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高中音樂論文 >

繁花綠葉 相得益彰----淺談高中音樂欣賞教學與學科綜合

作者:李陶亮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繁花綠葉  相得益彰
----淺談高中音樂欣賞教學與學科綜合
廣東省始興縣墨江中學 李陶亮
    高中音樂欣賞的內(nèi)容可說是縱橫古今幾千年,橫貫東西幾萬里,包含了各類音樂作品(
民歌、藝術歌曲、群眾歌曲、戲曲音樂、說唱音樂、歌劇舞劇音樂、民族器樂、管弦樂、室內(nèi)
樂、交響樂和協(xié)奏曲等),各個中外歷史時期(中國古代、中國近現(xiàn)代和西洋古典主義、浪漫
主義、民族樂派、現(xiàn)代音樂等)的音樂作品,可謂是琳瑯滿目,豐富多彩,仿佛藝術百花園中
的鮮艷花朵。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學科,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其他學科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音樂
欣賞教學中,音樂作品與其他學科的關系猶如繁花與綠葉的關系。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注意把
音樂與有關的學科綜合起來,對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質(zhì)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結(jié)合我
的教學體會,談談高中音樂欣賞與學科綜合的做法。
    一、音樂與歷史、地理學科的綜合
不同的歷史時期,會產(chǎn)生不同的音樂,如歐洲音樂的發(fā)展就可以分為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
時期、浪漫主義時期、民族樂派時期等等。不同時期的音樂風格各異,這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有
著很大的聯(lián)系。我在教學中注意把歷史知識貫穿到音樂欣賞教學中,讓學生既復習了歷史知識
,又掌握了音樂知識。如講“美國音樂”這節(jié)課,我講了美國的歷史:美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
、是一個移民國家,而且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大量的非洲黑奴被賣到美洲,大量黑奴被賣到
美洲,也把黑人音樂帶到了美洲,美國于1776年獨立后,所以黑人音樂就成了美國音樂的重要
組成部分。由于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來自歐洲、非洲等不同國家的人聚集在一起,使美國音
樂形成了豐富多彩、風格各異的特點。美國音樂在黑人音樂、歐洲音樂的基礎上經(jīng)過長期的發(fā)
展,到20世紀才具備了獨特的風格,并取得了與西方音樂文化同樣重要的地位。
    又如,我在講“中國民歌”時,講了各地民歌的不同特點,也結(jié)合各地的地理特點來講
,比如:南方地區(qū)氣候溫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觀秀麗,音樂風格便也委婉秀麗;西北地區(qū)石
山崢嶸,藍天下一望無垠的黃色土地,氣候寒冷,所以民歌的音調(diào)也高亢、嘹亮,質(zhì)樸中帶著
嚴峻和深沉。
    二、音樂與文學的綜合
    文學與音樂是姐妹藝術。在音樂教學中適當加入一些文學知識,有助于學生正確理解音
樂作品。在欣賞《春江花月夜》時,我布置學生在課前找到唐朝詩人張若虛的同名詩歌《春江
花月夜》進行學習,再找到民族管弦樂《春江花月夜》的音響資料進行課前欣賞,并指導學生
在預習時做到:一邊朗讀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一邊欣賞民族管弦樂《春江花月夜》。正
式上課時,我制作了包含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歌的投影片,一邊講解樂曲所描寫的意境,
一邊讓學生欣賞音樂,還一邊讓學生觀賞那些景色優(yōu)美的投影片。學生在欣賞過程中由于做到
了眼、耳并用,對《春江花月夜》所描寫的藝術意境就有了深刻的印象。再加上有聞一多先生
高度評價的“詩中的詩,高峰上的高峰”的唐朝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對音樂欣賞相襯
托,學生就做到了既較好地理解了音樂作品的意境,又對唐詩《春江花月夜》有了音樂上的理
解。課后,我布置學生根據(jù)《春江花月夜》優(yōu)美的音樂意境寫一首詩或散文。從學生交上來的
作業(yè)看,有不少文章、詩歌寫得相當不錯,既有詩歌的優(yōu)美,也有音樂的韻味。
    如,我在上欣賞課《十面埋伏》時,為了把這場戰(zhàn)爭講得更精彩一些,我引用了項羽的
《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卑秧?/PRE>
羽在這場戰(zhàn)斗中面臨失敗的焦慮及兒女情長很好地表現(xiàn)出來。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樂曲最后
兩段“項王敗陣”與“烏江自刎”中所表現(xiàn)的蒼涼、悲哀與明朗歡快交替的情緒,我把李清照
的《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背瓕懺诤诎迳?,學生就
容易理解這兩個樂段中“明朗歡快”的情緒是為了表現(xiàn)楚王項羽的最后英姿,以及后人對楚王
項羽的較高評價。這節(jié)欣賞課引用了兩首古詩,增進了學生對樂曲的理解。
又如,在欣賞馬思聰?shù)摹端监l(xiāng)曲》時,我把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
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用小黑板寫出來,讓一個學生一邊聽《思鄉(xiāng)
曲》,一邊朗讀《鄉(xiāng)愁》。名曲配名詩,可謂是珠聯(lián)璧合。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既得到了美的
享受,又復習了初中時所學的那首著名詩篇。
    再如,我在講“中國民歌”時,講到陜北民歌“信天游”,有不少同學對“信天游”不
太了解。我給同學們演唱了一段“信天游”----“對面(價)溝里流河水,橫山上下來些游擊隊
”,然后舉了初中課本賀敬之的《回延安》這首詩的例子,告訴同學們這就是用“信天游”形
式寫成的詩歌。這樣,同學們就很快掌握了陜北民歌“信天游”這種民歌及用“信天游”格式
所寫的詩歌形式。
    三、音樂與美術的綜合
    音樂與美術也是姐妹藝術。人們常常把音樂稱作“凝固的畫面”,把美術稱為“流動的
音樂”。在音樂欣賞課中,加入一些美術作品,對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幫助的。在
欣賞《伏爾加船夫曲》時,我把列賓的油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展示出來,讓學生一邊聽音
樂,一邊欣賞這幅世界著名的油畫。學生通過聽音樂、看油畫,就能更深地理解音樂作品的意
義了。
    又如,在欣賞鮑羅丁的《在中亞細亞草原上》時,我向?qū)W生展示了一幅美麗的大草原風
光攝影。然后,讓學生看著那張美麗的草原風光圖片欣賞《在中亞細亞草原上》。學生欣賞作
品之后,得出了這樣的結(jié)論:管弦樂《在中亞細亞草原上》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東西方音樂
融合的交響音畫。
四、音樂與政治的綜合
音樂作為一種文藝手段,是“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義勇軍進行曲》鼓舞了
億萬人民起來保家衛(wèi)國,《延安頌》號召了多少年輕人投身到革命圣地延安,投身到解放全國
人民的偉大斗爭中。但在一定的歷史時期,我們的音樂作品也為當時的政治服務,也打上了深
深的政治烙印。如著名的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是一部經(jīng)典作品,樂曲以抗日戰(zhàn)爭為歷史背景,
以黃河象征中華民族,歌頌中華民族的雄偉氣概和中國人民的英勇斗爭精神。由于這部作品創(chuàng)
作于1969年,不免打上了“文革”的政治烙印,在第四樂章《保衛(wèi)黃河》中加上了《東方紅》
的曲調(diào)。雖然加上了《東方紅》的曲調(diào),但并不影響這部鋼琴協(xié)奏曲的價值。在欣賞鋼琴協(xié)奏
曲《黃河》時,我向同學介紹了鋼琴家殷承宗在回憶改編、創(chuàng)作《黃河》時的一些文章,使同
學們更好地了解了當時的政治背景。
    高中音樂作為提高高中學生藝術修養(yǎng)的一門課程,對他們逐步確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
觀、價值觀有著良好的教育作用。在音樂教學中,綜合歷史、地理、文學、美術、政治、哲學
、美學、戲劇、影視等學科知識,會使我們的課更生動,會更進一步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以上心得,愿與同行共勉。

 

《洪嘯音樂教育工作站》 及作者版權所有,不經(jīng)授權,不許轉(zhuǎn)載

 

 
站內(nèi)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