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語文老師教音樂――充滿語文味的音樂課

作者:王偉陽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作者:浙江省溫嶺市大溪鎮(zhèn)小溪小學   王偉陽


【內(nèi)容摘要】  時下語文老師教音樂的現(xiàn)象也見怪不怪了,在這樣的音樂課上,難免有點語文味。本文針對自身的實際教學,覺得在音樂課上,應(yīng)該語文味讓學生真情投入,語文味為課堂突破難點,朗讀聲與歌聲融匯貫通,音樂課與語文課相互整合幾方面入手。闡述了一個語文老師上音樂課的迷茫,能否追求一個充滿語文味的音樂課。

【關(guān)鍵詞】語文味  音樂課  朗讀聲  歌聲  進課堂 

    我是一名語文老師,沒有一副動聽、悅耳的歌喉,沒有一手優(yōu)美、流暢的琴藝,卻擔任了一、三、五三個年級段的音樂課,成了半個專職音樂老師。語文老師就是語文老師,走進音樂教室,坐到鋼琴前,上起課來還是語文味十足。但另我意想不到的是,這濃濃的語文味居然給音樂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語文味讓學生真情投入
    一年級音樂課上,我在給學生上《小蜻蜓》時,用各種方式一遍又一遍地領(lǐng)著學生讀歌詞,把歌詞讀準、讀通,直到學生讀得入情入境時,問:“孩子們,讀了這首歌的歌詞,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小蜻蜓不吃糧食不吃菜,專吃蚊子。
生:我知道了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
師: 什么是捕蚊?
生:蚊就是蚊子,捕蚊就是抓蚊子。
師:小蜻蜓真能干,它是捕蚊的小.英雄,你喜歡嗎?
生:喜歡!
師:那我們用歌聲來贊美這位小英雄,好嗎?
“好!”孩子們拍手歡呼。接下來,孩子們學得格外投入。
課后我反思:導(dǎo)入也是音樂課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個精彩有效的導(dǎo)入不僅能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燃求知的火花,更能使學生真情投入,體會每一句歌詞中蘊涵的情感,使每一堂課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語文味為課堂突破難點
    教學《小青蛙》一課中的“跳 跳 /  呱 呱 / 跳跳 跳 / 呱呱 呱/”時,我給孩子們講1/4拍子,講八分音符,又一遍遍地領(lǐng)著他們打著拍子念啊念,那一年級的小朋友還是對這變化的節(jié)奏,總是稀里糊涂,老是念錯。于是,我給孩子們范唱,讓學生仔細傾聽,然后問:“孩子們,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xiàn)了小蜻蜓起先跳得慢,叫得也慢,后來跳得快,叫得也快!
生:我發(fā)現(xiàn)小蜻蜓越跳越高興,越叫越開心!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那誰能學著小青蛙先慢慢地跳,慢慢地叫,再跳快點叫快點?
師指生,用手勢為他伴奏,生成功了。接著有更多的學生舉手了。我突然發(fā)現(xiàn),語文教學中的“傾聽、感悟”對音樂課來說也如此重要。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單純的說唱,死板的講述樂理知識,那只會扼殺孩子們的興趣。我讓孩子們通過對歌詞的研讀,對比體會,發(fā)現(xiàn)前后的變化,這效果遠比機械地反復(fù)地跟讀好多了。
另外,低年級學生通過一堂課的學習能把歌詞全部記住是件很困難的事,為了便于學生記憶,我常常先讓他們看了圖像后自己用語言概括,既鍛煉了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又增強了對歌詞的理解、記憶。
    三、朗讀聲與歌聲融匯貫通
    我校五年級那幫學生音質(zhì)好的寥寥無幾,個個唱起歌來像鴨子叫,但他們的朗讀水平整體較高。學《外婆的澎湖灣》一歌時,我先讓學生讀歌詞,讀得入情入境,他們的朗讀聲雖不甜美,也不清脆,但非常輕柔和諧,這朗讀聲與這首歌的基調(diào)非常協(xié)調(diào)。讀著讀著,我輕輕地彈起了鋼琴,為他們伴起了奏。學生們讀著讀著,聽著聽著,不知不覺改讀為唱,那歌聲溫和柔軟,就如那晚風輕吹外婆的澎湖灣……
    四、音樂課與語文課相互整合
    在讓學生分辨歌曲情緒時,  課前我根據(jù)音樂準備了幾幅圖:雄偉的天安門(莊嚴)、跳舞的小朋友(歡快)、美麗的天目湖(優(yōu)美)、舊社會的苦孩子(悲傷)。上課時,我讓學生先看看這幾幅圖,講講圖上畫的是什么。接著給學生邊聽音樂邊對照圖畫展開聯(lián)想,找出與音樂相符合的情緒。這樣將 聽、說、看結(jié)合,將音與畫結(jié)合,使學生很快能對號入座,聽辨出特定的音樂情緒。然后,在此基礎(chǔ)上拿下畫再讓學生聽音樂。通過不同情緒的對比,學生也能很快進行區(qū)別。最后,使學生對這幾種不同情緒的音樂有一個直觀具體的認識。更使學生的想象力、感受力和鑒賞力得到一定的培養(yǎng)。
學了課文《南泥灣開荒》,學生沉浸在一片熱火朝天的勞動氣氛中,帶學生唱《南泥灣》;學了《我盼春天的薺菜》,學生深感舊社會的黑暗,帶學生唱《白毛女》……語文課為學生鋪下了一個良好的情感基調(diào),學生唱起歌來,那感覺真是情真意切。同時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巧妙地將學生與音樂拉近,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音樂感受,逐漸地喜歡音樂。
    語文老師教音樂也深感迷茫。我校四年級學生的聲音質(zhì)量很好,特別是男生,個個聲音洪亮,讀起歌詞來,激情昂揚,聲如洪鐘,可一開口唱起來,嗓門太大,刺耳得要命。我讓他們把聲音壓低一點,可就變得悶聲悶氣,高音也上不去了。如何教給他們發(fā)音技巧,充分發(fā)揮他們的聲音優(yōu)勢,把歌唱好,我這位語文老師還需要好好鉆研。


參考文獻:
1、《音樂研究》2005年第3期
2、《人民音樂》2001年第4期
3、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


 

站內(nèi)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fù)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quán)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uán)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