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探中學音樂課中學生的審美體驗
作者:鄭州市中原區(qū)第二中學 馬愛榮
摘要:在音樂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以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對學生的真情來感染學生,讓學生喜愛音樂,以學生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深入理解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來體驗音樂的美感;而老師則以生動活潑的形式來組織教學,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獲得充分的滿足和愉悅健康的審美體驗。
關鍵詞:審美體驗;興趣的培養(yǎng);表現(xiàn)欲望;欣賞能力
新課標中提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是音樂教育最基本的理念??梢娨魳氛n程的重要價值是審美體驗價值,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通過聆聽音樂、體驗音樂、表現(xiàn)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和享受音樂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的美和豐富的情感,并產(chǎn)生強烈的藝術共鳴,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我們音樂教學中的一個重點。筆者認為,音樂教學中應加強學生的審美體驗。
一、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
動力源自于興趣,對某事物產(chǎn)生興趣,必然樂此不疲,在無數(shù)次的循環(huán)反復中,必然產(chǎn)生了情感;興趣源自于樂趣,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到整個過程充滿了樂趣,無數(shù)次樂趣的積累,同時也是感知音樂來源于生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在體驗音樂中感知生活,在感知生活中創(chuàng)造音樂。將自己的愛好用音樂表達來展現(xiàn),無論是唱歌或是舞蹈,都會在自導自演中將自己興趣愛好淋漓盡致得到展現(xiàn)。教師的音樂教學過程中,不僅是音樂表演技巧的展現(xiàn),更多是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愛好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在興趣中激發(fā)成長中的展現(xiàn)和創(chuàng)造力,達到音樂教學促進其他學科的發(fā)展目的。每個教師應當清楚明白這一點,除此之外,還要在音樂教學中賦予情感在音樂表演的表達,無論是喜、樂、悲、歡,不管是歌唱或是肢體展現(xiàn),都要注入個人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中,用真情表達才能創(chuàng)造出音樂特有的藝術魅力,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獲得充分的滿足和愉悅健康的審美體驗。在學習七年級《七子之歌》這一歌曲時,在枯燥的節(jié)奏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依次設計了一組問題“七子指的是什么?詞作者是誰?當歌曲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
感情?你是怎樣理解歌曲的?”讓學生探究討論。學生結合自身所了解的,不難說出以上幾個問題,然后再通過欣賞,此時學生的情感伴隨著他們內(nèi)心的心理體驗,自然地流露出來,練習也伴隨著生動的審美體驗。
二、以情感人、讓學生體驗音樂的內(nèi)在美
音樂通過聲音刺激人的聽覺,浸潤人的精神,觸發(fā)人的內(nèi)心情感,引起人的聯(lián)想和共鳴。例如在欣賞《豐收鑼鼓》這一曲子,當你聽到那明快的節(jié)奏、優(yōu)美的旋律時,很容易就會聯(lián)想到節(jié)日里鑼鼓喧天、載歌載舞的喜慶氣氛。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逐漸體驗到音樂的美,作為音樂教師要利用好這一點。
三、注重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欲望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渴望求知欲很強,有許多學生都對音樂表現(xiàn)有強烈的表達思想意識,包括一些內(nèi)向學生也是如此,只是他們表現(xiàn)方式常常會在家里或最親近的同學之間。作為老師,首先要了解學生對音樂的表演欲望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正確引導學生學會演唱技巧,讓音樂接受收能力極強的學生引導音樂感知能力差的同學,以好帶差,在老師的誘導中,全面展現(xiàn)整體師生的表現(xiàn)欲望,無論是合唱或是分組表演,讓學生在演唱中忘記羞怯,從而克服表演中的不良表現(xiàn)。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創(chuàng)編歌曲、舞蹈等表演,將教材和音樂校本教材有利結合起來,通過整個教學過程的多種體驗形式,音樂形象的審美體驗得到很好地落實,并在探索學習的基礎上,擴大了知識范圍,自主地表現(xiàn)音樂。
四、注重學生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
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說:“音樂的本質在于對情感的反映,對音樂的學習與其說是一種智力過程,不如說它是一種情感過程―――審美體驗?!甭犛X體驗是音樂學習的基礎,也是整個審美體驗的基礎,因此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部過程,其目的是在聽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審美體驗,發(fā)展學生對音樂要素的精細、敏銳的感覺和反應,引導學生喜愛音樂、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意識在欣賞教學中,其中心點是“聽”。教師要充分挖掘音樂作品所蘊含的音樂美,圍繞“聽”來開展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以音樂為體,從音響出發(fā),以聽為主來引導學生實現(xiàn)審美想象,并在聆聽美妙音樂的同時,體驗情感。值得注意的是,培養(yǎng)學生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很重要,從七年級開始,就要教育學生學會安靜地聽音樂,讓學生掌握一般的欣賞方法,只有這樣,學生審美想象的翅膀才能張開,音樂才能進入人的心靈,才能與心靈的體驗渾然一體,審美體驗才能有所效果。
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遍聽賞音樂的要求,讓學生帶著不同側重點去聽音樂,并把它放入相應的學生感興趣的音樂活動中,提示學生聽的時候用心感受,使學生在反復聽賞中全身心地融入音樂,這樣,一首歌也就在不知不覺中理解得很透徹。這時,來觀察學生的表情,看的出來他們都沉浸在美麗的意境中,我再抓住時機開始講解歌曲,學生聽得更認真了,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實踐證明,抓住學生的審美體驗這一主線,學生在學習中就會有很大的興趣,以次來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更好的深化學生對音樂內(nèi)在的情感體驗,從而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五、加強音樂教學中對學生的審美教育。
教師可以通過音樂教學,把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審美體驗、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和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與興趣有機結合起來。音樂教材里有許多對學生進行這幾方面教育的例子,著名的人民音樂家聶耳所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不論在何處奏響,都給中國人一種驕傲和自豪。通過教師深入的講解,可以及時把愛國主義教育、道德品質教育、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和學生的音樂興趣融合于音樂教學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樂是人們思想的載體、優(yōu)美健康的音樂使人向上、而低級,頹廢的音樂則使人迷惑、沉淪,要引導學生欣賞優(yōu)美、積極向上的歌(樂)曲。因為中學生對是非的曲直、事物的好壞,在意識形態(tài)中還沒有一個規(guī)范的尺度,隨著電視的普及,電腦中的不良影響,不同格調(diào)的音樂,出現(xiàn)在學生自制的歌本上,做為教師,我們有責任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積極引導他們摒棄低級頹廢的曲調(diào),吸收熱情優(yōu)美、健康催人奮進的歌曲。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修養(yǎng),自我完善的突出的個性和品質,形成在師生間多交流、多探討,共同體驗、共同欣賞的良好習慣,這樣使學生踩著時代節(jié)拍,走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
在音樂教學實踐中,缺乏音樂美感、依賴單純說教,忽視音樂整體形象,忽視學生的體驗等等,都大大降低了音樂藝術的魅力,影響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理解,教師只有通過從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以及音樂教學技巧表達中,讓學生對音樂教育有個全面認識,在音樂教育的潛移默化中,達到學生對德、智、體的全面培養(yǎng)。只有這樣,中學音樂教學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觀不僅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過程,也是培育學生正確審美觀的教育成長經(jīng)歷,才會向社會輸入達標的合格人才,最終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