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融合教育視域下特殊教育學校音樂教學研究——以揚州市特殊教育學校為例

作者:揚州大學音樂學院?張文博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3-12-08   點擊:

  摘要:融合教育是我國特殊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對促進特殊人群的全面發(fā)展、享有教育公平有著重要意義?;谌诤辖逃砟钕碌奶厥鈱W校音樂教學,需秉持融合的教學理念、實施適合的教學方法、開展多元的教學內容評價機制,并充分利用融合教育平臺和音樂軟件在教學中的作用,以此提高特殊兒童的心理康復能力、運動能力、認知能力、聽辨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在豐富特殊學校教學內容的同時,為融合教育的實現(xiàn)開拓新途徑。

  關鍵詞:融合教育;特殊教育學校;音樂教學;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特殊教育學校的數(shù)量在不斷增多,學校的功能也開始發(fā)生變化,逐步形成融合教育和特殊教育學校教育二元并存共進的特色。特殊教育學校作為地區(qū)特殊教育的發(fā)展與資源中心,發(fā)揮著教育和康復的綜合功能。(1)特殊教育學校的出現(xiàn)、發(fā)展及轉型,促進了特殊教育從理論到實踐的轉換,以及特殊教育學科的發(fā)展。特殊音樂教育作為特殊教育與音樂教育的新興交叉學科,顯示出對特殊人群的人文關懷,并對他們重返社會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2)隨著國家對特殊教育和藝術教育的不斷推進及融合教育的發(fā)展,特殊音樂教育作為特殊教育學校實施藝術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關于特殊音樂教育現(xiàn)狀、課程論、音樂治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斷涌現(xiàn)。而在以融合教育理念為主流的現(xiàn)代特殊教育中,需要對特殊學校的音樂教育理念、音樂教學方式、音樂教學內容及評價機制進行一定的研究,形成特殊教育學校獨特的音樂教學模式,才能更好地促進融合教育的實現(xiàn),推動特殊教育學校教育的發(fā)展。遂筆者選取了在特殊音樂教育上具有代表性的揚州市特殊教育學校(以下簡稱揚州特校)進行個案研究,該校長期探索實踐“融合+適合”教育模式,在遵循盲校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組建盲童管樂團、合唱團、古箏樂團及舞蹈團等,積極參與多場重大演出并獲得多個獎項。此外,學校還培養(yǎng)出了一批優(yōu)秀的盲人音樂家。

  一、秉持融合的教學理念

  融合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使特殊教育需要對象更好地融入社會。(3)特殊音樂教育作為特殊教育的一個分支與手段,其最終的使命是使特殊教育需要對象將學習到的音樂知識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轉化為進行社會活動、融入社會的有利因素。因此,在對由特殊教育需要對象構成的群體進行音樂教學時,需要秉持融合教育的理念,在滿足其缺陷需求的基礎上,推進其增長需求的實現(xiàn)。

  (一)音樂教學與普特融合

  “普特融合”是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教育學校之間相互支持、合作共贏、推進融合教育的主要形式和重要途徑。(4)音樂作為普特學生之間良好的溝通媒介,既能為普特融合提供一種新的路徑,也為普特學生提供了一種新的融合體驗。尤其在對盲生的音樂教學方面,特殊教育學校能夠在促進盲生認知能力及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同時,提高其社會交往和適應能力,為普特融合及逆向融合提供條件。揚州特校在音樂教學上注重與普通學校、專業(yè)樂團和當?shù)厣鐓^(qū)之間的聯(lián)系與合作,增加盲生融入普通學校和社會的機會。例如,校盲生管樂團曾通過與省內外普通中小學的管樂團進行交流合作演出,與荷蘭皇家交響管樂團等國內外專業(yè)管樂團同臺獻藝,為當?shù)厣鐓^(qū)舉行文藝表演等一系列活動,幫助盲生融入普通學校、融入社會。

  (二)音樂教學與醫(yī)教結合

  “醫(yī)教結合”理念在特殊音樂教育中的作用體現(xiàn)在音樂教學與康復結合方面,即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康復訓練,在康復訓練中加入音樂學習,使盲生的生理和心理得到一定的康復與發(fā)展。目前,音樂教學可以融入盲生康復訓練的矯正盲態(tài)、缺陷補償及心理康復中。如通過器樂演奏和舞蹈表演課,對盲生的聳肩、縮頸、彎腰等盲態(tài)進行矯正,促進盲生粗大動作與精細動作的協(xié)調發(fā)展;通過器樂演奏和聲樂課,對盲生進行音高和音色的聽辨訓練,由此鍛煉盲生的聽覺能力,減少其在視覺缺陷上受到的影響。此外,還可以將樂器作為盲生溝通的媒介,以此增加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增強其主動參與能力,使其在樂器的學習中建立起自信,解決冷漠、自卑、敏感多疑的心理問題。而樂器的學習與演奏可以為盲生的康復訓練營造舒適的環(huán)境,形成教學與康復的良性循環(huán)。學校在盲童管樂團的教學中注重盲生的演奏姿態(tài)訓練,以及律動與動作編創(chuàng)教學,積極嘗試行進管樂,培養(yǎng)他們的舞臺表現(xiàn)力。此外,讓盲生聽辨管樂團中不同樂器的音色和聲音的強弱、遠近,培養(yǎng)盲生從復雜的聲音環(huán)境中區(qū)分出不同音響的能力,這在提高盲生樂團配合能力的同時,還能使其聽辨能力得到提升。而樂團中的小組學習,可以幫助盲生互相發(fā)現(xiàn)演奏問題并解決問題,促進了盲生之間的交流,改善了盲生的心理問題,為其社會交往能力的發(fā)展與提高奠定了基礎。

  (三)音樂教學與揚長教育

  “揚長教育”既可視為特殊教育學校音樂教育理念,也可視為盲生音樂教學策略,在發(fā)現(xiàn)、利用和提高特殊教育需要對象剩余感官優(yōu)勢的基礎上,可以促進特殊教育需要對象的康復和全面發(fā)展。由于缺陷代償,盲生的聽力要強于其他學生,因此對盲生實施音樂教育,實質就是一種揚長教育。當揚長教育理念滲透到音樂學科教學時,首先需要對盲生在聲樂、舞蹈等方面的能力,以及身體素質等進行評估與了解,發(fā)現(xiàn)盲生自身及與他人相比的長處。在了解盲生具體的長處之后,可以對其開展針對性的、具體的、適合的音樂教育,達到“以長促長,以長促全”的目的。揚州特校本著“發(fā)現(xiàn)特長、尊重特長、培養(yǎng)特長”的教學原則,(5)在對盲生進行充分的評估與了解之后,在尊重盲生意愿的前提下,為盲生開設了聲樂、舞蹈及十多種器樂課程,并組建四種藝術類社團。其中,管樂團會充分考慮盲生的優(yōu)勢和喜好,根據(jù)盲生的身體狀況,推薦他們學習適合的樂器。目前,管樂團的教學曲目已達300余首,涉及流行、古典、現(xiàn)代爵士等多種風格和體裁,充分發(fā)掘和培養(yǎng)了盲生在不同音樂類型上展現(xiàn)出的優(yōu)勢,以此促進盲生在音樂上的全面發(fā)展。

  二、采用適合的教學方法

  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導致特殊教育學校的音樂教育在秉持融合的教育理念下,還需要合適的音樂教學方式。由于盲生的視覺存在缺陷,他們在信息的獲取與處理上缺少整體化的經驗,因此需要利用剩余感官優(yōu)勢,將抽象問題具象化并進行具體化教學。同時,由于盲生個體間在諸多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在實施具體化教學的基礎上還需要對盲生進行個別化教學。

  (一)具體化教學

  由于盲生在獲得信息時的視覺感官受到限制,所以在對盲生進行音樂教學時,需要將作用在視覺感官上的刺激轉化或者替代為另一種刺激并作用于盲生能夠接收到的感官上,以此獲得信息。因此,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盲生的聽覺和觸覺,將視覺上的抽象信息轉換為聽覺和觸覺上的具象信息。例如對非視覺缺陷的人群進行器樂教學時,可以通過“看示范”的方式讓其學習演奏;而針對盲生教學時,則需要將“看”轉換為“摸”,通過摸樂器、摸手型、摸嘴型等一系列的觸覺感受來獲得信息。音樂教學中的另一難題是盲生無法通過視覺獲得曲譜信息,雖有盲文樂譜提供一定的曲譜信息,但受內容、形式的限制,仍無法滿足盲生在音樂上的進一步需求,因此需要將曲譜轉換為聲音,形成“有聲曲譜”進行傳遞。揚州特校音樂教師較為注意使用具體的且能讓盲生通過觸覺或聽覺感知到的方式進行教學,如身體需要距離古箏琴身兩拳、握住球時的手型等,進而讓盲生可以快速、準確地找到身體位置,提高教學效率。在曲譜信息獲取上,管樂團教師將管樂總譜以分聲部、分樂句的形式演唱給盲生聽,并錄制成“有聲曲譜”上傳到QQ、微信群等平臺,方便盲生在課下通過移動端下載學習。目前,已經錄制了近4萬條“有聲曲譜”,極大程度上豐富了盲生管樂學習的內容。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