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課算是一堂好課?――――我的一點淺薄思考
什么樣的課算是一堂好課?――――我的一點淺薄思考
最近參加了縣級優(yōu)質課的評選活動,在準備課之前我一直在反復思索一個問題,假如我是評委,我會欣賞什么樣的課堂,假如我是學生們我會喜歡什么樣的課堂?究竟什么樣的課才能算是一堂好課?在反復的思考中,我簡單總結了一下幾點:
一:一堂好課,首先應該是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的課。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個三維目標的制定顯得尤為重要。曾看到一個這樣形象的比喻:課堂教學好比是一個等邊三角形,而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就恰好是這個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任何的一個頂點得不到重視,那這個三角形就不平衡??墒窃谖覀兊恼n堂上,出示目標最多的就是“知識目標”,我們認為課堂上就是學習知識的,因為它是有形的,可以當堂評定的??墒恰扒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是隱性的,它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從一堂課上見到明顯的成效,往往遭到了我們的忽略。其實不然,知識只是我們要學習的一個側重點,對學生影響最深刻的還應該是情感價值觀的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學習知識的一個升華?!斑^程與方法”則是滲透在實現(xiàn)“知識目標”和“情感價值觀”的一種方式,也是牽定一堂課的“魂”。比如我在設計《音樂巨人貝多芬》這堂課的時候,教學目標設定為:
音樂巨人貝多芬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清脈絡,把握文章內容
2、學習運用肖像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朗讀探究質疑問難。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走進巨人的心靈世界,體會偉大音樂家的人格魅力。
2、在熏陶感染中培養(yǎng)學生頑強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這個教學目標的設定就是通過“朗讀質疑合作探究”來整體把握文章內容進而分析文章的人物肖像描寫,在了解文本的基礎上進行升華,走進巨人心靈,熏陶頑強的人生態(tài)度。這三維目標缺一不可。
我一直有個疑惑,為什么百分之九十的課堂教學目標的出示都放在一堂課的最開始呢?我認為,一堂課為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調動學生的興趣,目標的設定老師可以把它放在心里,循序漸進的誘導學生跟著自己的思路達成目標,在課堂結束的時候再出示目標進行自我檢測也未嘗不可。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起到一種引領的作用,它好比是一個指揮棒,指揮著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探索知識的奧秘??梢?,沒有目標的課不能稱之為好課。
二:一堂好課還要做到處理教材重難點突出在講課前和幾個朋友一直在探討一個問題,無論以怎樣的形式來組織課堂都要有一個不變量的存在,那就是‘重難點的把握’。課堂形式是多變的,十個老師講課可能就會有十個不同得課堂,可是無論怎從哪里切入課堂,它們的重難點應該是一樣的,好比是吃飯,重難點永遠都會是飯桌上的主食。所以不能突出重難點的課也不能稱之為好課。
三:一堂好課應該在不變中滲透多變藝術的教學方法最近一直對一個詞語很感興趣,那就是“教學模式”,一個優(yōu)秀的老師應該有自己的風格,有自己的教學模式??墒窃谖页跆浇虒W模式的時候,還曾迷茫過一陣,感覺固定的教學模式和激情的課堂有著不可逾越的沖突,模式固定了,圈定了老師和學生的思維,影響了課堂的活躍性??墒窃谖曳磸偷乃伎己蜁喿x中才恍然大悟,模式需要固定,但是我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引導應該是富有藝術性和多變的。面對不同題材的文章,不同年齡的學生,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我們要富有藝術性的‘因課而異’‘因人而異’‘因環(huán)境而異’,教學方法要常換常新,要像變魔術一樣,在課堂上給學生出其不意的驚喜,引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所以我認為,一堂好課既要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模式也要有多變和藝術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孩子們的眼球。
四:一堂好課應該是“有瑕疵”的課世界上沒有完美,也沒有統(tǒng)一統(tǒng)一的審美標準,所以,課堂也是如此。一堂真實的課應該是漏洞百出,矛盾凸顯的課,因為只有有了矛盾和漏洞才能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引發(fā)他們的積極思維,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這個矛盾應該不能在教案中顯現(xiàn),而是要求老師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再優(yōu)秀的老師也會在課堂上出現(xiàn)漏洞,正是“漏洞”的出現(xiàn),才會讓我們的課后反思更有“嚼頭”,才會引發(fā)我們更多的思考。
五:一堂好課應該是“效果凸現(xiàn)”的課課堂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學到知識。過程固然重要可是最終目的還是結果。沒有教學效果的課不應該是好課。一堂好課要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還要看看是否能面向全體學生,是否能做到因人而異,是否能引發(fā)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思維,是否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愛上課堂。這幾點做到了,教學效果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六:一堂好課不應該是“孤立”的課教材的編訂是按照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整體建構的,每一篇課文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有一個縱向和橫向的知識體系,在本單元中我們要達到哪種共識,在本冊中我們要達成哪種能力,在不同的學年中我們要學到的類似的知識點都要融合到一起。所以,一堂好課應該是有延伸有建構的課。魏書生老師把整個教材體系比作一棵“知識樹”,每一個知識點都是樹上的一個小樹叉,這些看似孤立的小樹叉卻又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所以,一堂好課要從整個知識體系中來分析課文所要培養(yǎng)的知識能力。除此之外還要有不同學科之間的融合,講語文課可能會滲透歷史,講音樂課可能會滲透語文等等。
總之,一堂好課就是在師生愉快互動的環(huán)境下,最大緯度和最大經(jīng)度的融合知識點,達成教學目標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