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美國音樂教師的教育札記 (一)
作者簡介:來自美國的Irenewang(中文名王娟)老師。王老師以前在北京東絨線小學工作,也是做音樂教師工作,后來去美國求學,獲得音樂教育碩士學位,現(xiàn)在美國Dubray Middle School小學任教音樂課,已經工作好幾年了。
一、有關民族音樂
1、在中國的時候似乎家家的孩子都在學鋼琴,小提琴,或者西洋管樂包括我自己也是學的西洋管樂。后來讀了大學第二樂器也是選的管樂,根本不覺得二胡,琵琶多么值得學,在中國工作之后也是注重五線譜的教學多于簡譜。來到美國后才覺得自己對自己的民族文化知之甚少,也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對自己民族的文化是多么的熱愛,這種熱愛是發(fā)自內心的,中國民樂聽起來是那么的悅耳,中國鑼鼓聽起來是那么的親切,中國的唐裝看起來是那么的漂亮,太極拳和太極劍看起來是那么的瀟灑!來到美國以后尤其是在美國做了音樂教師以后我深深的感慨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幾千年的文化是多么的讓世界折服呀!
2、我6年級的音樂課目前正在講中國音樂部分,這個暑假我從中國回來的時候帶了兩個腰鼓,當我在課堂上展示的時候,學生們都爭先恐后要試一試,輪到一次的學生還想再被輪到一次。在課堂討論部分學生們都爭著發(fā)表他們的看法和分享對中國所知道的一切,當他們的答案或者分享的內容得到肯定后我可以看到成功的喜悅在他們的臉上浮現(xiàn)。在我介紹中國文化背景和音樂概況的時候,班里剛才還熱鬧的討論聲一下子沒了,每個孩子都睜大眼睛仔細聆聽生怕錯過了什么有意思的東西。第一次在美國課堂教書的時候,我的心里其實還是沒有底的,擔心會不會因為我的亞洲人的面孔和中國口音學生們會不尊重我。實踐證明我的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如果你是一個好老師,你的課上的精彩,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們就會喜歡你。我給每個學生都取了一個中文名,他們都很喜歡,我告訴他們在中國音樂這個章節(jié)我會叫他們的中文名字,他們都很興奮。運用各種手段調動課堂氣氛是美國課堂的一個很大特點。
3、美國的音樂課上談到比較多的中國音樂是鑼鼓和一些民歌,這些民歌大部分是從臺灣傳入的,也有一些大陸的,比如我現(xiàn)在教材上的鳳陽花鼓,其實我很想放一些我們的流行歌曲給他們聽,可是真的不知道現(xiàn)在中國什么歌曲流行?對于美國學生來講,可能rap和節(jié)奏比較強的音樂他們會更喜歡。他們對我門認為很有“意境”的作品沒有什么興趣,更體會不到那種“意境”,只能入鄉(xiāng)隨俗了。
4、今天我給學生介紹琵琶,揚琴等中國樂器,我用的performance examples 是女子十二樂坊的演出,因為節(jié)奏現(xiàn)代學生們比較喜歡,我曾用過傳統(tǒng)的中國樂器演出,都是技藝精湛的演奏家的,結果學生們都快睡著了。女子十二樂坊的女孩子們都挺漂亮著裝也現(xiàn)代比較能吸引觀眾,后來有個學生跟我說:Mrs. Wang, I think those grils on the DVD looks exactly like you! 我就跟他說,你這話讓我想起我媽到美國來看我時跟我說的:我覺得美國人長的都一樣!
5、看了郭聲健教授關于中國教材歌曲的帖子,我覺得中國的教育體制還是有點兒太教條。音樂教材編的其實挺好的,不太盡如人意的是應用的環(huán)節(jié)。
二、有關美國的德育教育
1、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應該是師生關系而不是朋友關系。老師的形象應該是成年人的形象而不是跟他們一樣的學生形象。adult figure,成年人形象給學生們的是一種安全感,他們會信任你尊重你。這些也是他們能夠學習的前提條件。我還記得校長在新老師見面會的最后對我們說:“我們沒有著裝要求,但是你們要記住你們是老師,這個形象需要和學生區(qū)分開”。老師的言行和一舉一動在學生面前都應該體現(xiàn)出這個職業(yè)的特點,雖然老師不是演員,但在學生面前必要的時候還是要演好這個角色的。我的一個班里有一個非?!捌Α钡膶W生,上課不遵守紀律總是擾亂課堂秩序,說真心話,我真希望他別在這個課堂上。但是我在糾正他的行為的時候說: “Danile, 你很聰明,也很活躍,我非常高興能有你在我的班里,但是你的行為剝奪了其他同學學習的權利,這對其他想要認真學習的學生是不公平的!你的行為在我的班里是不允許的!”Be Professional!在這個職業(yè)里非常重要。特別是在和家長打交道的時候,和我很好的一個學生顧問就曾跟我說過跟家長的交流需要遵循“漢堡包”模式,就是開頭和結尾都說好聽的,每個學生都sweet,這就相當于兩片面包,中間的肉才是你要談的這個學生的問題。這個模式應該說百試百靈。
2、這幾天收到好幾個學生被處分的通知,所謂的處分就是學生犯了錯誤后被罰3天或者5天不等到一個專門的教室學習, 我們叫ISS。一般的美國中學都會有這樣的懲罰系統(tǒng),有一個專門的老師看著這些被送到他那里的學生,各科老師把作業(yè)送到這個老師那里,然后這個老師的主要工作就是看著學生們做作業(yè),如果學生實在沒事情做就看書,上課期間學生們是不可以彼此說話的。在學校里一般不可以用不好的語言,要是罵人應該算是很嚴重的問題。如果有不尊重老師的現(xiàn)象,或者老師讓做什么而拒絕做也被看成是嚴重的問題。我曾經有個學生,在課間時候在樓道里跑被一個老師制止,(學校里面是不允許跑的)讓他走回去重新走過來,這個學生沒聽揚長而去,后來被這個老師寫了報告罰了一天ISS. 還有一個男生因為在學校附近的樹邊上小便被罰了5天不準上學,我們叫OSS.
在中國人的眼中,美國的學校很開放自由。但我感覺美國的學校其實紀律比中國的學校更加嚴格,美國學校不會管學生的頭發(fā)染成什么顏色或者剃成西皮式還是冬瓜式,也不管學生是不是化妝或者扎耳朵眼兒什么的。到了夏天幾乎所有學生一人一雙人字拖鞋。6年級開始談戀愛也不是什么新鮮事,昨天還有學生跟我說誰是誰的男朋友。這些都是學生們比較個性化的事情,學校不管。但是如果學生在學校里說話用了不恰當語言,有不尊重老師或者同學的行為,學校會通知家長,并對這個學生進行懲罰,同時也會考慮這個學生的隱私權,只通知和這個學生相關的老師。
3、從這一套懲罰的系統(tǒng),我覺得美國孩子從小接受的道德規(guī)范教育是深入到每一天的生活的,老師們會隨時隨地提醒孩子們什么是好的行為什么是不好的。那些剛剛學說話的小孩子,家長首先教的是說“謝謝”,這可驗證了我們中國的那句話“禮多人不怪”。要是能想美國人那樣“謝謝”,“對不起”,“勞駕”總掛在嘴邊,公共汽車踩了腳就打起來的現(xiàn)象可能就會少多了。
4、今天一早上都在聽學校的行為準則,沒辦法正趕上我上課的時間是這個年級的行為準則回顧,這樣的活動每個年級每年都會有2到3次。雖然很乏味但是不的不承認是很必要的,而且從中也可以看到美國學校對學生們的行為有非常嚴格的標準,而且事事具體化,比如要是需要在一天當中服用藥物,必須把藥放在衛(wèi)生室然后到衛(wèi)生室去服用,任何其他地方是不允許的。課間不能在building 內跑,不能推人,故意絆人等,學校把“不準課間打鬧”具體到每個行為。ipod, cell phone 等都必須關掉并且在學校開始之前鎖到locker里面,如果在一天中別的時候被看到就會被沒收。我覺得學生們需要這樣特別具體的規(guī)定。另外有了規(guī)定后還會有違反規(guī)定的懲罰措施,從輕到重都很具體。最重要的是,從學校方面大家都認真執(zhí)行這些準則,基本不會對違反的學生視而不見。
5、這幾天天熱了,有的小女孩就穿很短很短的短褲來上學了,學校規(guī)定短褲或者短裙的長度要至少到大腿中部,進學校不能帶帽子,不能穿跨欄背心等,我想這些跟中國的比較相似,不過我到是沒聽說有規(guī)定不能化妝,不能染頭發(fā)和不能穿拖鞋的。這些可能是中美文化的不同了。
6、從我和美國學校接觸的時候就感覺美國學校對學生的行為要求比中國嚴格,而且很人性化很注重每個學生的感受。比如我們校長在講到bullying,不但給出定義,還說在調查情況的時候會問到被欺負的學生的感受,如果他們說感覺不好,害怕或者沮喪,那不管欺負的學生只不過是開玩笑還是故意的都會被認為是錯的。如果被欺負的學生說沒什么那就不構成bullying. 從這些小事中可以看出美國的游戲規(guī)則是保護弱勢群體的。另外還有一項就是“聽老師的話”,這讓我想起我們中國“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在我們學校如果學生不聽老師的話,比如讓換座位就是不換什么的都會不被允許的。其實如果按照美國的這些學校規(guī)則規(guī)范自己的學生們很多都會成為彬彬有禮的紳士的,相信這就是西方教育的精髓。這其實和我們在中國聽說的美國教育是如何如何開放是完全不同的。學生們穿拖鞋上學不能說明他們就沒禮貌,讀書和做作業(yè)的時候扒在地上的,靠在墻角的什么姿勢都有也不能說明他們就沒有教養(yǎng)。文化差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