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小學音樂教學中多媒體應用的利弊
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大量科研成果走進人們的生活,使人們的行為、生活和思維方式都在發(fā)生深刻的變化,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顯示出科技第一生產力的特性。在教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今天,教學改革的普遍實施,素質教育的穩(wěn)步推進,一些新的科技成果也逐漸進入教學領域,引起教育領域的深刻變革,尤其是多媒體在教學領域得到非常廣泛的應用.并且受到了廣大教師和學生的一致好評,它打破了傳統(tǒng)的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取而代之的是精美的圖片,精彩的影象,美妙的音樂.充分展示了課堂的藝術性,提高了教學質量。
多媒體技術是現(xiàn)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產物,它在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音樂教學方面的廣泛采用,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幻燈機、投影儀、計算機等現(xiàn)代教學媒體的應用越來越普及,成為現(xiàn)代上好中小學音樂課不可缺少的手段,是音樂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教學本領,多媒體的廣泛應用增強了音樂教學的直觀性、靈活性和趣味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它不僅能使復雜的知識變得簡單化,使凌亂的知識變得條理化,也能使抽象音樂理論形象化,使虛幻音樂形象變得直觀具體化,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然而,多媒體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也具有兩面性,是一把雙刃劍,應用得當時,它會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起到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的積極作用,如運用不當,它也會“成就”一些音樂教師的惰性,使教師成為課件的操作員,從而失去教師的本色。甚至還會誤導學生,改變了音樂教學的真正意義,達不到教學的目的。因此,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要認清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利害關系,把握好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方向,真正使多媒體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避免產生不利的影響。
一、多媒體在音樂教學中的“利”
(一)豐富了教學手段,激發(fā)了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方式的應用,改變了長期以來只有錄音機、掛圖、黑板、琴的教學模式,它使學生在視聽結合的方式下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同時接受信息,深刻感受音樂學習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多媒體教學是集音響、文字、圖片、動畫、影像于一體的教學模式,具有顯明的形象性和和動感性,它所具備的這些特征也十分恰當?shù)赜狭酥行W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的思維和想象,從而使其產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并進一步激發(fā)起對音樂的表現(xiàn)欲和創(chuàng)造欲。
(二)增強了音樂的感染力
在長期以來的音樂教學中學生只是通過聽錄音和歌唱來學習和欣賞音樂,單一的教學模式致使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模糊、片面、膚淺;而多媒體是采用音畫結合的方式來學習和欣賞音樂,或在音樂課件中選擇相應的音畫去創(chuàng)造意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中感受到音樂的喜、怒、哀、樂的情感變化,改變了舊的教學方式的單一性和機械性,也順應了中小學生對色彩和聲音感受的敏感性特征,使他們在真實的感受和想象中受到音樂的陶冶和啟發(fā),從而加深對音樂所表達內容的理解,產生音樂學習的興趣與愛好。
(三)豐富了教學資源,開闊了學生視野
隨著音樂教學多元化的深入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由于受到時間、地點和空間等因素的限制,已經很難滿足音樂文化學習的需求,只運用錄音、圖片和講解是遠遠不夠的,也達不到理解音樂的目的。而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應用就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它能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把一堂音樂課應當具備的資源配備齊全,在課件中把不同時代、不同地點的圖片剪輯到一起,使學生能夠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音樂既能輕松地達到教學目的,又能在資源的利用中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學習到其他相關的學科知識,通過圖片、文字和影像更好地了解音樂所處的時代背景、人文歷史等。
(四)拓寬了教師的備課資源
組織一堂生動形象的音樂課,和教師的精心備課分不開的,也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過去教師備課的依據(jù)就是課本、教學參考書以及教師本身的經驗積累,之外幾乎沒有其它資源可取了,而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僅憑這點有限的資源是遠遠不夠的,在多媒體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當今豐富的網絡資源,把與課堂音樂教學相關的資料整合在一起,并按照教學需求做成直觀形象的課件,網絡資源是教師備課取之不竭的資料庫,它突破了教材資源短缺的限制,有利于教師開展創(chuàng)造性教學。
(五)優(yōu)化課堂結構
以往的音樂教學,由于教學手段的單一、死板,教師在課堂上所做的額外工作較多,如倒磁帶、換掛圖、板書等,而且還不能準確掌握倒帶的位置,這些不僅使教師的工作繁瑣,同時也會照成時間的浪費,影響了教學效果。而實行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就能減少這些不必要的浪費,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并且能夠較準確地操作課件的任何一個位置,能夠根據(jù)課堂的需要進行靈活自由的組合,既方便又快捷,從而使課堂的整體結構得到優(yōu)化,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多媒體在音樂教學中的“弊”
(一)游離了教學目標,使音樂課變成了娛樂課
多媒體教學的模式具有集文字、圖片、聲音和影像于一體的特征,有些教師不是認真研讀教材,精選教學內容,構思教學思路,而是挖空心思,為了使課件出奇出新,花費大量的時間用于課件的制作上。把一些沒有必要但能吸引人的內容都用在課件上,使課件變得復雜、花哨。這確實能抓住學生的心,把課堂組織的熱熱鬧鬧、有聲有色,也使學生大開眼界,但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只是收獲了“好玩”“有意思”,那么這堂課就因偏重了課件而“跑了題”,只圖表面形式上的豐富多彩,卻脫離教材,教學目的不明確,違反了教學規(guī)律,起不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的作用,只能說是上了一節(jié)娛樂課。
(二)忽視了學生主體性和教師主導性
在當今的教學改革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和中心,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是教學的引導者,對整個教學過程起著主導的作用,在有些多媒體教學的實施中,由于教師過分地依賴電腦,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電腦上,從而忽視了教學的主體――學生,不考慮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也同時抹殺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能力,缺少師生之間的交流,把課件貫穿課堂的始終,成了“電腦滿堂灌”,教師則成了電腦操作員,板書、范唱伴奏全由電腦來完成,音樂可變成了電腦演示課,長期如此,則使教師養(yǎng)成惰性,更不能實現(xiàn)“教”與“學”的相長,學生則因忙于看變化多樣的課件而忽視了思考,處于被動狀態(tài),使對音樂的認識始終停留在表明上,難以把握實質,失去了音樂學習的意義。
(三)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
多媒體教學是教學的一種模式,是為教學服務的一種手段,課件是為了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而服務的,它不能完全代替課堂教學,有些教師因認識不足而把課件做的花哨、復雜,把上好一堂音樂課的標準放在課件制作的好壞上,因此,花費很大的精力把課件做的很有藝術性。學生在課堂上往往沉迷于課件的新奇而影響了注意力,沒有把心思放在音樂上,讓面前眼花繚亂的課件牽制住了,對音樂的內心感受仍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從而忽略了學習的中心任務。
(四)導致教師的教學技能退化
由于網絡的飛速發(fā)展,為多媒體教學的順利進行帶來了豐富的資源,然而有些音樂教師利用網絡技術直接進行課件和教案的下載,這不僅缺乏自身的創(chuàng)新,而且也沒有針對性,起不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帶有很大的盲目性。讓課件為教師全面代勞,范唱、伴奏、板書全都由電腦來完成,把精力都放在課件的下載和制作上,使自己搖身變作鼠標的操作者,久而久之,就會養(yǎng)成惰性,就不能在教學研究上取得成績,音樂教學的基本功就會退化,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操作員”了。
總之,音樂作為聽覺藝術,進行多媒體教學對音樂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多媒體在音樂教學中可以成功地創(chuàng)設所需要的教學情境,可以通過生動形象的影音幫助學生加深對音樂內容的體會和理解,培養(yǎng)并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如果使用不當,就會影響教學效率的提高,產生負面的影響,因此我們要把握多媒體在音樂教學中的利弊關系,認清它在教學中地位和作用,只有科學地運用,才能充分發(fā)揮多媒體在音樂教學方面的特殊作用,真正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