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音樂實踐活動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和策略

作者:湛頻潔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一、音樂實踐活動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音樂是美的藝術,是一種語言文字難以表述的信息,它通過“訴諸心靈的精神洋溢的情感以及聲音所顯示出的這種內容精華的表現(xiàn)”來實現(xiàn)其自身價值,以真摯、生動的感情去撥動人的心弦。音樂也是反映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藝術,不同時期的音樂作品通過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生活體驗,折射出當時的社會生活及文化背景,使音樂成為現(xiàn)實社會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音樂藝術的這些物質,需要學校音樂教學把音樂課堂教學和音樂課外活動融為一體。因為,它既包含藝術創(chuàng)造,又包含音樂藝術實踐活動,在開發(fā)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方面,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而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既要真實、有效地發(fā)揮這個作用,又要遵循教學規(guī)律,準確、客觀,以語言表達為主再現(xiàn)教學內容,集中體現(xiàn)教學藝術的技術科學性質;還要在科學再現(xiàn)中,形象而感人地表現(xiàn)思想情意,以達到教學目的。
  
  傳統(tǒng)的學習觀注重以知識和課本為中心的認知活動,認為學習是一種認識過程。其實,早在半個世紀之前,陶行知先生就對此進行了一針見血的批評,“中國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指出了我國教育長期以來忽視實踐活動的弊端。因此,音樂教學僅立足于“關起門來讀書”是遠遠不夠的,“讀書”是學習,“實踐”是更重要的學習,學以致用,永遠是教育的直接目的。音樂實踐活動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擴大學生音樂視野、培育、發(fā)展學生興趣,豐富學生精神生活,使他們學有所長;可以使學生加深鞏固在課堂教學中所學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可以培養(yǎng)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參與實踐活動和通過鍛煉獲得組織工作的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結友愛的精神。而且音樂實踐活動還可以在廣闊的智力背景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專長和聰明才智。廣闊的智力背景,是指除了課內創(chuàng)造教學環(huán)境之外的一切開發(fā)智力的課外活動場所。學生在這種背景中充分感到自己是學習、創(chuàng)造的主宰,便能最充分、最自主地表現(xiàn)他們的個性專長和聰明才智,也會為之陶醉、振奮和滿足!他們的個性、天賦也就會像火山一樣的爆發(fā),迸發(fā)出璀璨的智慧之光,形成可貴的創(chuàng)新意識,獲取令人驚訝的成就。
  
  所以,要引導學生轉變傳統(tǒng)的學習觀念,將音樂學習納入一種以認知內化為基礎的實踐活動的軌道,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表現(xiàn)機會,讓學生參與大量的實踐活動進行實踐體驗,是學生優(yōu)化學習、有效學習和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
  
  二、音樂實踐活動的音樂教學策略
  
  1.音樂實踐活動應該把技術訓練作為教學基礎
  
  豐子愷曾在《音樂入門》中指出:“凡音樂鑒賞力底養(yǎng)成,最初須自己練習唱奏,則基礎鞏固?!边@里練習唱奏,即是一種藝術技能訓練。日本音樂教育家洪野政雄就強調音樂教育必須把技術練習列為重要內容之一,他說:“如果不使學生通過練習提高技術,就不可能使他們體驗到優(yōu)秀的音樂美。技術的練習是重要的,是獲得音樂體驗的手段和方法,所以必須在學習指導中確立技術的位置?!币虼?,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以及藝術創(chuàng)造與表現(xiàn)能力的提高也依然要以音樂知識技能為基礎,但仍然不是主要的教學內容。例如,一個不懂游泳技術的人,游泳的時候就不能自如地在水中出入或游出新花樣,如果他的技術有限,那他多少有在水中自由出入的可能;而如果他熟練地掌握了技巧,那就為他創(chuàng)造性地游泳提供了廣泛的可能性。所以技能不一定產生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的才能,卻是產生這種才能的前提條件。因此要使學生在音樂實踐活動中有出色的表現(xiàn)仍要以愉悅的教學藝術進行枯燥的技術訓練。
  
  2.音樂教學的實踐活動要融合在音樂課堂教學中
  
  每種藝術都有自己的主要要素,音樂中有旋律、和聲、節(jié)奏,繪畫中有色彩、線條、質感,詩歌中有比喻、形象、韻律,如此等等。每種藝術都可以借用其他藝術的要素,再與自己的領域同化。從來就沒有孤立的音樂,而只有動作、舞蹈、語言同時存在的音樂?;羲孤嬖V我們,就像語言教學能把聽、說、讀、寫綜合起來一樣,教學藝術也可以把視覺藝術、聽覺藝術、觸覺藝術等融為一體。音樂的實踐教學要求兩點融合,一是內部的相互一致,二是外部的相互聯(lián)系。如欣賞課就必須同其他音樂教學工作結合起來,應把它滲透到一切音樂創(chuàng)作和演出計劃里去;而聲樂和器樂的教學工作必須融合成一個密切而有效的統(tǒng)一體。音樂同廣泛的文化領域有著天然的密切關系,因此音樂教學應該同其他領域尤其是藝術領域互相交織在一起,這樣可以互相增強活力。否則,音樂教學將是貧乏的。因此,在音樂教學體系中,要注重音樂與舞蹈、動作、語言綜合的動態(tài)音樂課;要注重每門課程本身的綜合。像“普通音樂”這門課,就是一門包括聲樂、器樂、節(jié)奏訓練、合唱、指揮等多種內容的綜合訓練課。任何樂思可以轉譯為動作,任何動作也可以譯成與之相對應的音樂,律動就是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通過身體動作來感受音樂要素和表現(xiàn)情感,把音樂和舞蹈高度地融合起來。因此,音樂教學這種綜合藝術除了省時高效、人格完善的優(yōu)化效果性或效益型外,就是高度的綜合性:它的表現(xiàn)手段融各種藝術表現(xiàn)為一爐,既有音樂表現(xiàn)手段的音響節(jié)奏,又有繪畫、文學、建筑、書法等表現(xiàn)手段的線條、語言、造型、剛柔等,形成以美引真的和諧而富有節(jié)奏的形象和模式,從而就有了音樂教學的科學美和藝術美交融呈現(xiàn)的音樂教學藝術綜合美,即由科學再現(xiàn)教學內容所呈現(xiàn)的科學美,通過邏輯演繹力量表現(xiàn)自然本質而顯現(xiàn);由藝術表現(xiàn)思想情意所呈現(xiàn)的藝術美,通過教師全身心地塑造教學演講形象及師生和諧共創(chuàng)物我兩忘的藝術教學活動境界來表現(xiàn)。在音樂實踐活動中的教學藝術之美,乃是這兩者交融呈現(xiàn)的綜合美。
  
  3.音樂教學的實踐活動要把握課外實踐教學
  
  僅僅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音樂實踐活動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因為有很多因素的存在,如:個別學生的害羞,課堂氣氛不夠活躍,表演環(huán)境的單調等等,也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開展第二課堂,加強藝術的綜合是優(yōu)化音樂實踐活動的重要途徑。
  
  一是開展音樂興趣小組活動。對于學校生,一方面要注意把握,同時還要適應他們求知欲的需要,在扎實學好學科知識的同時,積極開展課外活動,開拓視野,啟迪智慧,充分挖掘智能潛力,努力使各方面智慧都能得到豐富和發(fā)展。隨時留心捕捉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諸如情感、意志、興趣、愛好等個性心理特點??蓪⑸ひ魲l件較好、愛好聲樂,希望能在聲樂方面有所提高的學生組成聲樂小組;將那些對音樂有濃厚興趣的學生組成欣賞小組;將有愛好器樂演奏并具有一定演奏基礎的學生組成器樂小組;將音樂基礎較好、有一定舞蹈天賦的學生組成舞蹈小組。這些學生愛好唱歌、跳舞、演奏,但有可能在班上單獨表演得不到大多數(shù)人的共鳴,而在音樂興趣小組中既可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又可以和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同學互相學習,提高積極性與演唱、演奏水平。還可將幾個小組綜合起來,讓器樂小組的人為聲樂小組的同學伴奏,或讓聲樂小組的同學為舞蹈小組的人伴唱,讓欣賞小組的人多聽多看,老師還可以參與其中與學生形成互動,以自己出色的專業(yè)和人格魅力去帶動學生,這樣既可以讓每個學生滿足自己的愛好又可以學以致用;既可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又可豐富藝術活動內容,增強活力。讓學生盡情地沉醉在藝術的海洋中。
  
  二是定期舉辦文藝匯演?,F(xiàn)在的整個音樂教材被分割成零碎的、彼此脫離的條塊,知識的世界成了彼此隔離的“孤島”,學生有時都很難相信,這是一個整體的各個部分。而藝術本身恰恰又是善于綜合零碎的現(xiàn)象,提供完整形象的東西。因此,應該把各門類的藝術融合起來教給學生,首先啟發(fā)他們對藝術的一般興趣,對提高那些所謂藝術天分不高的學生的演唱、演奏水平有明顯的效果。學校音樂學科是個綜合性學科,教師是不可能將聲樂、舞蹈、器樂匯聚在一堂課上,而一個不需要增加學習時間、教師數(shù)量和設備卻能擴充藝術課程的方法就是文藝匯演。給平時愛唱歌以及在器樂、舞蹈上有天賦的學生一個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在課堂上應不斷向學生講述學以致用才是教育真正的目的,而我們音樂教學的實踐就是在文藝匯演中展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文藝匯演是各門藝術學科最好的綜合,而教師也要用充沛的精力和飽滿的熱情,感染學生,撥動他們的心弦,激發(fā)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以此引導那些對藝術興趣不高、自認為沒有藝術天分、想表現(xiàn)卻又害怕出丑的學生也參與到藝術的舞臺上來表現(xiàn)自我,為他們創(chuàng)設取得成功的條件,使他們體驗到在舞臺上表演獲得成功的樂趣,改變他們自卑的“失敗者”的心態(tài),發(fā)掘他們的藝術潛能,用自己的言教和身教激發(fā)、培養(yǎng)他們對藝術的興趣,以達到能夠主動學習音樂,主動參與表現(xiàn)活動,最終達到優(yōu)化音樂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馮玉平.談音樂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音樂天地,2004(05).
  
  [2]那宇,楊芳.音樂教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04).
  
  [3]陳小靜.在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教育評論,2003(06).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