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青少年學生音樂審美素質的培養(yǎng)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青少年學生音樂審美素質的培養(yǎng)

    教育的任務是要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使我們民族年輕一代在德智體美方面都獲得發(fā)展,形成適應并能推進社會發(fā)展的素質結構.美育的任務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質.世界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學校教育過程的素養(yǎng),在許多方面決定于學校生活由于音樂的精神而充實到什么程度.他還說過:借助于音樂,喚醒了人身上關于周圍世界和自身中崇高的、雄偉的、美好的東西的觀念??梢?,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素質至關重要。筆者認為,培養(yǎng)青少年音樂審美素質要做到如下幾點。
    首先,積累豐富的音樂審美經驗。音樂審美經驗是青少年學生欣賞和創(chuàng)造音樂作品時產生的認識和愉悅的心理體驗。在世界音樂寶庫中,有大量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如:冼星海1939年3月創(chuàng)作的《二月里來》,聽了泌人心脾,使人仿佛可以聞到解放區(qū)泥土的芳香和新鮮的空氣;印尼克桑先生1940年創(chuàng)作的《梭羅河》表達了他對家鄉(xiāng)和祖國的無限熱愛。在國外的印尼僑民聽到這首歌時,常會激起思念祖國的感情,甚至流下激動的熱淚。廣大青少年學生應廣泛地、大量地涉取,擴大自己的音樂視野。在聽的過程中,要從多方面努力。如背記樂曲的主題和旋律,傾聽音樂的節(jié)奏特點與和聲效果,聽出音樂作品的基本情緒(或歡快跳躍、或優(yōu)美抒情、或熱烈奔放、或深思懷念、或舒展遼闊、或起伏跌宕)。熟悉聲樂曲要知道聲樂的各種演唱形式,聽出各個聲部的音色特點。熟悉器樂曲要知道器樂的各種演奏形式,聽出常用民族和西洋樂器的音色,初步懂得各種樂器的性能與表現(xiàn)力。
    其次,發(fā)展和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音樂審美能力包括感受美、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音樂審美能力是在積累音樂審美經驗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感受、欣賞音樂美一般分為官能、感情和理智三個階段。官能欣賞主要滿足于悅耳,是比較膚淺的要獲得完美的藝術享受,必須進入感情和理智的欣賞階段。因此,青少年學生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掌握盡量多的音樂文化知識。如:作者和作品的時代背景、民族特征、作者的創(chuàng)作個性、標題、音樂語言的表現(xiàn)功能、曲式和體裁。同時要進行從簡單到復雜的聽覺器官系統(tǒng)即音樂聽覺能力的訓練并形成習慣。因為馬克思說過:對于非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沒有意義。青少年還可以掌握一門樂器。親身實踐,來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把音樂美帶到我們生活中去。我國民間音樂家華彥鈞通過二胡的親身實踐,為我國乃至世界音樂寶庫留下了豐厚的遺產。
    最后,形成高尚的音樂審美情趣。音樂審美情趣是音樂審美情操的審美趣味的合稱,也就是對音樂作品的態(tài)度。在音樂審美活動中,選擇什么美的審美對象,在很在程度上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審美情趣,也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思想境界,由于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擅長于表現(xiàn)人的內心情感,在欣賞時,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積極的形象思維活動,動之以情地進行聯(lián)想,讓自己的情感與作品發(fā)生共鳴。從而進行美的熏陶,寓美于心靈之中。讓作品所體現(xiàn)的人類精神文明陶冶自己的情操,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質。
    音樂審美素質的培養(yǎng)要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共同作用,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即學生自己要多動腦,勤實踐,老師要善于積極地引導和指導,同時,文藝市場應該為我們青少年一代創(chuàng)設良好的外部音樂環(huán)境,讓我們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們健康茁壯的成長。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