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讓音樂課堂有效地“動”起來――談音樂課堂活動教學中的誤區(qū)與有效性的提高

作者:張立英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讓音樂課堂有效地“動”起來
  
  ――談音樂課堂活動教學中的誤區(qū)與有效性的提高

  作者:張立英  大嶺山鎮(zhèn)第三小學
  
  摘要:新課程改革使原本規(guī)規(guī)矩矩的課堂動了起來,以活動為載體來完成教學目標,已經成了教師慣用的教學手段。但同時音樂課堂上也呈現出了一些活動教學中的誤區(qū),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高音樂課堂活動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策略。
  
  關鍵詞:活動教學、有效性、誤區(qū)、原因、策略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音樂課堂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精彩紛呈。然而,筆者在一些觀摩活動中發(fā)現,課上熱熱鬧鬧,課后卻了無痕跡,音樂課堂教學中出現了許多低效或無效的現象,教師在設計活動時忽視了活動的有效性,從而導致活動流于形式,表里不一,這樣不但學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養(yǎng),而且教學目標也難以完成。
  
  一、音樂課堂活動教學中的誤區(qū):
  
  1、重活動形式,輕活動目的。
  
  一年級的歌曲教學《草原就是我的家》,在學會演唱歌曲后,按常規(guī)進入了為歌曲加入打擊樂伴奏這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準備了雙響筒、碰鐘、沙錘、手鈴、三角鐵等打擊樂器各兩三件,學生一批一批的上來,所有樂器敲的都是一個節(jié)奏:一拍一下,老師也不做任何的引導,任何的提示。試問教師設計這個教學活動的目的是什么呢?難道只是讓學生拿起樂器隨便敲一敲嗎?
  
  2、重活動過程,輕活動效果
  
  另一節(jié)一年級的歌曲教學《兩只小象》,在學生歌曲還不太會唱時,教師卻帶領學生進入了創(chuàng)編歌詞這個環(huán)節(jié)。老師要求學生把編創(chuàng)的新歌詞唱給全班同學聽,學生演唱時,老師既沒放伴奏帶,也沒用鋼琴為學生伴奏。因是剛剛學唱的歌曲,還不夠熟練,歌詞又是新編的,在演唱時學生根本找不到調。這樣的課堂活動有效嗎?
  
  3、重教師主導,輕學生主體。
  
  在聆聽《阿細跳月》一曲時,教師運用多媒體帶領學生走進彝寨,敲起歡快的鼓點(按老師的節(jié)奏),然后參加彝族人民的“跳月”節(jié),跳起歡快的舞蹈(模仿老師的舞步),嘴里還不斷“嘖嘖”地喊兩聲,看上去課堂好不熱鬧,學生一節(jié)課有唱、有跳、有敲、有喊,可是全都是老師牽著學生在走,學生一會兒學老師敲鼓,一會兒學老師跳舞,完全沒有自己思考的時間。
  
  4、重學科整合,輕本學科為中心。
  
  還是一年級歌曲教學《草原就是我的家》,在導入歌曲時,教師從草原美麗的景色講到內蒙古的風土人情,從草原人民喜愛的運動講到那達慕大會,甚至講到了蒙古族人民為祖國的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整個導入過程整整用了20分鐘的時間,使一節(jié)音樂課變成了地理課、思品課……
  
  二、形成問題的原因
  
  在新課改中,老師們還沒有真正理解課改的精神,以為“新課改、新理念”,就是要突出一個“新”字。以致于我們很多老師在準備課的時候滿腦子都想著怎么樣體現新理念,怎么樣讓自己的課體現新課改的精神。在上述的幾個片段中,教師的確是在努力的實踐音樂教學的新理念,努力的想讓我們的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多,但不可忽視的是這樣的新課程理念在這幾個片段中都成了形式主義,雖然熱鬧,卻空洞無物。雖然我們教師為了上好課為了讓學生能在新課程中學到很多而努力不懈,然而,我們的學生卻并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學生音樂學習的效果則表現為低效或無效。
  
  三、提高音樂課堂活動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課程實施,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教學,可以說,沒有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即使再完美的課程標準,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在長期的音樂教學實踐探索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要提高學生音樂課堂活動教學的有效性,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ㄒ唬?、有效導課。
  
  導入是一節(jié)課的“序幕”,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的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讓人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科學合理的導入能培養(yǎng)學生興趣,抓住學生心弦,優(yōu)化學生心境,從而對完成教學任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導入是值得仔細考慮、認真推敲的。
  
  在上一年級的歌曲教學《小蜻蜓》時,我采用了猜謎語的導入形式。我先形象地說出一條謎語:“嘴邊胡子翹,走路靜悄悄,專愛捉老鼠,說話喵喵叫?!蓖瑢W們馬上猜出是貓,我及時地夸同學們真聰明,接著出示了第二條謎語:“一位游泳家,說話呱呱呱,小時有尾沒有腳,大時有腳沒尾巴?!焙芸煊型瑢W猜出是青蛙,我從背后拿出一個精美的青蛙卡片獎給他,同學們的興趣更加濃厚。這時我告訴同學們,接下來的一條謎語藏在一首歌里,請同學們仔細聽一聽歌中唱的是什么動物?于是同學們在聆聽歌曲范唱時格外認真。
  
  在學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時,我則用講故事的形式,把本校自發(fā)為一個患“地貧”的學生捐款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故事就發(fā)生在同學們的身邊,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共鳴,于是同學們對這首歌曲有了特殊的感情,演唱起歌曲來更富有激情了。
  
  導入新課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好的導入要能在短時間內抓住學生的心理與情感,能設疑、激趣,深深地吸引住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音樂課堂教學的導入有多種多樣,教師可根據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課選擇使用不同的導入手段,其目的只有一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啟迪他們的心智,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設計有效教學活動。
  
  新課程改革使原本規(guī)規(guī)矩矩的課堂動了起來,以活動為載體來完成教學目標,已經成了教師慣用的教學手段。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要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然而,識譜教學卻是音樂課堂中最棘手的難題。在教學中,常常是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而學生的識譜能力卻未獲得預期的效果,甚至還影響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沖淡了學習音樂的興趣。帶著這樣的矛盾,我在音樂課堂中進行了一些新的探索與嘗試。
  
  游戲是兒童最喜愛的活動方式,沒有哪個孩子能抗拒玩的誘惑。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在聽辨音的強弱時,我和同學們做“走走跳跳”的游戲:學生圍成一個圓圈,教師手持鼓站在圓圈中,教師敲鼓,學生隨著鼓聲走和跳――鼓聲強則跳,鼓聲弱則走。學生在走走跳跳中,輕輕松松就學會了聽辨音的強弱。在學習音符時,我和同學們做“摘蘋果”的游戲:一棵音樂樹上,掛滿了寫有各種音符的紅蘋果,老師彈奏其中的一個音,誰能聽出是哪個音,并能做著柯爾文手勢唱準這個音,就可以把這個蘋果從音樂樹上摘下來,得到這個可愛的紅蘋果。這一方法,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游戲中學會了單音的聽辨,掌握了音的高低。
  
  在聆聽樂曲《三只小豬》時,我問學生:“你們剛才聽到三只小豬在干什么?”有的同學說三只小豬在唱歌跳舞,有的同學說三只小豬在做游戲,還有的說三只小豬在比賽跑步……復聽時,我就讓同學們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隨著樂曲做不同的表演,從而激發(fā)學生聽賞音樂與表現音樂的興趣。
  
  三、有效課堂評價
  
  評價是音樂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對教學起著重大的導向作用。音樂新課標指出:“對學生的評價要用發(fā)展的眼光,使評價起到激勵和促進的作用?!?BR>  
  在音樂課堂上,常常可以聽到“棒!棒!你真棒!”“你真聰明!”“非常好!”這樣的口頭夸獎語,仿佛給音樂課堂凝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起初,在聽課中見到這樣的評價方式時,我覺得它非常好,既體現了新課標要求的師生共同參與(有時老師夸學生,有時學生夸老師,有時又是學生間的互夸),又使課堂氣氛變得非?;钴S。于是,我也模仿著把它搬進了我的音樂課堂。可是,在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這樣的評價難免讓人覺得肯定有余,聯系不足,會給學生造成不可捉摸之感――“棒”在哪里?又“好”在哪里呢?學生并不明白。在探索中我發(fā)現,如果老師這時巧妙地說一句“你的歌唱得真有感情?!薄澳愕母柙~編創(chuàng)得非常有新意?!被颉澳愕南敕ㄕ嫣貏e,老師都沒想到。”則會讓學生感到真實而具體。既尊重學生,又體現了師生的平等與教學的民主??茖W的評價應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有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
  
  音樂新課程評價強調激勵性。馬洛斯也曾說過:“每個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別人對他(她)的肯定和表揚,這種表揚就是激勵人的上進心,喚起人的高漲情緒的根本原因?!笨墒且恍┙處焻s走向了極端,認為這次新的課改就是要熱情地鼓勵學生,絕對不能批評。于是音樂課堂上出現了一片贊揚聲,凡是學生表演或回答問題,不管學生表演得好壞,回答得對不對,老師的評價都是“好”“非常好”,使評價失去了客觀、準確。
  
  記得在一節(jié)音樂公開課上,老師叫了兩個同學站出來演唱,結果有一個孩子完全找不到調,使兩個人的齊唱好似變成了二重唱??墒抢蠋煵]有及時指出來,還照樣評價這兩個同學唱得“非常好”,并要全班同學表揚他們。對那個唱歌走了調的孩子,老師還要違心地夸獎他唱得好嗎?為什么不夸一夸他的勇敢呢?或者輕輕地說一句:“你坐下來再聽一聽其他同學的演唱好嗎?”讓他自己去找到答案,這樣就不會影響其他同學對演唱者的正確評價,而去懷疑自己的評價標準了。當嗓音條件不好,節(jié)奏感不強的學生表演時,我們可以不去表揚他們的缺點,而是贊揚他們的參與精神,鼓勵他們大膽地表現自己,千萬不要讓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失去客觀準確。
  
  在教學中,只要我們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教學活動,做到適時適度,切實可行,就一定會富有成效。讓音樂課堂有效地“動”起來,最大限度地提高音樂課堂中活動教學的有效性,構建高效音樂課堂。
  
  參考文獻:《淺析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者:王金輝
  
  《談小學英語課堂活動設計的有效性》作者:未知
  
  《提高小學生音樂學習有效性的思考》作者:郭黎群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