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讓音樂課成為孩子快樂的舞臺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讓音樂課成為孩子快樂的舞臺

    周小珍  李元春

    什么樣的音樂課堂才是理想的課堂?什么樣的音樂教學才是理想的教學?這是每個音樂教育者長期思考著的問題。令我們困惑不解的是:有的孩子們熱愛音樂卻不愛上音樂課;熱愛唱歌卻厭煩音樂老師。這是多么可笑而具諷刺的現(xiàn)象!

    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已讓我們看到了很多不足之處,如重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卻忽視孩子音樂興趣和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忽視孩子心靈深處對音樂的感悟和本能的熱愛。成就每個孩子的音樂夢,讓音樂課成為孩子快樂的舞臺――這是我們的追求。理想的音樂課堂應當是充滿著人性與智慧,充滿著激情與生命力的課堂;應當是處處盈溢著音樂的甘醇和芬芳,孩子們在生動、富有靈性的交流與碰撞中,生成屬于自己的幸福體驗――在這里,音樂學習不是一種簡單的“告訴”,而是一種學習者實實在在的“幸福的跋涉”。

    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有了情趣,就有了情緒,就有了動力,興趣是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心理基礎。經(jīng)驗表明:如果學生對音樂感興趣,他們就會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去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興趣決定著學生學習音樂的成敗。因而,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敞亮孩子的音樂心靈至關重要。

    為此,必須創(chuàng)設特定的教學情境,運用視覺沖突喚起孩子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孩子的學習欲望,把孩子的興趣與注意力引導到和音樂審美密切相關的內容上去。如上《小拜年》這一課時,可以先把音樂教室裝扮一番:紅紅的燈籠,彩色飄帶,玻璃窗上貼起窗花,鑼鼓樂器擺在中央……學生一進教室,歡樂的音樂響起來,讓學生“未唱先生情”,自然而然進入歌曲教學的氛圍中。在教學中,除了外在的環(huán)境布置和創(chuàng)設,還需要教師貼切的語言誘導、聲情并茂的歌唱、熱情洋溢的肢體動作等等,以喚起孩子的音樂注意,激發(fā)孩子的音樂熱情,尋找孩子內在真情的回歸與覺醒。

    奧爾夫說:“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有一顆音樂的種子,教師的作用就是使這顆種子發(fā)芽?!币虼?,教師應有一種對話意識,一種呵護“種子”生根發(fā)芽的真摯感情,讓孩子們在一個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中雋逸才情和靈動思維,使課堂充滿音樂喚醒與精神喚醒。

    其次,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我們不能忽略“用音樂來培養(yǎng)音樂的耳朵?!?o:p>

  音樂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所以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不同理解和感受;音樂是非語義的,有著廣闊的思維發(fā)展空間,所以我們要懂得欣賞每個孩子心中不同的音樂形象。引導孩子學會聆聽音樂,使他從中獲得審美的愉悅體驗并形成良好的音樂感覺。如在聆聽鋼琴曲《致愛麗絲》,可以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有孩子說:我感覺樂曲很抒情,我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有孩子說:聽起來總覺得很傷感,哪怕是歡樂,也只是短暫的一瞬,作者大概很憂郁吧;有的孩子說:我覺得像一首流暢的散文詩……孩子賦予音樂真實而獨特的理解。

    我尊重每一個孩子的跳躍思維――音樂審美是由感性切入的心理活動過程,在美感獲得的初始階段,它排斥理論說教。美的個性、不可知性和不可控性都給教學帶來了神秘的色彩與特殊的質感,而孩子是音樂意義的重要建構者,只有經(jīng)過他們的體驗和感悟,音樂教學才是有價值的。對音樂的喜愛,從內心獲得一些啟迪和喚醒,獲得一種對音樂的熱忱及自信,這才是讓孩子聆聽的初衷和意愿。

    此外,啟發(fā)學生的悟性,豐富學生的審美情感體驗,張揚學生的個性是音樂教育的核心目標。對于孩子,音樂課首先不是“音樂”,而是自我的流露和生活的需要,是生命的一部分。理想的音樂課堂,是充滿著孩子的聲音,洋溢著孩子的音樂的課堂――他們是課堂的主體。

    “我覺得……”“我想說說自己的想法……”“我也來試試”……音樂課堂是孩子們傾吐心聲的地方,展示自己才能的地方,抒發(fā)自己情感的地方。音樂課堂應該是孩子最愿意表達自己情感的地方,既是一種情感的需要,更是一種情感的釋放與張揚。充分釋放他們的音樂潛質,便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奧爾夫認為,“原始的音樂是和動作、舞蹈、語言緊緊結合在一起的,不是將兒童束縛在狹小的,由符號組成的抽象、枯燥的世界里,而是打破音樂與生活的人為‘隔閡’,恢復它們原先就存在的不可分割的有機聯(lián)系。”固之,音樂課的審美價值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塑造“人心”的工程,是對人格的不斷完善與心靈的真切關注過程,是學生、教師、音樂間的對話,是一個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知識得以掌握、技能得以形成,情感得以溝通。在音符串起的世界里,孩子們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創(chuàng)造力在群體思維的碰撞中錘煉,我們感受到了一種音樂潤澤心靈的美,一種心靈相通輝映的默契。

有人曾這樣說:不愛音樂,不算做人;熱愛一部分,也不配做人;只有全身心的擁抱音樂,才是一個完整健全的人。讓每個孩子熱愛音樂,擁抱音樂,愿我們搭建的是一個快樂的舞臺,孩子就是那舞臺上快樂的歌者和舞者。

 

                                                           摘自2006年2月《兒童音樂》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