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小學音樂試題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小學音樂試題

一、填空題(30分,每空1分)

1、音樂課程目標的設置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xiàn))為依據(jù)。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fā)展音樂)  感受與(鑒賞 )能力、(表現(xiàn))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音樂(音樂文化素養(yǎng)),豐富(情感體驗),陶冶( 高尚情操  )。

2、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 )。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 體驗)、(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 表現(xiàn) )和( 享受音樂美  )的過程。在教學中,要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根據(jù)音樂藝術的(審美表現(xiàn)特征),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xiàn)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 音樂表現(xiàn))中的作用。

3、小學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chuàng)造,目的在于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潛質)。在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情景,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對音樂創(chuàng)造活動的評價應主要著眼于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過程。

二、選擇題(10分每小題2分)

1、下面那條符合小學3 ~ 6 年級音樂表現(xiàn)的要素( B  )

A、能夠感受并描述音樂中力度、速度的變化。

B、能夠感知音樂主題、樂句和段落的變化,并能夠運用體態(tài)或線條、色彩作出相應的反應。

C、感知音樂的結構,能夠簡單表述所聽音樂不同段落的對比與變化。

2、音樂課程評價的原則是(C  D  )

A、探究性原則   B、自主性原則   C、導向性原則  D、  4. 可操作性原則

3、音樂教學目標的作用是:(  A B C D  )

A、導向    B、規(guī)劃     C、調控   D、評價

4、新課程課堂教學要求是什么(B    )

A、必須完成教學目標   B、創(chuàng)設良好氛圍,激勵學生學習 C、著眼學生發(fā)展,組織學生活動

5、音樂課程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A   B   )

A、審美價值   B、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價值   C、表現(xiàn)與社會交往價值

三、簡答題(30分每小題15分)

1、音樂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

 

答:1.審美體驗價值
2.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價值
3.社會交往價值
4.文化傳承價值


2、小學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  2.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3.面向全體學生

4.注重個性發(fā)展     5.重視音樂實踐       6.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

7.提倡學科綜合      8.弘揚民族音樂       9.理解多元文化

10.完善評價機制

 

四、問題題(15分)

教學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答:1.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guī)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
  音樂是聽覺藝術,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喜愛音樂,要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蘊涵的音樂美,用自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要不斷提高音樂教學技能,用自己的歌聲、琴聲、語言和動作,將音樂的美傳達給學生;要善于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悅,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是中小學音樂教育最基本的理念,應滲透在各個不同的教學領域中,通過音樂感受與鑒賞、表現(xiàn)、創(chuàng)造及音樂與相關文化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知,豐富審美情感,發(fā)展審美想像,深化審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2.注意音樂教學各領域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
  本《標準》設定的四個音樂教學領域是一個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的整體。教師應全面理解和掌握音樂教學各領域的內容要求及其相互聯(lián)系,并在教學中將其融合成有機整體,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
  3.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因材施教
  課堂教學是學校音樂教育的主要渠道,學校和教師要為全體學生提供足夠的音樂教學時間、空間和條件。學生音樂能力的客觀差異,要求教師對所有學生給予普遍的關懷和鼓勵,使他們充滿自信地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對音樂特長學生應給予相應的指導,并引導和鼓勵他們關心集體的音樂學習。
  4.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
  音樂教學活動應該是過程與結果并重,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溝通學生與音樂的橋梁。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交流互動關系。
  教學形式應靈活多樣,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采用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組織形式,創(chuàng)設充滿音樂美感的課堂環(huán)境。要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便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便于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交流。
  5.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
  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極大地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在音樂教育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教師應努力掌握現(xiàn)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資源寬廣等優(yōu)點為教學服務。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運用電腦網(wǎng)絡方面所蘊藏的巨大教育潛力,引導學生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學習音樂。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在影視、廣播、網(wǎng)絡上學習音樂的指導
  6.因地制宜實施《標準》
  我國是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多民族國家,各地區(qū)、各民族和城鄉(xiāng)之間存在差別,各學校和教師應結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體情況,充分利用當?shù)氐恼n程資源,營造良好的校內外音樂環(huán)境,豐富具有區(qū)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學內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學領域內容標準的彈性尺度。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