里?是優(yōu)美抒情的,還是歡快激情的?唱歌時只是一個調(diào),大聲演唱,聲音洪亮就行,這只是教師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強加給了學生。這樣的教學方法只會讓學生無法表達人類與生俱來的音樂感知能力。學生對音樂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有了新理念的指導、方法和經(jīng)驗的積累,我們充分利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演示、教具演示、學生表演、情感體驗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


  良好的音樂氣氛可以使學生置身于音樂美的熏陶中。這種氛圍包括課內(nèi)與課外。課內(nèi),指課堂教學氛圍。課堂內(nèi)應創(chuàng)造寬松、民主的氛圍;課外,泛指校園氛圍。如利用課間廣播等途徑播放優(yōu)秀的中外兒童歌曲、世界名曲;在櫥窗、教室張貼音樂圖片;定期開展歌詠比賽、集體文藝比賽、學校藝術節(jié)等活動。創(chuàng)設良好的音樂氛圍,可以讓學生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huán)境中接受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音樂課堂才能高效、活潑起來。


  三、注重音樂實踐


  音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音樂課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是音樂實踐。


  1 、自主性音樂實踐活動


  《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音樂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音樂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痹?a href=http://m.shangwufuwu.com.c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音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結合學生直接參與教學的機會,以實現(xiàn)學生自主的學,主動的學,創(chuàng)造性的學,使學生真正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成為音樂課堂的主人。


  2、合作性音樂實踐活動


  合作學習要求小組成員全員參與,合理地利用競爭機制,互相合作,揚長避短,增加信息交流量,拓展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使其資源得到共享。


  葉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奔热皇呛献鳎褪且耐惶幭?,勁往一處使。而不能各想各的,各干各的,更不能有與己無關的想法。為了有效地開展小組活動,增強小組合作的效果,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習慣。例如二年級音樂欣賞《龜兔賽跑》。教師講課時會安排音樂故事表演,這時就要合理安排分工合作。課本中給出了幾個角色:小兔,烏龜,小熊,小猴子,小貓。除了這幾個角色,教師還可以添加幾個角色,使得人人有活干,人人有事做。小組分工時,教師要遵循“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把學優(yōu)生學困生綜合在一起,給每個人都留有機會。這樣合作學習才能發(fā)揮其作用,達到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支持,配合,促進了情感的交流。


  3、探究性音樂實踐活動


  探究性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更大程度上給學生以學習的自由,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它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形成高尚的審美情趣,最終達到促進身心和諧發(fā)展、全面提高綜合素質(zhì)的目的。


  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善于引導,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實踐探究,延伸探究。比如在一年級音樂課《小雨沙沙》中,學生在自主學習歌詞之后,教師提問:大家都見過下雨,能說說大雨和小雨分別是什么樣子的?下大雨前天空有什么變化?大家可以分組討論,選派一位代表回答,小組之間進行比賽。這時,可以教學生合作學習歌曲,看誰學得好,看誰合作得好。歌曲學到一定時候,教師拿出各種樂器,讓學生自由為歌曲配樂,進行實踐探究,最后,歌曲圓滿結束后,可以提問學生你都有哪些體會,可以說一說嗎,孩子們會說出許多你想不到的話來,在這一節(jié)課中,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真正實施了素質(zhì)教育。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隨著國家對農(nóng)村教育越來越重視,計算機在農(nóng)村學校教育中也得到普及。運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可以創(chuàng)設形象生動的教學環(huán)境,豐富教學內(nèi)容,如實地傳遞、保存和反饋信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不失為構建高效活潑的音樂課堂教學形態(tài)的有效途徑。小學生活潑好動,樂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強的事物,利用多媒體設計生動、新穎的動畫教學,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欣賞革命歌曲《保衛(wèi)黃河》前可以展示這樣的畫面:隨著一陣陣槍炮聲,大屏幕上再現(xiàn)出“九、一八”事變、“南京大屠殺”等歷史的瞬間,一個個鮮活的歷史故事,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保衛(wèi)黃河》的興趣。在欣賞樂曲《春天來了》時可設置兼有視頻、音頻的畫面,有遠處蔥郁的樹林,燦爛的陽光;近處桃花開了,梨花開了,柳樹發(fā)芽了……這一切向人們揭示春天來了??粗鴦尤说漠嬅?,感受著歡快的節(jié)奏、優(yōu)美的旋律,傾聽著優(yōu)美的歌聲,學生仿佛置身于絢麗多姿的大自然美景中,從而產(chǎn)生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多媒體教學手段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習音樂的興趣。


  五、適度滲透相關文化


  音樂課教學的新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題,以審美為核心”。音樂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與相關文化有緊密聯(lián)系。通過音樂我們可以感受一種文化;反之,通過文化我們才能真正地體驗一種音樂,整體認識一種音樂。為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音樂,感受音樂的靈魂,新課標把“音樂與相關文化”定為音樂課教學內(nèi)容的一個重要領域。教師應該利用好相關文化這一輔助教具,圍繞音樂主題適度地在音樂教學中滲透相關文化,引導學生了解與音樂相關文化的背景,幫助學生擴充知識面。擴大音樂的視野對學生的素質(zhì)教育和審美能力能起到很好的培養(yǎng)作用。適度地在音樂教學中滲透相關文化應該是增強音樂課堂教學活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六、注重教學評價與反思。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評價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要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這就要求我們要把評價作為課程、教學的有機環(huán)節(jié)。評價由原來過于強調(diào)等級化考試、比賽獲獎選拔,轉(zhuǎn)向著眼于提高每個學生藝術能力、尊重學生個性差異與程度差異的評價方式。藝術課程的教學應該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感,所以,要更關注對學生藝術學習過程的評價,強調(diào)評價主體的多元,采用自評、互評,并充分利用學生的藝術檔案夾實施過程性評價。只要學生盡力參與進來,我們就在指導的同時積極給予肯定。因為,老師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學生的關注,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會成為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采用這種評價的方式,既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又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新一輪課程改革無疑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音樂教師,我們要盡快的充實完善自己以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在不斷的摸索、總結、反思中,更好地提高音樂有效課堂教學。

站內(nèi)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