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在器樂教學中的心理淺析
作者:羅湖區(qū)南…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小學生在器樂教學中的心理淺析
隨著器樂在學校教育中的不斷普及與發(fā)展,學生學習器樂的熱情,特別是學習民族器樂的熱情越來越高。這是一種民族文化的興旺,令人高興。但是,對于器樂教學最基層的小學教師來說,在教學過程中則遇到了不少的困難,影響了器樂教學質量的提高。四年的樂器教學,使我感受到在器樂教學中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是搞好教學的首要條件。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四個方面談一談個人的感受與體會:
一、把握學生心理特點 一般地來說,年齡較小的學生,學器樂的目的并不明確。他們這時有一些明顯的心理特征,有的小朋友是對教師崇敬;有的小朋友是覺得彈琴好玩才來學的;有的小朋友是為了自己能掌握一種演奏樂器的本領而學的;而有的則是出于要和同學比好勝心來學的;還有的是由于同學的推薦和父母的啟發(fā)而來學的;甚至有的小朋友是被家長逼迫來的。我曾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聽說學校有器樂學習,就讓孩子來學。該生開始學得很高興,但沒兩天興趣漸漸下降,以至于坐在琴前就愁眉苦臉。這種學生是家長喜歡,孩子本身并不喜愛,是家長把自己的熱情凌駕于孩子的學習熱情之上,不考慮孩子的心理,還反復對孩子說,“這是多好的機會,我小時想學都沒機會學”等等之類的話語。對孩子“恨鐵不成鋼”,一味的責備。試想,這樣的學生早已失去了對器樂學習的興趣,再加上家長一味的說教與批評,學生的逆反心理讓他們是越來越煩這些枯燥的器樂了。 有位教育家說的好“興趣不能代替意志力的培養(yǎng),更不能代替能力,但有了興趣卻使學生的潛能最大地發(fā)揮出來?!睆膶W生心理上講,抓住了孩子的興趣,就等于課堂就成功了一大半。我的第一堂課是這樣上的,先請學得好的學生演奏幾首曲子,例如《漁舟唱晚》、《戰(zhàn)臺風》等感染力比較強的曲子,然后我來介紹樂器的來源和發(fā)展等一些樂理常識。這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羨慕得不得了。這時音樂就像會說話的語言一樣有它自己的文字,你不必說什么。音樂的靈氣已滲透到學生心靈,同時又激發(fā)了學生對樂器的學習興趣。下課時, 孩子會問你:“老師,什么時候教我彈琴?”看得出學生對彈琴產生了興趣,在這種狀態(tài)下開始學琴,學生既高興又主動,效果也會比較好。
二、 根據(jù)心理激發(fā)興趣
一般說,學生對學習器樂都是有一定興趣的。像一副積極的“催化劑”,使孩子產生對學器樂的內在動力時,他們會自覺地克服學器樂過程中的每一個困難。所以,興趣在學生器樂教學中的作用確實不容低估。因此,教師的教學中要將啟發(fā)、引導和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重要的位置。學生一開始是由對樂器感到新鮮、好奇而產生的外在興趣見漸漸變?yōu)閮仍谂d趣。學生會問自己:“我是不是喜歡學?”同時家長、老師也會問相同的問題。如果對一些正在疑惑的學生來說,在教學中一味地訓斥和責罵只會使學生喪失自信心,同時自尊心也會受到傷害,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很有可能導致厭學或不學的情況出現(xiàn)。在和學生的接觸過程中,我從兩個方面,采取多種方式來激發(fā)和引導學生的興趣。
1、語言引導 我發(fā)現(xiàn)學生都有極強的自尊心,只有尊重學生才能讓孩子欣賞自己,從而更好地要求和教育學生。教師應該主動去接近學生,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學生的年齡決定了器樂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激勵的過程。一句贊美的話語,一個贊揚的目光,課間與學生一段親切的交談,都會激起學生學習器樂的熱情。這些看似簡單的言語,卻能體現(xiàn)出教師素質。再對學生的賞識鼓勵中,尤其要學會接納學生的不足與失敗,只有這樣,賞識和鼓勵才會更具有目的性和針對性。鼓勵并不是不要批評,而是應將批評溶于鼓勵之中,批評過程中要充滿著對學生的期待,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老師是她的知心朋友。
2、教學引導 在教學中,我采取多種方式來激發(fā)和引導學生的興趣。運用形象的比喻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方法。 認識三個音域可找四個小朋友分別代表四個不同的音域。在教識音時可將倍低音區(qū)1 2 3 5 6 比喻為穿兩只鞋子小朋友;低音區(qū)1 2 3 5 6 比喻為穿一只鞋子小朋友;中音區(qū)1 2 3 5 6 比喻為不穿鞋不戴帽小朋友;高音區(qū)1 2 3 5 6 比喻為戴一頂帽子小朋友;倍高音區(qū)1 比喻為戴兩頂帽子小朋友。一曲《小羊》也可認識并講解三個音域。123羊媽媽講話像中音區(qū)一樣柔和、婉娩到來;123小羊寶寶說話就像小朋友明亮、清脆響亮; 123羊爸爸話語低沉、循循教導,充分發(fā)揮孩子的想象力、思維能力。這樣,學生易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 又如初學入門中的演奏姿勢和觸弦方法是古箏教學的關鍵。對于柯達伊教學法小三度和大三度構成了音樂組。這是全世界兒童通用的音樂語匯。根據(jù)這一特點。我把五聲音階的一個八度分為561和123兩個音組。改編兒歌教材,編出簡單的練習曲。在節(jié)奏基本上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這易于兒童所盡快掌握的。 (一)4/4 1 2 3 - 3 2 1 - 1 3 2 1 2- - - 1 2 3 - 3 2 1 - 1 3 2 2 1- - - (二)4/4 3 2 1 2 3 3 3 - 2 2 2 - 3 3 3 - 3 2 1 2 3 3 3 1 2 2 3 2 1- - - (三)4/4 1 6 5 - 6 1 5 - 6 5 6 - 5- - - 1 6 5 - 5 6 1 - 6 1 5- 6 1 - - 在初次見到古箏的兒童??偸呛闷娴赜檬持赶蛘菩睦飺芊ā?、形象思維。從生理現(xiàn)象來說,食指是指示指,我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了這一特點。在第一堂課教學中,我就順意教兒童用食指正確撥法,食指換中指(右手累了換左手)而后可教大指。結合弦位、音名的識記等知識進行教學。大指要特別形象地講解把大指比喻一節(jié)節(jié)火車在穿山洞(大指向掌心運動)順勢而上 、順勢而下,再后教手指配合使用的指法。 根據(jù)手的結構特點,結合孩子熟悉的語言和曲調。 參考(音樂)教材中的歌曲配曲彈指指法,以期作到因材施教。在彈《世上只有媽媽好》、《小白船》、《賣報歌》邊彈邊唱。當一個學生彈時,其他孩子都跟著和唱。大大的增加兒童的學習的興趣。對于稍大的點的學生,可讓學生自編指法。
三、依賴心理 依賴心理是學生在器樂教學中常見的心理表現(xiàn)之一。即學生在學習和練琴過程中對老師,對家長有著強烈的依賴性。表現(xiàn)在:從視譜到調弦從手指的姿勢和力度到每一個指法,事事都要老師指點都由教師包辦,而學生自己根本不動腦筋只是囫圇吞棗地 、機械地接受。我們知道,彈奏器樂是一種視、聽、運用等多種感官與大腦思維心樞協(xié)同作用的心理表現(xiàn)活動,它需要把技能操作與形象思維結合在一起。也就是說:樂曲是經過大腦的智力加工,才由手指彈出來的。所以,如果學生不通過思維和領會,是不可能學到知識和彈好琴的。 依賴心理這種不良的意志品質,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兒童本身的天性,即兒童生來就對大人有一種依賴;二是“添鴨式”的教學模式,這種教法忽視兒童的主觀能動性、只灌輸不啟發(fā),造成學生被動學習、不善于對腦。在種不良的教育影響下,學生容易產生依賴心理。要克服學生在學器樂中的依賴心理,必須改變教學方法。一些傳統(tǒng)教法的不足在于對兒童的學習主動性發(fā)揮不夠,要進行改革,就要盡可能地啟發(fā)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使他們不僅能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練習,而且能自覺檢查練習中的技巧問題。如:手形是否規(guī)范,手法是否正確,部位是否放松,樂曲處理十分得當?shù)鹊取S捎诹髋刹煌?,方法也有區(qū)別。但一些通病都是不允許的 。如端肩、架膊、過分突手腕、手指僵硬等等。切不可任其下去,養(yǎng)成毛病。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應避免對學生過分的“指點”、“幫助”甚至包辦,逐步培養(yǎng)學生能獨立地、自覺地、再的主動地學習彈樂器,而不是依靠老師或家長等外力的督促。
四、競爭心理 在器樂教學中,學生還有一種明顯的心理特征――競爭心理。即學生在學器樂過程中,往往表現(xiàn)出自己要比其他小朋友彈得好,自己要把其他小朋友比下去的心理愿望。 那么,孩子是怎么會產生競爭心理的呢?一方面是由于孩子的好勝和自尊心在發(fā)生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孩子希望別人夸“自己”真棒。在器樂教學中,教師可根據(jù)學生喜歡競爭這一心理特征,創(chuàng)設競爭環(huán)境,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喜歡集體活動,老師可組織學生集體練琴,讓他們相互竟賽以激發(fā)學習興趣。另外,在集體進行中,教師也可以采用小組競賽或個人兩兩競賽。所以說,在器樂訓練及教育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剡\用各種競賽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每一學生都有表現(xiàn)自己的欲望,因此我們的學生要經常參加各種演出。通過觀摩和交流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舞臺經驗,而且只要節(jié)目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贊譽,對孩子們而言就是莫大的鼓勵,高漲的練琴興趣就會持續(xù)很長一段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運用學生的競爭心理進行學習競賽,固然可以提高學習效果,但若用之不當,也會產生消極的作用,例如:孩子本來就有一定的好強心,如果讓他們?yōu)楦傎惗傎?,就會使他們的好強心變得更強,這樣,反而孩子養(yǎng)成一種不良的心理品質。所以,老師在使用在一方法時,必須明確:競賽只是一種手段,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每一個兒童的演奏水平,決不能為競賽而競賽。另外,運用競賽必須適可而止,過多的采用,孩子會習以為常,學習效果也就不會那么好了。 綜上所述,學生能夠成功地學好器樂的關鍵因素,是學生學習彈琴的積極性。因此,在今后的器樂教學中,只有積極地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巧妙地、適當?shù)剡\用小學生的心理,克服學生在學習時的依賴心理。才能了解孩子、走近孩子、與孩子交朋友,才能探索出一套更為貼近顯示學生心理的教學方法,才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器樂的持久興趣我深深體會到。 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要更新觀念,要進行教學改革,絕不能停留在學理論和舊思想上,我們應當走進學生的心中,與他們進行情感上的溝通與交流,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生動地自覺自愿地汲取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我們還要學會傾聽學生的呼聲,探究學習的心理需求,只有這樣的教學改革學生才會有參與的熱情。我們應當尊重學生,學會面對學生、讓學生當小老師,學會反思。這樣師生才會共同地發(fā)展,才會共同努力把音樂課改發(fā)展得到更完善。
隨著器樂在學校教育中的不斷普及與發(fā)展,學生學習器樂的熱情,特別是學習民族器樂的熱情越來越高。這是一種民族文化的興旺,令人高興。但是,對于器樂教學最基層的小學教師來說,在教學過程中則遇到了不少的困難,影響了器樂教學質量的提高。四年的樂器教學,使我感受到在器樂教學中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是搞好教學的首要條件。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四個方面談一談個人的感受與體會:
一、把握學生心理特點 一般地來說,年齡較小的學生,學器樂的目的并不明確。他們這時有一些明顯的心理特征,有的小朋友是對教師崇敬;有的小朋友是覺得彈琴好玩才來學的;有的小朋友是為了自己能掌握一種演奏樂器的本領而學的;而有的則是出于要和同學比好勝心來學的;還有的是由于同學的推薦和父母的啟發(fā)而來學的;甚至有的小朋友是被家長逼迫來的。我曾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聽說學校有器樂學習,就讓孩子來學。該生開始學得很高興,但沒兩天興趣漸漸下降,以至于坐在琴前就愁眉苦臉。這種學生是家長喜歡,孩子本身并不喜愛,是家長把自己的熱情凌駕于孩子的學習熱情之上,不考慮孩子的心理,還反復對孩子說,“這是多好的機會,我小時想學都沒機會學”等等之類的話語。對孩子“恨鐵不成鋼”,一味的責備。試想,這樣的學生早已失去了對器樂學習的興趣,再加上家長一味的說教與批評,學生的逆反心理讓他們是越來越煩這些枯燥的器樂了。 有位教育家說的好“興趣不能代替意志力的培養(yǎng),更不能代替能力,但有了興趣卻使學生的潛能最大地發(fā)揮出來?!睆膶W生心理上講,抓住了孩子的興趣,就等于課堂就成功了一大半。我的第一堂課是這樣上的,先請學得好的學生演奏幾首曲子,例如《漁舟唱晚》、《戰(zhàn)臺風》等感染力比較強的曲子,然后我來介紹樂器的來源和發(fā)展等一些樂理常識。這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羨慕得不得了。這時音樂就像會說話的語言一樣有它自己的文字,你不必說什么。音樂的靈氣已滲透到學生心靈,同時又激發(fā)了學生對樂器的學習興趣。下課時, 孩子會問你:“老師,什么時候教我彈琴?”看得出學生對彈琴產生了興趣,在這種狀態(tài)下開始學琴,學生既高興又主動,效果也會比較好。
二、 根據(jù)心理激發(fā)興趣
一般說,學生對學習器樂都是有一定興趣的。像一副積極的“催化劑”,使孩子產生對學器樂的內在動力時,他們會自覺地克服學器樂過程中的每一個困難。所以,興趣在學生器樂教學中的作用確實不容低估。因此,教師的教學中要將啟發(fā)、引導和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重要的位置。學生一開始是由對樂器感到新鮮、好奇而產生的外在興趣見漸漸變?yōu)閮仍谂d趣。學生會問自己:“我是不是喜歡學?”同時家長、老師也會問相同的問題。如果對一些正在疑惑的學生來說,在教學中一味地訓斥和責罵只會使學生喪失自信心,同時自尊心也會受到傷害,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很有可能導致厭學或不學的情況出現(xiàn)。在和學生的接觸過程中,我從兩個方面,采取多種方式來激發(fā)和引導學生的興趣。
1、語言引導 我發(fā)現(xiàn)學生都有極強的自尊心,只有尊重學生才能讓孩子欣賞自己,從而更好地要求和教育學生。教師應該主動去接近學生,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學生的年齡決定了器樂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激勵的過程。一句贊美的話語,一個贊揚的目光,課間與學生一段親切的交談,都會激起學生學習器樂的熱情。這些看似簡單的言語,卻能體現(xiàn)出教師素質。再對學生的賞識鼓勵中,尤其要學會接納學生的不足與失敗,只有這樣,賞識和鼓勵才會更具有目的性和針對性。鼓勵并不是不要批評,而是應將批評溶于鼓勵之中,批評過程中要充滿著對學生的期待,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老師是她的知心朋友。
2、教學引導 在教學中,我采取多種方式來激發(fā)和引導學生的興趣。運用形象的比喻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方法。 認識三個音域可找四個小朋友分別代表四個不同的音域。在教識音時可將倍低音區(qū)1 2 3 5 6 比喻為穿兩只鞋子小朋友;低音區(qū)1 2 3 5 6 比喻為穿一只鞋子小朋友;中音區(qū)1 2 3 5 6 比喻為不穿鞋不戴帽小朋友;高音區(qū)1 2 3 5 6 比喻為戴一頂帽子小朋友;倍高音區(qū)1 比喻為戴兩頂帽子小朋友。一曲《小羊》也可認識并講解三個音域。123羊媽媽講話像中音區(qū)一樣柔和、婉娩到來;123小羊寶寶說話就像小朋友明亮、清脆響亮; 123羊爸爸話語低沉、循循教導,充分發(fā)揮孩子的想象力、思維能力。這樣,學生易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 又如初學入門中的演奏姿勢和觸弦方法是古箏教學的關鍵。對于柯達伊教學法小三度和大三度構成了音樂組。這是全世界兒童通用的音樂語匯。根據(jù)這一特點。我把五聲音階的一個八度分為561和123兩個音組。改編兒歌教材,編出簡單的練習曲。在節(jié)奏基本上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這易于兒童所盡快掌握的。 (一)4/4 1 2 3 - 3 2 1 - 1 3 2 1 2- - - 1 2 3 - 3 2 1 - 1 3 2 2 1- - - (二)4/4 3 2 1 2 3 3 3 - 2 2 2 - 3 3 3 - 3 2 1 2 3 3 3 1 2 2 3 2 1- - - (三)4/4 1 6 5 - 6 1 5 - 6 5 6 - 5- - - 1 6 5 - 5 6 1 - 6 1 5- 6 1 - - 在初次見到古箏的兒童??偸呛闷娴赜檬持赶蛘菩睦飺芊ā?、形象思維。從生理現(xiàn)象來說,食指是指示指,我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了這一特點。在第一堂課教學中,我就順意教兒童用食指正確撥法,食指換中指(右手累了換左手)而后可教大指。結合弦位、音名的識記等知識進行教學。大指要特別形象地講解把大指比喻一節(jié)節(jié)火車在穿山洞(大指向掌心運動)順勢而上 、順勢而下,再后教手指配合使用的指法。 根據(jù)手的結構特點,結合孩子熟悉的語言和曲調。 參考(音樂)教材中的歌曲配曲彈指指法,以期作到因材施教。在彈《世上只有媽媽好》、《小白船》、《賣報歌》邊彈邊唱。當一個學生彈時,其他孩子都跟著和唱。大大的增加兒童的學習的興趣。對于稍大的點的學生,可讓學生自編指法。
三、依賴心理 依賴心理是學生在器樂教學中常見的心理表現(xiàn)之一。即學生在學習和練琴過程中對老師,對家長有著強烈的依賴性。表現(xiàn)在:從視譜到調弦從手指的姿勢和力度到每一個指法,事事都要老師指點都由教師包辦,而學生自己根本不動腦筋只是囫圇吞棗地 、機械地接受。我們知道,彈奏器樂是一種視、聽、運用等多種感官與大腦思維心樞協(xié)同作用的心理表現(xiàn)活動,它需要把技能操作與形象思維結合在一起。也就是說:樂曲是經過大腦的智力加工,才由手指彈出來的。所以,如果學生不通過思維和領會,是不可能學到知識和彈好琴的。 依賴心理這種不良的意志品質,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兒童本身的天性,即兒童生來就對大人有一種依賴;二是“添鴨式”的教學模式,這種教法忽視兒童的主觀能動性、只灌輸不啟發(fā),造成學生被動學習、不善于對腦。在種不良的教育影響下,學生容易產生依賴心理。要克服學生在學器樂中的依賴心理,必須改變教學方法。一些傳統(tǒng)教法的不足在于對兒童的學習主動性發(fā)揮不夠,要進行改革,就要盡可能地啟發(fā)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使他們不僅能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練習,而且能自覺檢查練習中的技巧問題。如:手形是否規(guī)范,手法是否正確,部位是否放松,樂曲處理十分得當?shù)鹊取S捎诹髋刹煌?,方法也有區(qū)別。但一些通病都是不允許的 。如端肩、架膊、過分突手腕、手指僵硬等等。切不可任其下去,養(yǎng)成毛病。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應避免對學生過分的“指點”、“幫助”甚至包辦,逐步培養(yǎng)學生能獨立地、自覺地、再的主動地學習彈樂器,而不是依靠老師或家長等外力的督促。
四、競爭心理 在器樂教學中,學生還有一種明顯的心理特征――競爭心理。即學生在學器樂過程中,往往表現(xiàn)出自己要比其他小朋友彈得好,自己要把其他小朋友比下去的心理愿望。 那么,孩子是怎么會產生競爭心理的呢?一方面是由于孩子的好勝和自尊心在發(fā)生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孩子希望別人夸“自己”真棒。在器樂教學中,教師可根據(jù)學生喜歡競爭這一心理特征,創(chuàng)設競爭環(huán)境,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喜歡集體活動,老師可組織學生集體練琴,讓他們相互竟賽以激發(fā)學習興趣。另外,在集體進行中,教師也可以采用小組競賽或個人兩兩競賽。所以說,在器樂訓練及教育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剡\用各種競賽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每一學生都有表現(xiàn)自己的欲望,因此我們的學生要經常參加各種演出。通過觀摩和交流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舞臺經驗,而且只要節(jié)目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贊譽,對孩子們而言就是莫大的鼓勵,高漲的練琴興趣就會持續(xù)很長一段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運用學生的競爭心理進行學習競賽,固然可以提高學習效果,但若用之不當,也會產生消極的作用,例如:孩子本來就有一定的好強心,如果讓他們?yōu)楦傎惗傎?,就會使他們的好強心變得更強,這樣,反而孩子養(yǎng)成一種不良的心理品質。所以,老師在使用在一方法時,必須明確:競賽只是一種手段,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每一個兒童的演奏水平,決不能為競賽而競賽。另外,運用競賽必須適可而止,過多的采用,孩子會習以為常,學習效果也就不會那么好了。 綜上所述,學生能夠成功地學好器樂的關鍵因素,是學生學習彈琴的積極性。因此,在今后的器樂教學中,只有積極地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巧妙地、適當?shù)剡\用小學生的心理,克服學生在學習時的依賴心理。才能了解孩子、走近孩子、與孩子交朋友,才能探索出一套更為貼近顯示學生心理的教學方法,才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器樂的持久興趣我深深體會到。 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要更新觀念,要進行教學改革,絕不能停留在學理論和舊思想上,我們應當走進學生的心中,與他們進行情感上的溝通與交流,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生動地自覺自愿地汲取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我們還要學會傾聽學生的呼聲,探究學習的心理需求,只有這樣的教學改革學生才會有參與的熱情。我們應當尊重學生,學會面對學生、讓學生當小老師,學會反思。這樣師生才會共同地發(fā)展,才會共同努力把音樂課改發(fā)展得到更完善。
上一篇:教學后記應該記什么?
下一篇:如何選用唱名法進行識譜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