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琴趣與興趣
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家長已經開始注重孩子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音樂開始走進更多的家庭,許多孩子已經不再苦苦糾纏于茫茫題海而徜徉于音樂的海洋,這在中國音樂教育發(fā)展史上堪稱是一大奇特的文化景觀,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文化現(xiàn)象也引起我們從事音樂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如何引導孩子愉快地學琴,有興趣地學琴,怎樣協(xié)調孩子學琴的“琴趣”與“興趣”,我認為教師的作用尤為得要。我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談我的看法:
一、 尊重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任何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一種被尊重的心理,兒童也有自己的人格和尊嚴,因而教師就應該是熱情的懂得尊重人的人,讓學生喜歡自己而不畏懼自己,教師充滿情感的語言和及時的鼓勵激發(fā)學生對學琴的興趣是一種可取的教學方法。多年的經驗告訴我一個坐在學生身旁耐心向學生講解的、和藹可親的老師比一位一味嚴厲的老師更受歡迎,從長遠的角度來看,讓學生與老師交流,樂意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沒有被強迫的感覺是教育學生的上策,以很多學生一換老師后就馬上變得愿學或不愿學的情況就可以發(fā)現(xiàn),老師對兒童學琴的興趣影響有多大。
二、 克服急躁情緒,因勢利導,循循善誘
學生在學琴過程中,肯定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比如手指
僵硬、無法放松、折指或不完成作業(yè)等等。教師切意大聲訓斥學生,或者粗暴地掰著學生的手指觸鍵,讓學生找感覺,這樣學生會喪失自信心,同時自尊心也被受到傷害,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很有可能導致厭學。如果教師換種方式,站起來僵直的走路,然后再放松地走路,用這種直觀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既清除了孩子的緊張感,上課也顯得生動有趣。孩子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教師應耐心地尋問找出問題的原因,一同分析克服困難,急躁和訓斥只能事與愿違。
三、 布置作業(yè)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這一點是孩子學琴的一個大問題,也是教師能否教好學生的關鍵,孩子學琴的個體差異很大,因材施教,因人而宜尤為重要,不僅教學方法不同,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作品表現(xiàn)要求也應有所不同。布置作業(yè)力求有針對性、合理性,給不同程度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滿足。對練琴的興趣就更濃了。那種超能力、不切實際的作業(yè)不僅挫傷學生學琴的積極性,同時給學生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反而傷害了學生。
四、 創(chuàng)設氣氛,相互切磋,共同發(fā)展
學生都有表現(xiàn)持欲望,他總希望自己的能力被老師和同學們認可,教師可多組織這樣的活動或積極帶領他們出去參加這樣的比賽,對他們的成長非常有益。讓他們在失敗和成功中磨練自己、鍛煉自己的心理素質,樹立信心。通過相互觀摩和交流演奏,豐富了孩子的舞臺經驗,而且還能找出自己與別人的差距,樹立信心,以求更高的發(fā)展。學習也就變成有興趣的學、主動的學,練琴的琴趣更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孩子的“興趣”和“琴趣”是分不開的,教師只有發(fā)展孩子的“興趣”才能提高孩子彈琴的“琴趣”。我們一定要遵循愉快教學的原則和科學的育人方法,減少孩子學琴的心理負擔,輕裝上陣,為培養(yǎng)一代高素質人才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