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課堂唱歌教學的方法
【摘要】音樂是初中階段一門重要學科,它對于提高初中生的音樂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一名初中音樂教師,我們要根據教學方針和學生的自身特點,科學地設計教學內容和安排教學,進而提高音樂教學的實效性,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質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唱歌;有效性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初中音樂教學更加重視對孩子們進行素質教育,以提高初中生音樂審美意識和藝術素養(yǎng)。然而,現(xiàn)在的初中音樂教學中,課堂教學效果并不高,孩子們對音樂課缺乏興趣,嚴重影響了孩子們其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本文主要針對提高初中音樂教學效果的措施進行了探究。
一、當前初中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以前的音樂唱歌教學中,我們只是注重向孩子們傳授音樂的相關知識和理論,卻不重視對孩子們唱歌技能培養(yǎng),這樣導致大部分孩子對音樂課程失去了興趣,他們的唱歌水平和表現(xiàn)力也沒有得到提高。因此,在音樂教學中,聽到的孩子們歌唱常常是聲音亂七八糟、節(jié)奏不對、高音不會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們沒有對孩子們唱歌意識進行啟發(fā),使孩子們沒有養(yǎng)成唱歌的習慣,也沒有感受到歌曲表達出來的美感。因此,我們必須改變過去的教學理念,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以提高音樂唱歌教學的效果,進而提高孩子們對唱歌的興趣,進而提高孩子們音樂素養(yǎng)。
二、提高初中音樂唱歌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1、注重發(fā)聲訓練教學
能用優(yōu)美動聽的韻律進行歌唱,重視合唱教學和多聲部教學,是新時期對初中音樂教學的要求。然而,孩子們正處于發(fā)育期,聲音會發(fā)生變聲,若不能對孩子們進行科學的發(fā)聲訓練,那么唱歌很難達到優(yōu)美動聽的效果,而且不科學的唱歌方式還會損害孩子們喉嚨。因此,這就要求我們應對孩子們進行規(guī)范的發(fā)聲訓練教學。
進行發(fā)聲訓練,是為了提高聲音的力度和靈活性。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必須使用科學的唱歌教學法組織教學。通過長期的發(fā)聲訓練,孩子們便能夠掌握唱歌的一些方法,自身的唱歌水平也會得到進一部提高。因此,對孩子們進行科學的發(fā)聲訓練,是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2、歌詞說唱訓練的靈活運用
說話方式是否正確,也會影響到唱歌練習的效果。在歌唱訓練中,學生在氣息作用的影響下,其發(fā)音會比單純的發(fā)聲訓練更自然、清晰。因此,教師可先讓學生獨自練習說讀歌詞,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再對其進行向胸口嘆氣發(fā)聲的訓練。通過這樣的訓練,孩子們便能輕易學會聲音和氣息的結合,進而更加科學地完成真假聲的過渡訓練。
在訓練過程中,我們要努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①有效控制訓練時間。每次訓練的時間以10 分鐘為宜,并要根據孩子們實際進行,不要過度用嗓;②科學選擇訓練方法。在練習同一個曲目時,我們要注意選擇不同的方法,以免孩子們覺得枯燥乏味,沒有了興趣。例如,在演唱《團結就是力量》這首曲目時,可集體唱,或者二重唱;③做到堅持以恒。發(fā)聲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則不能收到理想的成效。
3、注重對孩子們思維的激發(fā)
初中音樂的唱歌教學中,我們更多的教學是布置課后作業(yè)。科學的音樂作業(yè)形式,對于培養(yǎng)孩子們的思維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第一、體驗型的音樂作業(yè)
布置這種作業(yè),主要是為了豐富孩子們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孩子們的音樂興趣。例如,在完成歌曲《保衛(wèi)黃河》的教學后,讓孩子們課后回去演唱《團結就是力量》,查找歌曲的寫作背景,并感受歌曲傳遞出來的情感。在教完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后,可將音樂復制給孩子們,并讓他們課后多多欣賞,認真感受歌曲所表達出來的意境和情感。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孩子們的情感體驗會變得更加豐富,對歌曲的理解也更深,進入大大提高音樂教學的效果。
第二、合作型的音樂作業(yè)
這種作業(yè)能夠把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靈感有效調動起來出來,還對孩子們的協(xié)作能力和配合能力起到很好的鍛煉,進而有利于孩子們興趣的培養(yǎng)。這種形式的作業(yè)方式多種多樣,可由學生和學生、教師和學生或家長和學生等共同完成。例如,在完成一首歌曲教學后,可讓孩子們之間相互背唱,也可讓孩子們背唱給我們或父母聽。這樣不但培養(yǎng)了合作精神,還提高了孩子們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