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與德育教育的有機融合策略探析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普及,德育教育也變得越來越重要,無論是什么課程,或多或少都要融入德育教育,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也是必然趨勢。通過將音樂與德育有機融合,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還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對于各種優(yōu)良品質的培養(yǎng),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教師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對此,筆者從小學音樂與德育教育融合的意義入手,先分析了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了幾點小學音樂與德育教育進行有機融合的策略,以期為相關教師提供更多參考。
關鍵詞:小學音樂;德育教育;有機融合;
音樂作為一種獨特語言藝術,其無時無刻都在安撫著人們的心靈,帶給人們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將音樂與德育教育進行有機融合,對于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懷、感恩意識、民族情感、審美情操以及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等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就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還存在著諸多不足,部分教師并沒有充分認識到融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從而導致部分學生在音樂課堂中,只學到了簡單的樂理知識和幾首經典的老歌,而對于學生的音樂審美以及三觀都未能得到培養(yǎng),并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對此,本文將針對小學音樂與德育教育的有機融合策略進行探析,以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小學音樂與德育教育的有機融合價值
首先,將小學音樂與德育教育進行有機融合,是教師應肩負的重要責任。正所謂“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傳道就是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這與當下的德育教育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作為一名音樂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的樂理知識教育,同時還要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讓學生在聆聽和歌唱的同時,還可以變得更加端莊有禮,品質高尚。例如,在練習發(fā)聲的時候,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保持良好的站姿或坐姿,才能讓發(fā)聲飽滿,唱出的歌曲渾厚有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外形姿態(tài)就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長此以往,學生就會不自覺地端正自己的姿勢,有利于學生身體的成長。
其次,將小學音樂與德育教育進行有機融合,符合當下教育的要求。在當前的小學音樂教材中,學生的音樂教材是十分豐富多彩的,而且其中還包含著各種各樣與學生生活相貼近,并且?guī)в忻黠@德育色彩的歌曲,如《游子吟》《歌唱祖國》《歌唱二小放牛郎》和《松花江上》等,這些歌曲不僅動聽,還蘊藏著豐富的德育內涵,教師如果可以在音樂教學的同時,充分挖掘其內涵,并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感悟和總結,對于培養(yǎng)學生內在品質有著極其有效的作用。另外,教材中除了那些德育色彩濃厚的音樂之外,還有一些音樂的德育色彩沒有那么的明顯,如《春曉》《小雨沙沙》《知更鳥的歌》等,這些具有隱性德育色彩的音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品質。因此,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應利用好這一點,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有機融合德育教育,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最后,將小學音樂與德育教育進行有機融合,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感。與語、數、英這些課程相比較,音樂課相對來說較為輕松,學生在音樂課堂上會更加積極主動一些,如果教師能夠利用好音樂課堂,將德育教育融入其中,通過愉快的音樂學習和輕松的課堂氛圍來為學生傳遞德育教育的內容,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將更易于被學生接受,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因此,教師要利用好音樂課堂,讓學生在身心放松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品質和心態(tài)。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一)德育內容挖掘深度不足
音樂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及德育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欣賞和學習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增加學生對于音樂文化內容的了解,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新形勢下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越來越被接受和認可,在實際音樂教學中教師更傾向于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多樣化的體驗方式固然可以增強學生的音樂體驗,但過于注重教學的形式化,則容易舍本逐末,既不利于對音樂背后的文化深度挖掘,也不利于對音樂教學中蘊含的德育內容的挖掘,反而容易喪失音樂教育的本質,影響音樂教育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