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悅”――小學生快樂音樂教學之淺談
作者:江陰市云亭實驗小學 吳冬燕
【內容摘要】
音樂教學,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新《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教學必須以聲傳情、以情育人,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為學生提供多角度、多渠道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獲得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和審美情趣,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但目前的音樂教育現(xiàn)狀中,教師常常忽視了孩子的感受:講得多,讓學生悟得少;機械練習得多,興趣激發(fā)引導得少。所以筆者認為有必要實施快樂音樂教學,讓學生重拾對音樂的熱情、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體驗成功,享受快樂,真正做到在“樂中學,學中樂”。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對快樂音樂教學進行了闡述:
一、體驗感染,以“悅”帶“悅”
二、創(chuàng)設情境,以趣生“悅”
三、想象創(chuàng)新,以創(chuàng)促“悅”
四、開放評價,以賞享“悅”
【關鍵詞】
小學生 音樂教學 興趣 “ 悅”
音樂,是先于語言,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藝術。遠古時期,當人們慶賀收獲和分享勞動成果時,往往敲打石器、木器或借助歌曲和舞蹈以表達喜悅、歡樂之情,體現(xiàn)了“樂”(音樂)即是“悅”(快樂)的至理,所以,筆者認為“音‘悅’”是對音樂很好的詮釋。音樂家洗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钡诂F(xiàn)有的音樂教育現(xiàn)狀中,教師常常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在歌唱活動中教師讓孩子反復練習演唱的多,興趣激發(fā)、情感抒發(fā)的少,孩子感到乏味;在欣賞活動中教師講得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感悟的少,學生感到木然;在韻律活動中教師對動作到位要求的多,情感抒發(fā)與體驗的少,學生感到緊張;在器樂演奏活動中,機械練習的多,激發(fā)引導興趣的少,學生感到枯燥。在這樣的“活動”中音樂的教育功能未得到有效發(fā)揮,孩子在音樂活動中只是被動的參與者,根本談不上享受音樂的愉悅,“快樂”又從何而得?
小學低年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好跳、好唱,是智力開發(fā)的最佳時期,我認為在這個時期是有必要實施快樂音樂教學的。本文所講的“快樂音樂教學”是一種更加人性化的教學方式,是以轉變學生“要我學”到“我要學”為目的,以創(chuàng)設愉快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為手段,開放教材、開放評價,讓學生在學習過程及創(chuàng)造中獲得成功,體驗快樂,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學生只要有快樂相伴,他們就一定能在廣闊無垠的音樂天空自由翱翔。以下是我實施快樂音樂教學的一些淺見:
一、體驗感染,以“悅”帶“悅”
音樂是課程中的術課,相對于語數(shù)等主要學科而言,學校及學生不太重視音樂這門課程,一些音樂教師也對音樂課的教學敷衍了事,沒有用心進行教學設計,也沒有把自己的真心和熱情投入進去,學生上音樂課自然就興趣缺失,乏味起來,感受不到音樂的魅力與快樂,常此下去,形成惡性循環(huán),學生對音樂失去樂趣,不喜歡學習音樂。筆者認為老師的感情對孩子具有強大的感染力,教師只有擁有一顆童心,從兒童的視角上去觀看世界,才能真正從兒童的角度出發(fā),去想象他們所想象的,體驗他們所體驗的,快樂他們所快樂的。只有自己認真對待音樂課,率先融入快樂的情緒之中,學生才能被你的快樂所感染也跟著找到自己的樂趣,一起快樂起來。
和我接觸過的人都說我非常愛笑,確實我是個很快樂的人,我總是以微笑去帶動微笑,以快樂去感染快樂,尤其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我的臉上總掛著笑容,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總感受到無窮的快樂。如在教學蘇教版第四冊《我是小海軍》這首歌中,我戴上了一只借來的海軍帽,學著“解放軍”走路的姿勢神氣地出現(xiàn)在音樂教室。孩子們頓時嚷開了:“哇,老師真神氣,真像一位海軍戰(zhàn)士?!?“我也要做一名小海軍,我也要帶海軍帽?!蔽夜室庳手鞂W生質疑道:“這可不行,借給老師海軍帽的海軍叔叔說了要最先學會這首《小海軍》歌曲的小朋友,才能得到這只海軍帽?!睂W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我調動了起來,他們你追我趕在快樂的情緒體驗中學會了這首歌曲。
確實,當我引領著孩子們暢游在音樂的殿堂里,欣賞著優(yōu)美的聲音,感受著美妙的旋律,孩子們沉浸在音樂美好的意境之中,他們常常會因為意外的發(fā)現(xiàn)而暗自欣喜,也會因為突然的領悟和收獲而歡呼雀躍。
二、 創(chuàng)設情境,以趣生“悅”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lián)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fā)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情境,是運用語言、實物、音樂等手段,創(chuàng)設生動真實的情境,激發(fā)積極的情感,對學生進行個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心理因素做了生動具體的描述:“所謂課上得有趣,這就是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潮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在不斷的教學探索中,給學生一種神奇的、不可思議的感覺。它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幻覺,即感受音樂似乎并不費力,在輕松愉快的玩樂中,頃刻之間即可產(chǎn)生美妙的感覺,參與者雖然并沒有很多的技巧或理論背景,卻也能很好學習音樂?!?/P>
如在教授蘇教版第二冊《閃爍的小星》一課中,我根據(jù)情境教學的原理,把教室布置成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太空世界:在大屏幕上是一片浩渺無垠的星空,有各種各樣同學們熟知和未知的星星,四周的墻壁上掛滿了許多云彩和星星,天花板上則用熒光粉畫上了一條美麗的銀河,當學生走進漆黑的教室,漂亮曼妙的銀河首先出現(xiàn)在大家面前引起同學們的無限遐想,緊接著同學們又注意到閃亮的大屏幕上出現(xiàn)了各種大家熟知和未知的星星,慢慢的教室里的星星燈亮了,月亮燈也亮了起來,學生看著四周的星云和星星仿佛置身神秘的太空之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之后我?guī)ьI大家一起領取太空飛船的“入場券”(能完整演唱歌曲《閃爍的小星》),然后帶著學生去探秘,找找你認識的星星、星座,說說你所知道的神秘太空。整堂音樂課學生充滿了對太空和星空的好奇和無窮的樂趣,學生沉醉在被我營造的特定情境中,對星空和外太空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直到本單元《星空》教學結束了,仍有學生跑過來對我說:“老師我通過天文望遠鏡和爸爸一起又發(fā)現(xiàn)了……”
創(chuàng)設音樂教學情境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心境,喚起他們的學習熱情。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說過:“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這是把音樂的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必要條件?!贝_實,心理學也指出:人的情緒和興趣,對人的認識活動有很大的影響,情緒高漲、精神愉快,認知效果就好,學習動機就強烈。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景能把學生帶入與教材內容相應的氛圍中,學生參與性非常強烈,師生在此情此景中共同由探索體驗、獲得成功、享受快樂。
三、想象創(chuàng)新,以創(chuàng)促“悅”
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人們常說孩子的想法是異想天開,是不符合成人邏輯的,孩子說的做的往往出乎成人意料,而我覺得這正是他們可貴的創(chuàng)造天性。為什么模仿會使孩子厭倦,而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卻能調動他們積極性呢?這說明,孩子喜歡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能夠使他們獲得成功得到自信和快樂的滿足。在音樂課中,生動活潑的音樂欣賞、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活動,能夠激活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和創(chuàng)造沖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xiàn)他們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才能,使他們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fā)揮。
有一次進行打擊樂教學時,我故意告訴孩子:“我們班的樂器被別的班的老師借去了,我們只有想個其它的辦法來打節(jié)奏了?!?聽我這么一說,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了:“找他們要回來。”“我們再借別的班的?!?“我們拍手?!薄拔覀兣耐取!薄芭募纭!?“用嘴巴打節(jié)奏?!薄翱梢耘牡首印!薄岸迥_?!薄绊懼浮薄⒆觽冊秸f越帶勁,越說思維越活躍。在整個過程中,我沒有否定他們的任何想法,而是對每個孩子都給予了肯定。討論后,我請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演奏了樂曲,孩子們表現(xiàn)出了平時打擊樂教學中從未有過的興奮和快樂。孩子正是在充滿想象和創(chuàng)新的創(chuàng)造過程中享受到了快樂!
四、開放評價,以賞享“悅”
開放性學習評價強調的是以學生發(fā)展為目標,重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中成長。
【參考文獻】
[1]《中小學音樂教育》 2008.5總第194期 第7-8頁 黃曉佳
[2]《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 曹理 何工
[3]《普通學校音樂教育》 曹理 主編
[4]《教學優(yōu)化與評價》 林兆其
[5]《音樂課程標準解讀》(試驗稿)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