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課堂游戲化教學
我們都知道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最活潑好動,有時上課興奮起來就會不顧一切,往往忽略和意識不到紀律對他的約束,使課堂秩序大亂。尤其在唱游教學中,很多環(huán)節(jié)如:音樂游戲、歌表演、節(jié)奏律動、創(chuàng)編舞蹈等等只要學生一動起來紀律就好象很難控制住。我擔任小學音樂教學工作十幾年,深刻體會到只有了解和掌握兒童心理特征,緊緊抓住和圍繞兒童的心理特征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才能因人制宜、因材施教,真正形成以學生為主體,呈現師生有效互動的教學氛圍,更好地體現新課程改革中的人文主義精神。通過研究與實踐,我認為,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采用與學生心理特征相應的教學手段,精心組織課堂教學,不斷啟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陶冶情操、完善個性、提高素質,培養(yǎng)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心理品質。下面就抓住兒童心理特征, 營造開放性的音樂課堂談談我在課堂中的一些具體實踐
一、兒童貪玩、好動的心理特征有利于愉快、互動式音樂課堂氛圍的創(chuàng)設
小學低年段的學生貪玩、好動、活潑而又淘氣,根據兒童這一心理特征,我認為小學音樂課宜采用愉快式、互動式的教學方式。它通過教學內容的游戲化和師生之間的互動來有效的達到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讓學生動起來,通過拍擊節(jié)奏、吹奏樂器、音樂游戲、律動、舞蹈、表演等多種形式和組織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正因為兒童有好動、貪玩的心理特征,教師才易于調動學生共同營造出歡快、活潑、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來。讓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音樂,在學習中得到快樂。如我在講解3/4拍拍號時,讓學生拉起手圍成圓圈,跳起三拍子的圓舞曲。或要求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如:拍手、跺腳、敲桌子、運用打擊樂器等來感受強弱弱的節(jié)拍特點。在課堂互動的過程中,一方面使學生好動的需要得到滿足,另一方面在動的過程中使學生掌握了音樂的基本技能。
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感受音樂的內在美
兒童對任何新鮮事物都充滿好奇心,而且對新事物的接受力、模仿力都很強。根據這一心理特征,在教學過程中,可適度增加教學的內容和份量,采用綜合課型,切忌內容、形式的單一。如現行新的音樂教材,在內容上、音樂曲目的數量上都明顯增多,這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而且拓寬了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有些教師可能覺得教材內容太多,完不成教學任務,并且認為這樣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其實不然,相反這樣既能給教師以更多的選擇余地,又滿足了學生們好奇、接受力快、模仿力強的心理需求。只要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他們就會自覺地在課后對所學內容加以復習和鞏固。并且教師在下一節(jié)課復習鞏固的同時還可以再加入一些新的內容進去。
三、開放性課堂氛圍創(chuàng)設中要注意兒童自覺性和自制力心理品質培養(yǎng)
兒童一旦興奮好動起來就會不顧一切,往往忽略和意識不到紀律對他的約束,使課堂秩序大亂。自制力是一種意志力的表現,是人的成長過程中不斷修養(yǎng)鍛煉的結果。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自控能力差是他在身心發(fā)展過程中的正?,F象。教師應慢慢的教育,給予合理引導。大聲呵斥、責罵學生,只能促成學生自卑心理,覺得自已不如別人,挫傷他們上課的積極性和學習音樂的熱情。好不容易師生共同營造出的和諧、愉快、合作的教學氛圍,在我對自制力差學生的指指點點和批評中功虧一簣,事倍功半。為了避免類似這樣的現象,我想教師必需課前認真做好課堂設計,對整個課堂的進程、班級學生的基本狀況做到心中有數,有較強的預見性。同時在教學中要及時注意調節(jié)和引導,在遇到特殊情況時能夠靈活處理,不因一些特殊情況使教學受到干擾,為此,教學中可使用音樂課堂教學中特有的資源,如音樂口令或手勢、形體語言來規(guī)范學生們的言行,實踐中我嘗試用聽上行音階表示起立,下行的音階表示坐下,而當課堂紀律很難控制時,我就用柱式和旋,使學生感到力度加強,自覺地安靜下來,用小鳥飛的音樂請小朋友排成圓圈,而當有學生實在很吵鬧時,我則用目光靜靜地注視他一分鐘,使他感到和認識到自己的不對,自覺安靜下來。這樣既使學生認識到不足,又能使課堂紀律恢復良好,課堂氣氛向著好的既定的目標發(fā)展。
四、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表揚,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
小學階段的學生,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與肯定,通過實踐,我發(fā)現,肯定與表揚,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使他獲得更多的學習動力。根據兒童這一心理特征,教師平時就應特別注意尊重學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經常給學生表現和展現自我的機會,并給予積極的評價和肯定。對于調皮、搗亂、學習差的孩子,教師應更多的去發(fā)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給予鼓勵和幫助。千萬不能歧視他們,侮辱他們的人格。如有時我在上課時會遇到故意搗亂、講話、冒怪音的學生,這些學生的個性和自我表現欲往往比較強烈,他們正是希望通過此舉來吸引老師和同學們對他的注意,如果這時候嚴厲的批評和呵斥,反倒會引起他們強烈的逆反心理,造成更加混亂的局面。學生年級越高,此類現象則越多。此時,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其優(yōu)點、特長得以展示和發(fā)揮,進行賞識教育。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主動征求意見,采納他們喜歡的上課方式,如開展“我是音樂小老師”、“課前五分鐘名曲欣賞”、“小小音樂會”等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體驗、感受、探索、表現和創(chuàng)造音樂的快樂,培養(yǎng)其創(chuàng)識新意。并可經常開展自我評價和互評活動,以便取長補短,相互激勵,大家共同進步。
兒童心理特征不僅僅局限于以上幾方面,相應的教學手段和形式也多種多樣。但我相信只要抓住兒童心理特征,以此為教學工作的切入點和依據,融會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不斷完善和改進教學方法,總結經驗,學習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關注教育學和心理學發(fā)展的新動向,努力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營造開放性的音樂課堂氛圍,就能更好地完成小學音樂教學的目標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